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术后甲状旁腺素水平及血钙水平的比较,比较系膜分层解剖传统的脱帽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行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纳入分析患者12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96例,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52岁。根据甲状腺上极系膜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系膜分层组63例,传统脱帽组57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水平及血钙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系膜分层组术后第1天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传统脱帽组[2.15 mmol/L(2.07 mmol/L,2.23 mmol/L)比2.10 mmol/L(2.01 mmol/L,2.18 mmol/L),Z=-2.019,P=0.043]。系膜分层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水平也明显高于传统脱帽组[23.8 pg/mL(16.2 pg/mL,34.8 pg/mL)比15.3 pg/mL(8.9 pg/mL,29.0 pg/mL),Z=-3.646,P<0.001]。同时系膜分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脱帽组(6.3%比21.1%,χ2=5.599,P=0.018)。术后1个月患者复查血钙,系膜分层组和传统脱帽组分别为2.31 mmol/L (2.23 mmol/L,2.41 mmol/L)比2.32 mmol/L (2.26 mmol/L,2.37 mmol/L)(Z=-0.657,P=0.648),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37.6 pg/mL(32.3 pg/mL,51.1 pg/mL)比35.8 pg/mL(27.7 pg/mL,48.9 pg/mL)(Z=-0.674,P=0.49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系膜分层解剖处理甲状腺上极,较传统脱帽能够减少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病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 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膝关节CT图像模拟后交叉韧带(PCL)低位胫骨隧道并测量相应解剖参数,为临床上准确定位该隧道的位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集的201例健康膝关节CT图像,基于CT矢状图像模拟PCL低位胫骨隧道,并利用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测量该隧道的相关解剖参数。测量主要指标包括:胫骨平台与胫骨隧道所成角度(ATPT)、胫骨隧道入口点与出口点到胫骨平台的垂直距离L1、L2;次要指标包括:胫骨平台后倾角(PSA)、胫骨解剖轴与胫骨隧道中心线所成角度(ATAA)、胫骨后斜坡线与胫骨隧道中心线所成角度(APST)、胫骨平台的前后径(APD)、胫骨后斜坡长度(LPTS)、胫骨隧道长度(LTT),并对测量结果根据身高(将身高分为1.00~1.60 m组、1.61~1.70 m组、≥1.71 m组)和性别分组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测量指标:ATPT为37.0°±4.5°,L1、L2分别为(57.8±7.4)、(34.5±3.3)mm。次要测量指标:PSA为128.1°±5.4°,ATAA为52.7°±4.1°,APST为89.1°±5.9°,APD为(32.9±2.6)mm,LPTS为(20.5±2.4)mm,LTT为(40.9±5.7)mm,将以上结果按性别分组后分析显示:PSA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结果按身高分组后分析显示:ATPT、PSA、ATAA、APST在1.00~1.60 m组、1.61~1.70 m组、≥1.71 m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1、L2、APD、LPTS、LTT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膝关节CT图像测量PCL低位胫骨隧道的主要测量指标:ATPT为37.0°±4.5°,L1、L2分别为(57.8±7.4)、(34.5±3.3)mm。性别与身高是以上测量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 性别因素 身高 CT图像 胫骨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定位颈部解剖结构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方法拟于全身麻醉下经口气管插管行择期手术患者91例,BMI 18.2~25.7 kg/m2,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头颈活动度>90°,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定位声带相对应的颈椎横突位置(Tx),测量声带前联合到其相对应颈椎横突两前结节连线水平的距离(DVA)、颏舌骨肌长度和皮肤到声带前联合的距离(DSV)。使用喉镜显露声门,然后行气管插管术。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非困难喉镜显露组(N组)和困难喉镜显露组(L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x、DVA、颏舌骨肌长度和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结果Tx、DVA、颏舌骨肌长度及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AUC分别为0.748、0.851、0.839和0.845,灵敏度分别为70.83%、75.00%、79.17%和87.50%,特异度分别为89.55%、89.55%、86.57%和83.58%,截断值分别为T4、4.43 cm、3.81 cm和0.72 cm。Tx、DVA、颏舌骨肌长度及DSV预测困难喉镜显露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Tx、DVA、颏舌骨肌长度和DSV均可准确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

  • 标签: 超声检查 解剖学,局部 喉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整与分段取材解剖小鼠耳蜗基底膜进行比较。方法2019年2—3月,将6只10周龄C57BL/6小鼠以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分别应用完整取材及分段取材进行基底膜取材。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标记耳蜗毛细胞并进行计数,观察基底膜的完整性以及荧光染色效果。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完整或分段将基底膜完全剥离,完整取材耗时明显短于分段取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3±1.86)min比(23.66±3.88)min,t=-4.173, P=0.002]。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显示两组基底膜毛细胞均保存完整,完整取材及分段取材取得的基底膜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0.22)mm比(5.72±0.16)mm,t=1.822,P=0.099]。结论应用两种取材方法均可较快分离基底膜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操作者可根据技术熟练程度及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

