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入路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置入手术中,应用体表标志定位确定导管尖端正确位置(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20例TIVAP置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8例采用经颈内静脉入路,根据术中确定中心静脉导管(CVC)长度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的136例为研究组;采用术中X线定位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置入后即刻的CVC尖端定位优良率以及置入手术时间的差异等,并对右侧与左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身高、年龄、导管尖端距气管隆突距离因素与CVC留置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分布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TIVAP导管留置长度为因变量,身高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理想导管留置长度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程。结果CVC尖端位于第2肋间、第3胸肋关节、第3肋间时,分别有34.8%、83.3%、95.0%的机率位于正确位置。CVC尖端在第3胸肋关节或第3肋间的正确定位机率高于第2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VC尖端位于第3胸肋关节与位于第3肋间时的正确定位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研究组较对照组(未调整导管位置前)可明显提高导管位置优良率(94.1%比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9,P<0.001);显著缩短手术时间[(33.04±6.69) min比(42.50±5.54)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C留置长度与身高呈线性相关,右侧颈内静脉入路导管留置长度(cm)=0.159×身高(cm)-1.284(r=0.597,r2=0.356,P<0.001);左侧入路导管留置长度(cm)=0.097×身高(cm)+12.139(r=0.322,r2=0.104,P=0.020)。结论经颈内静脉TIVAP置入手术中,采用体表标志定位,导管尖端对应的体表标志为第3胸肋关节或第3肋间。体表标志定位较术中X线定位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确定导管长度、导管尖端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解剖标志 导管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基于"雨课堂+BOPPPS"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52名学生开设的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为例,阐述了"雨课堂+BOPPPS"教学方式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采用期末总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学生期末总成绩为(82.7±7.6)分,8名(15.4%)学生成绩优秀(≥90分),52名(100.0%)学生成绩及格(≥6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名(90.4%)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52名(100.0%)学生前测和后测成绩均及格,49名(94.2%)学生表示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51名(98.1%)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51名(98.1%)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50名(96.2%)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能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雨课堂+BOPPPS"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学生,医科 人体解剖学 雨课堂 BOPPPS教学模型
  • 简介:摘要面部的衰老发生在所有的面部解剖结构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骨骼、韧带、肌肉、筋膜、脂肪和皮肤都会发生改变。自2007年面部脂肪室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关于面部脂肪室衰老的研究不断涌现。该文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面部脂肪室解剖的认识过程及衰老进程中脂肪室形态学的变化,并总结了基于脂肪室的面部年轻化策略,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脂肪室与面部衰老的关系。

