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mnia,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以及单纯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71例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得分分为单纯失眠组(<14分,33例)和失眠伴抑郁组(≥14分,38例)。2组患者每天填写睡眠日记,并给予8周标准的CBT-i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第3个月)、治疗结束后16周(第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程度、个人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时间点组内比较。结果与基线时比较,单纯失眠组和失眠伴抑郁组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PSQI、ISI、BDI、BAI、SF-36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眠伴抑郁组较单纯失眠组在基线、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BAI(t=-6.340、-3.301、-3.511、-2.982)、SF-36(t=4.162、3.195、2.022、3.62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组ISI评分在第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6)分与(4.7±3.4)分,t=-2.044,P=0.048]。2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效率以及PSQI的评分在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BAI、BDI评分在第8周与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均有效,且可以缓解失眠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认知疗法 抑郁
  • 简介:摘要失眠症的诊断除主观抱怨的睡眠不足,还包括日间功能损害。认知损害是失眠患者常常抱怨的日间功能损害之一,但客观认知测试并没有发现一致的结论。执行功能是高级的认知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方面: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并对高水平能力的复杂技能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执行功能与日常活动、工作和学业成就相关。执行功能对睡眠不足敏感,但目前失眠症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失眠患者是否有执行功能损害尚不明确。现就失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探讨失眠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潜在机制以及高觉醒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失眠症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2018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就诊的已签约家庭医生的慢性失眠患者中,以便利抽样法抽取41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失眠疾病认识情况及行为习惯等,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对象以女性(74.1%,304/410)、已婚(84.9%,348/410)、退休老年人(71.9%,295/410)为主。在失眠认识方面,正确率前3位依次为"紧张、焦虑易致失眠"(92.2%,378/410)、"失眠除了睡不好,对身体没危害"(72.2%,296/410)、"打鼾说明睡得香"(70.2%,288/410),后3位依次为"夜间梦多说明睡眠差"(11.5%,47/410)、"长期吃安眠药会依赖、成瘾"(12.7%,52/410)、"失眠一定是身体有病带来的"(12.7%,52/410)。在行为习惯方面,仅22.2%(91/410)睡前1 h适量读书看报或无其他不良习惯,规律运动、午休者分别占70.2%(288/410)和34.1%(140/410)。在治疗方面,分别59.5%(244/410)、40.5%(166/410)尝试西药、中药治疗,仅7.3%(30/410)尝试心理治疗。PHQ-9评估结果显示,46.3%(190/410)患者无抑郁,19.8%(81/410)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提示本地区失眠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需提高,行为需改善,全科医师应进行健康教育转变患者疾病认识及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失眠 认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手机“微信运动”APP计步探索慢性失眠患者运动量与失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温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失眠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烟酒史等)及“微信运动”每天运动步数。患者日均运动步数7 500步以上归为运动充足组(68例),其余归为运动不足组(122例)。患者症状的评估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量表的评估及资料的收集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完成。比较两组各项数据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日均运动量与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运动充足组的PSQI总分低于运动不足组[(12.94±3.14)分比(14.93±2.99)分,t=4.31,P < 0.001]。PSQI分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得分均低于运动不足组(P=0.011、0.008、0.025、0.039、0.006)。运动充足组的PHQ-9、GAD-7分数均低于运动不足组(P=0.011,P=0.002)。失眠患者日均步数与PSQI总分、PHQ-9分数、GAD-7分数、PSQI的分项分数(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9、-0.16、-0.19、-0.24、-0.15、-0.18、-0.23)。结论日均运动量不足的失眠患者相较于运动充足的患者失眠与情绪症状更为严重;日均运动量与其睡眠和情绪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微信 运动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不同脑区(丘脑、海马、壳核)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8例PI患者(PI组)和39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组丘脑、海马区、壳核区的氮-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和肌酸(creatine,Cr)浓度,并计算NAA/Cr和Cho/Cr。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技术监测客观睡眠参数;采用神经心理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睡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定所有受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定受试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1)代谢物浓度比较:与HC组对比,PI组左侧丘脑Cr、Cho浓度升高(P=0.040,P=0.007),右侧丘脑Cho浓度升高(P=0.039),双侧海马和壳核区的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all>0.05)。(2)相关性:PI患者左侧丘脑NAA值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r=-0.384,P=0.017),左侧丘脑NAA/Cr值与REM%呈负相关(r=-0.387,P=0.016);右侧丘脑Cho/Cr值与SL%呈正相关(r=0.380,P=0.019),丘脑NAA、Cr、Cho、NAA/Cr、Cho/Cr值与各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PI患者左侧海马Cho值与ArI呈正相关(r=0.348,P=0.044);右侧海马Cho值(r=-0.334,P=0.047)、Cr值(r=-0.445,P=0.007)与BDI评分呈负相关。