  • 标签: 小鼠 耳蜗 基底膜铺片 毛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合成吊带术(RMUS)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治疗尿失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RMUS治疗的36例尿失禁患者的资料。均为女性,年龄(60.83±7.93)岁,体质指数(24.43±2.44)kg/m2。36例术前压力诱发试验、尿道抬举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UI)20例(55.6%),混合性尿失禁(MUI)16例(44.4%)。1h尿垫试验提示轻度尿失禁5例(13.9%),中度14例(38.9%),重度13例(36.1%),极重度4例(11.1%)。17例术前完成尿动力学检查,其中5例(29.4%)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DO),3例(17.7%)表现为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ISD)。所有患者RMUS术中均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在尿道与吊带之间放置一把直角钳,腹侧端紧贴耻骨联合下缘,背侧端平行于处女膜环后缘,调整吊带张力。术后不留置尿管。分析术后主观疗效、客观疗效及安全性(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残余尿情况)。主观治愈:术后无漏尿发生,或在过度憋尿、剧烈咳嗽等状态下极少量漏尿,不影响正常生活。主观有效:术后尿失禁程度较术前改善≥50%。客观治愈:术后压力诱发试验阴性。结果本研究36例住院时间8(5~95)h。术中无膀胱穿孔及输血病例。术后无尿潴留者。术后3个月27例获得随访,其中22例有残余尿量数据,23例有主观疗效数据,23例有客观疗效数据;残余尿量7.5(5~64)ml,主观治愈率为91.3%(21/23),客观治愈率为95.7%(22/23);排尿困难2例(2/23,8.7%),无需临床处理。术后无尿道侵蚀和阴道裸露病例。术后2年完成电话随访34例,主观治愈率为91.2%(31/34),排尿困难1例(1/34,2.9%)。术后3个月,SUI与MUI患者的主观治愈率[100.0%(12/12)与81.8%(9/11)]和客观治愈率[91.7%(11/12)与100.0%(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尿失禁患者的主观治愈率[75.0%(3/4)与100.0%(6/6)与90.0%(9/10)与10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中,DO与非DO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6.7%(2/3)与88.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D与非ISD患者主观治愈率[0(0/1)与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SUI与MUI患者的主观治愈率[94.7%(18/19)与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尿失禁患者的主观治愈率[80.0%(4/5)与100.0%(13/13)与83.3%(10/12)与10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例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中,DO与非DO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0.0%(3/5)与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D与非ISD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6.7%(2/3)与84.6%(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MUS术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对压力诱发试验和尿道抬举试验阳性的患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残余尿量少,主观、客观治愈率较高。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尿道中段吊带术 无张力吊带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膜解剖虽然在国内兴起,但现在还只是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膜解剖的"膜"实际是指构成特定平面或称为"神圣平面"的"膜",因此不能把"膜"之间的解剖就理解为膜解剖,膜解剖的目的也绝非是为了追求"微出血"和"零出血"。现阶段理论学说的多样化以及解剖名词的不规范,是阻碍膜解剖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膜解剖的膜或层面始于胚胎期,但因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旋转、融合等而失去了原来的解剖表现,从而模糊了临床对膜解剖的认识。笔者结合尸体解剖、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还原了结直肠手术相关膜的来源和延续,并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例,对"系膜信封"以及完整系膜切除等膜解剖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从膜的整体性上阐释了重要术语的解剖学定义,以期规范膜解剖名词的使用。从胚胎学、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来理解膜的来源和构成,将有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膜解剖理论体系。

  • 标签: 解剖 术语 系膜 筋膜 盆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体表触诊和超声双平面对环甲膜定位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接受颈部超声检查的受试者107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使用超声观察颈部气道结构,选取超声下可清晰显示环甲膜结构的受试者,分别由耳鼻喉科医师使用体表触诊、超声科医师使用超声双平面对环甲膜中点位置定位。使用直尺测量两种方法定位之间的距离,将受试者分为准确组(两点间距≤3 mm)和差异组(两点间距>3 mm)。使用超声测量环-甲间距(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距离)、环甲膜-皮肤间距(环甲膜中点与皮肤间距离),使用直尺测量平视时颈部长度、仰头时最大颌下间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定位方法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选取清晰显示环状软骨和环甲膜的受试者104例。2组性别比例、BMI、环甲膜-皮肤间距、颈部长度、最大颌下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091,P<0.001)、BMI>28.0 kg/m2(OR=11.214,P=0.001)、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OR=5.649,P=0.015)为两种环甲膜定位方法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肥胖(BMI>28.0 kg/m2)、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是超声双平面与体表触诊法定位环甲膜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存在上述因素者,建议使用床旁超声定位