  • 标签: 衰老 面部脂肪室 解剖学 整形美容
  • 简介:摘要妇产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临床学科。传统的妇产科解剖教学以文字和图片讲授为主,较为抽象难懂,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也存在操作机会少、安全性低的缺点。随着医学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从妇产科教学现状出发,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妇产科解剖教学、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及手术培训中的应用前景,尝试为开拓妇产科教学新局面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妇产科 解剖教学 增强现实技术 临床培训 模拟训练器 应用前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收肌穿支皮瓣的解剖分类及其在头颈重建领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的27例口腔肿瘤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31~56岁。包括舌癌15例,牙龈癌9例,口颊癌3例,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3.5 cm~11.0 cm×8.0 cm。根据穿支血管蒂发出位置将大收肌穿支分为3类,包括:①肌间隙穿支,穿支血管自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发出或者穿过少许大收肌;②大收肌中层穿支,穿支血管自大收肌深浅两层之间走行;③大收肌深层穿支,穿支血管自大收肌和半膜肌之间走行。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大收肌穿支恒定存在,共发现62支大收肌穿支,具体解剖分类包括:①类12支,②类31支,③类19支。27例病例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具体切取形式包括①类3例、②类16例、③类8例。本组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18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吻合;9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面静脉吻合。随访12~40个月,患者对皮瓣外观满意,吞咽、语言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期间3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颈部淋巴清扫术。结论大收肌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供区位置及具体形式灵活,皮瓣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外科皮瓣 大收肌 游离皮瓣移植 修复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男性功能的损伤,严重影响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为担心性功能和泌尿功能受损而放弃直肠癌的根治手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其中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主要是下腹神经,其主要负责男性射精功能。骨盆内脏神经主要司男性阴茎的勃起。本文对这两种神经的解剖来源、分布及其对相关的泌尿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有关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分类、操作要点和效果评估。在微创外科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同时,充分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学概念,应用现代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实现对患者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是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要必修课程,也是直肠癌外科手术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盆腔自主神经 解剖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微课《椎骨间的连结》为例,探讨解剖学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过程和实践应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微课设计中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富于趣味性、启发性与应用性。微课制作中应用解剖学标本、模型和3D软件演示结构,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感性化,并适当增加微课的艺术性,但避免重表观、轻设计的误区。微课应用中将微课与在线教育平台完美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智能教育。此外,高校教师应提高微课制作意识,进行系统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微课 微课设计 微课制作 微课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CT扫描尺骨冠状突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结合计算机模型设计软件设计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行肘关节(肘关节无明显解剖变异且无骨折、无肘关节手术史)的102例志愿者CT扫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50例。运用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以及Mimics Medical 21.0软件将肘关节CT数据图像化表达后并运用软件测量尺骨冠状突尖与尺骨粗隆夹角、尺骨冠状突1/2高度处宽度、尺骨冠状突尖至尺骨粗隆水平面距离、螺钉置入安全角度。然后使用Siemens Ungraphics NX12.0软件结合测量值设计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及螺钉导向装置,将设计出的钢板模型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1∶1的尺骨冠状突钢板模型,并将钢板模型置于成人尺骨冠状突模型,对该钢板模型匹配度进行验证,与成人尸体骨尺骨冠状突进行匹配实验,并在体外模拟该钢板模型模拟手术的可操作性。结果男性、女性左侧与右侧尺骨冠状突与尺骨粗隆夹角、尺骨冠状突1/2高度处宽度、尺骨冠状突尖至尺骨粗隆水平面距离、螺钉置入安全角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尺骨冠状突尖与尺骨粗隆夹角、螺钉置入安全角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尺骨冠状突1/2高度处宽度、尺骨冠状突尖至尺骨粗隆水平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计算机模拟适配以及钢板模型模拟适配实验,发现按男、女各项参数设计的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可以通用,2种模型贴合度均好、各螺钉置入角度安全。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模型贴合度可,螺钉置入角度安全,基本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为下一步钛合金钢板制作提供了依据。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不需要设计专用于男、女并区分左、右的钢板,仅需设计1块通用型钢板即可实现设计目标。

  • 标签: 尺骨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内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的切取新方法——"逆行解剖切取法",报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应用"逆行解剖切取法"切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术中于髂结节、髂骨内侧附近寻找合适的皮肤穿支或肌支,应用显微剪和显微蚊氏钳逆血管分支由表至里分离解剖至旋髂深血管起始部,然后骨刀凿取髂骨瓣,髂骨瓣嵌入股骨头内,吻合旋髂深血管与旋股外侧血管横支。术后通过门诊随访患者并总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术前、术后Harris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髂骨瓣切取长度为3.0~5.0(4.0±0.5)cm,血管蒂长度为4.0~7.0(5.3±1.0)cm;髂骨瓣切取时间35~55(45.0±6.1) min;术中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切取成功率为100%,所有髂骨瓣断蒂前骨面渗血活跃;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为100~400(226.7±78.2)ml。术中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术后第1天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术后4个月麻木症状得到缓解,其余1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等症状。术后髂骨瓣供区引流量为50~70(62.7±7.5) ml,髂骨瓣供区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髂骨瓣供区均未出现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9、12、18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基本达到较好的水平。结论"逆行解剖切取法"切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能快速确定髂骨瓣的营养血管,操作相对简单,解剖安全可靠,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供区的损伤及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旋髂深动脉 髂骨瓣 逆行解剖切取法 供区损害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定位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00例膝关节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传统组和超声组,各100例。传统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6.82±6.25)岁,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建立膝关节镜前外侧通道;超声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46.48±5.64)岁,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建立膝关节镜前外侧通道。采用t、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关节内组织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和14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为(68.96±21.09)min,低于传统组[(76.17±23.4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6,P<0.05)。超声组术中操作导致关节内组织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3%(3/100),低于传统组的10%(1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5)。超声组术后7、14 d的VAS评分分别为(3.78±1.00)分、(1.68±0.71)分,均低于传统组[(4.67±0.94)分、(2.54±0.6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85、-6.686,均P<0.001)。结论对于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术中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建立前外侧通道可减少关节内组织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超声引导 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脏CT三维重建后的影像信息,总结肝右静脉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手术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肝脏CT检查的77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50.2±12.8)岁。收集受检查的CT原始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将二维影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模型,通过分析肝右静脉的分支数量和汇入主干的空间位置,对其特征和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7例受检者的肝脏CT三维重建模型中,观测到645条肝右静脉分支:268条(41.6%)右侧支,240条(37.2%)背侧支,70条(10.9%)左侧支,67条(10.3%)腹侧支。每支肝右静脉拥有的右侧分支数为3(3,4),背侧分支数为3(3,4),左侧分支数为1(0,1),腹侧分支数为1(0,1)。多组间比较显示四个方位的分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5.89,P<0.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右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36.87)和腹侧(χ2=140.07)分支数,背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23.36)和腹侧(χ2=126.57)分支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侧与左侧分支数比较、背侧与右侧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右静脉分支的腹侧支和左侧支较少,术中从腹侧或左侧解剖分离肝右静脉相对安全,涉及中肝或Ⅷ段肝切除时,循肝右静脉断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右静脉 三维重建 出血
  • 作者: 张喜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黑龙江国药药材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76
  • 简介:目的:探究水试在中药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将我公司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购的15味中草药进行分组鉴定,设置对照组(采用仪器鉴定)和实验组(采用水试鉴定)两组,对比鉴定结果,分析优劣。结果:实验组准确率更低;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试是经验总结的具有易操作、低成本的中药鉴定方法,可在条件受限时用于鉴定中药材质量,使用时可与其他方法结合取长补短。

  • 标签: 水试法;中药鉴定;遇水反应;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影像的左房间隔囊袋(LASP)检出情况,以及LASP的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受检者332例。其中男200例、女132例,年龄31~83(57.3±9.4)岁,按照年龄分为A组(≥50岁)271例、B组(<50岁)61例。将受检者的CTA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LASP。观察项目:(1)比较LASP在性别及A、B年龄组间的检出率差异;观察LASP形态及开口方向。(2)测量并比较A、B组受检者中LASP的囊袋深度、囊袋壁厚度、囊袋口宽度。结果(1)332例受检者中共检出LASP 69例(20.8%),其中男46例(23.0%,46/200)、女23例(17.4%,23/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220);A组检出LASP 56例(20.7%,56/271)、B组检出LASP 13例(21.3%,1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10)。囊袋口的形态多数为弧形,开口朝向上方或前上方,其中朝上方开口30例,朝前上方开口39例。(2)69例LASP的囊袋深度、囊袋壁厚度、囊袋口宽度分别为2.59~15.44(7.79±2.91)mm、0.58~3.21(1.57±0.41)mm、0.80~4.75(1.98±0.72)mm,其中≥50岁的LASP分别为(7.64±2.77)mm、(1.58±0.43)mm、(1.95±0.74)mm,<50岁的LASP分别为(8.43±3.50)mm、(1.51±0.34)mm、(2.09±0.6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7、0.55、0.63,P值均>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三维重建可观察囊袋的形态特征,其检出率未见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并且年龄≥50岁与<50岁者LASP囊袋深度、囊袋壁厚度、囊袋口宽度也未见差异。