  • 标签: 环状软骨 超声检查 体表触诊法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并验证盲手触识骨学习(以下称"盲触法")在人体解剖学骨学实验课的应用效果。方法包含实验1和实验2,研究对象分别为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60名学生。各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盲触法组,每组30人。实验1:两组学生学习相同学时后,作答相同内容的考卷,对比两组的平均成绩。实验2:两组学生完成相同的骨学学习任务后,对比两组学生所用平均时间。结果实验1:盲手触识骨组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01);实验2:以盲触法完成全部骨学内容的学习,用时显著少于传统教学组(P<0.001)。结论盲触法比起传统教学方法,学习骨学的效果更佳、用时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学 教学 触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状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 ×(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点线顺行解剖"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制备方法。

  • 标签: 锁骨上动脉 外科皮瓣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间自建库起至2019年4月1日,并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所有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腕管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Q检验对各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合并效应量模型,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行偏倚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Meta分析显示,治疗后4周,超声引导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显著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4,95%CI(-1.71,-0.16),Z=2.36,P=0.02];治疗后12周,超声引导组SSS评分显著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9,95%CI(-2.25,-0.13),Z=2.21,P=0.03]。治疗后4周,超声引导组功能状态评分(FSS)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8,95%CI(-0.51,-0.05),Z=2.34,P=0.02];治疗后12周,超声引导组FSS评分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3,95%CI(-0.59,-0.08),Z=2.54,P=0.01]。治疗后4周,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在神经电生理结果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周,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在神经电生理运动潜伏期(DM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注射糖皮质激素在改善腕管综合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功能状态方面比解剖定位注射更有效,且并发症更少;然而,两种方法在神经电生理改善方面效果相当。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定位 解剖标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指尖定位引导血管穿刺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8—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采取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8—9月采血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0—11月采血的4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动脉穿刺进行桡动脉采血;试验组采用改良指尖定位引导血管穿刺进行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采血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长、穿刺时疼痛评分和穿刺后即时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首次穿刺成功率试验组(81.82%)高于对照组(56.82%),试验组穿刺时长(34.600±2.442)s,低于对照组的(39.156±2.785)s,试验组疼痛评分(3.750±0.315)分,低于对照组的(4.318±0.3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穿刺后即时并发症,对照组发生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指尖定位引导血管穿刺能够提高桡动脉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桡动脉 动脉采血 指尖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传统助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助产方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发生情况、会阴水肿发生情况及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围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及会阴裂伤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围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的情况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中,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的效果优于传统助产,能够减少会阴侧切,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减轻会阴损伤及会阴疼痛的程度,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儿安全。

  • 标签: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助产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膜中动脉在颅骨额颞区走行的解剖特点,探讨通过两骨瓣颅骨成形方式保留脑膜中动脉的效果。方法收集成人尸头标本5具(10侧),采用标准经翼点入路显露骨窗,同时增加1个以翼点区蝶鳞缝前5 mm处为中心的骨孔,首先用铣刀成形一"凹"字形额颞蝶骨瓣,然后剥离硬脑膜和脑膜中动脉,绕蝶骨大翼再成形一"V"字形骨瓣。观察脑膜中动脉在颅骨额颞区的走行特点并测量其在翼点处的管径。结果脑膜中动脉的前支在翼点区主要沿蝶鳞缝走行,此处脑膜中动脉的直径为(1.4±0.2)mm,其最前方的主要分支上行至颞上线水平时,位于冠状缝后方约(13.3±1.5)mm处。10侧标本中,通过采取两骨瓣开颅,9侧脑膜中动脉可保持完整。结论根据脑膜中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点,采取改良经翼点入路两骨瓣开颅可有效保留脑膜中动脉。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尸体解剖 脑膜中动脉 经翼点入路 两骨瓣开颅
  • 简介:摘要医学行为自有解剖和手术以来,就有关于层面或筋膜的描述。这些描述大致可以归类为层面说、筋膜说和系膜说。然而,这些学说都很难满足科学的基本范式,即描述上的唯一性、验证上的独立性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前述理论的迭代性等。近年来,我们提出并验证了"膜解剖"学说。膜解剖是广义的系膜与系膜床的解剖,背后是筋膜(和浆膜)形成的结构、其内的生命事件和普遍的秩序;广义的系膜是指,筋膜(和浆膜)包绕着器官(或组织)及其供养系统,悬挂并通向体后壁的信封样结构;解剖是指,机体内的设置(或结构)及其内的生命事件(或功能)。在膜解剖的研究和讨论中,恪守科学范式,秉持科学精神,是获得可靠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深入科学研究的准绳。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患者接受减孔腹腔镜手术,59例患者接受传统腹腔镜手术。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距离及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减孔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孔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进食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法相比,减孔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而且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与传统效果相当。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颅脑解剖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标本的取材、遴选、血管的选择和准备、动静脉的灌注,以及标本的保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的前期必要步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