  • 标签: 房间隔 左房间隔囊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解剖研究,并探讨其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对4例8侧成人下肢冰鲜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并记录穿支蒂长、穿支起始部外径及皮肤穿出点位置。临床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5例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3.4岁;其中2例合并韧带损伤和(或)骨关节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0 cm~8.0 cm×5.0 cm,切取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10.0 cm×5.0 cm~13.0 cm×6.0 cm,术前行微泡超声造影寻找膝上外侧动脉优势穿支血管并标记皮肤穿出点,术中使用CDU确认优势血管皮肤穿出点,根据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设计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缺损区。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按照Bai-ly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解剖发现,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蒂长(8.2±0.9)cm,起始部外径(1.1±0.2)mm。临床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3个月,皮瓣术后2周Ⅰ期愈合,均未出现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外形无明显臃肿,皮瓣色泽、弹性同周围皮肤相近,膝关节功能评定:优4例,良1例,膝关节屈、伸范围100°~150°,患者对膝关节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管径、蒂长理想,其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外观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膝上外侧动脉 穿支螺旋桨皮瓣 软组织缺损 膝关节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对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泌尿外科采用L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共292例,将其中采用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83例纳入观察组;对另外209例接受经典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选择其中83例纳入对照组。全组共166例,年龄45~75(64.0±7.3)岁,BMI 21~31(24.4±2.4)kg/m2。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切缘阳性(PSM)率;采用Kaplan-Meier评估患者3年、5年无生化复发(BCR)累积生存率;根据术后每天使用的尿垫数量进行控尿功能分级评估,分别于拔除导尿管后的当天(第1个24 h)、1周及1、3、6、12个月时,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危险分级、膀胱颈和神经保留与否等临床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组16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PSM率为10.84%(9/83),低于对照组的13.25%(11/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 P=0.633)。2组患者术后随访12~71个月,平均33.73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观察组3年、5年无BCR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和73.2%,对照组分别为91.4%和7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 P=0.535)。在拔除导尿管后当天、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39.76%(33/83)、53.01%(44/83)、66.27%(55/83)、90.36%(75/83)和97.95%(81/83),对照组为16.87%(14/83)、21.96%(18/83)、38.55%(32/83)、53.01%(44/83)和68.67%(57/83);观察组控尿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4.09、-3.78、-5.61、-4.99,P值均<0.001);拔管后12个月,2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98.80%(82/83)和93.98%(78/83),控尿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P=0.094)。术后3个月,观察组控尿(完全+社交)率达100%(83/83),高于对照组的73.49%(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6,P<0.001)。结论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且不影响手术的肿瘤学安全性。

  • 标签: 前列腺癌 尿失禁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控尿肌群保留 尿道外括约肌 提肛肌
  • 简介:总结12例电磁导航辅助下“GPS”精准定位的肺段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及其关注要点。首先要了解术中电磁导航的原理及其手术方法,术间用物准备齐全,一次到位。做好术前访视,并评估患者过敏史。在电磁导航定位前后积极配合医生,吲哚菁绿现配现用,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保暖,在摆放体位时注意轴线翻身法,做好压疮的评估。术中淋巴结要认真核对,正确放置,当下记录。12例患者均在电磁导航辅助下“GPS”精准定位后实施了肺段切除术,术程顺利,均在标本中找到了定位后的结节。

  • 标签: 电磁导航;GPS;精准定位;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设计、切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对42例62处手、足创面,采用"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术前指导穿支定位及来源预判,术中指导皮瓣设计及切取,进行创面修复。其中,单指24例,2指7例,3指4例,4指1例,虎口1例,腕部1例,趾2例,第2趾1例,足背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3.0 cm×14.0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1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采用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供、受区恢复情况。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前共定位162条穿支。术中共探及穿支95条,其中5例患者较术前定位各多探及1条,与术前定位相符76条,定位符合率为84.4%(76/90);与术前来源判断相符64条,准确率为84.2%(64/76)。术后62块皮瓣均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1个月,皮瓣颜色、质地优良,薄且耐磨,BMRC感觉功能评定为S1~S3,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优38例,良4例。结论"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中的应用,将解剖知识、临床经验与CDU定位巧妙结合,精准指导术前穿支定位及来源预判,是临床工作中可行、理想的辅助方法。

  • 标签: 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 "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使用肺定位针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肺结节切除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归纳32例肺结节患者在单孔胸腔镜下精准术前行CT引导下肺定位针穿刺定位的护理措施,重点护理为定位前做好普胸的术前准备工作,定位时协助患者取恰当体位,密切监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位后穿刺针的固定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结果:32例均成功完成定位,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围术期优质的护理工作是CT引导下肺定位针穿刺定位成功的保障。

  • 标签: CT引导;肺定位针;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