PI患者左侧壳核NAA值与N3%呈正相关(r=0.340,P=0.037);左侧壳核Cr值与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呈正相关(r=0.447,P=0.005);左侧壳核NAA/Cr值与N1% (r=-0.344,P=0.047)、TAI评分(r=-0.521,P=0.001)、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r=-0.400,P=0.013)呈负相关;左侧壳核Cho/Cr与TAI评分(r=-0.527,P=0.001)、SAI评分(r=-0.434,P=0.007)呈负相关。组间差异的参数与各量表评分及PSG参数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I患者丘脑Cho及Cr代谢紊乱;客观睡眠影响丘脑区域代谢,而患者情绪障碍与海马和壳核区域的代谢有关。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代谢 丘脑 海马 壳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失眠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400例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估患者术前失眠情况,纳入43例患者(8分≤ISI评分≤14分)为轻度失眠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42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麻醉和手术情况,术后1、24、36、48、60、72、84 h的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失眠患者术后1、24、60 h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且术后1 h(r=0.223,P<0.05)和24 h(r=0.342,P<0.05)VAS疼痛评分与ISI评分呈正相关;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用药、术后镇痛及补救镇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失眠组(11.6%)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结论术前轻度失眠可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且VAS疼痛评分与ISI评分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失眠 术后疼痛 非心脏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肿瘤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BM和CNKI数据库,搜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治疗肿瘤失眠患者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共1 326例患者,其中,CBT-I组741例,对照组5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I组主观入睡潜伏期(MD=-10.69,95% CI=-14.91~-6.48)、主观入睡后觉醒时间(MD= -13.68,95% CI=-19.36~-8.00)、失眠严重程度(SMD=-1.27,95% CI=-1.98~-0.56)及睡眠质量评分(SMD=-0.72,95% CI=-0.90~-0.53)低于对照组,CBT-I组主观睡眠效率(MD=6.98,95% CI=5.00~8.96)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T-I组及对照组主观总睡眠时间(MD=2.59,95% CI=-10.43~15.61)、客观入睡潜伏期(MD=-2.66,95% CI=-5.68~0.35)、客观入睡后觉醒时间(MD=-2.89,95% CI=-8.48~2.70)、客观总睡眠时间(MD=-15.26,95% CI=-31.80~1.28)及客观睡眠效率(MD=0.92,95% CI=-0.79~2.62)、焦虑评分(SMD=-0.19,95% CI=-0.46~0.08)、抑郁评分(SMD=-0.19,95% CI=-0.46~0.07)及生活质量评分(SMD=0.13,95% CI=-0.06~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T-I对肿瘤失眠患者睡眠有一定疗效,不仅改善主观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且减轻失眠严重程度及疲乏程度;但对客观睡眠参数、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受纳入研究质量等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肿瘤 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 Meta分析
  • 作者: 雷晓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陕西宝鸡721000
  • 简介:骨外科手术患者主要是指发生意外骨折而进行手术的患者群体,骨折后患者的身体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进而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同时术后休养时间较长,休养阶段的术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将直接决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身体恢复质量。据相关研究证明,中医护理对于骨科患者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治疗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就着重分析探讨中医护理骨科患者围术期失眠的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骨科患者围术期;失眠;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失眠患者的全脑结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慢性失眠患者大脑灰质结构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35例,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的睡眠正常者35名作为对照,于16:00时在安静、舒适的神经内科心理咨询室对其进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测评,之后对受试者进行结构MRI扫描,使用SPM8软件,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横断面T1WI-选择性水激励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序列、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等相关数据。结果与正常睡眠对照组相比,慢性失眠患者组的左背外侧额上回、眶额叶(左眶部额上回、右侧眶部额上中下回)、左楔前叶、左枕中回、双侧颞下回及左顶下缘角回的灰质体积减小,左枕中回、左楔前叶灰质体积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左枕中回:r=-0.482,P=0.003;左楔前叶:r=-0.358,P=0.035);左枕中回的灰质体积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48,P=0.040)。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发生变化,可能与慢性失眠患者的情绪、认知障碍有关。

  • 标签: 慢性失眠 灰质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γ振荡特点,旨在探讨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的慢性失眠患者根据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n=19)与慢性失眠组(n=13);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n=16);采集3组受试者在静息状态和认知负载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γ频段的相对功率,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γ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式。应用Spearman相关对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与睡眠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慢性失眠组和正常对照组静息态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分别为0.192 1±0.008 0,0.210 3±0.009 6,0.237 3±0.006 4;3组认知负载态的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分别为0.220 7±0.008 1,0.249 5±0.009 8,0.267 7±0.007 2,与静息态相比均显著增加(均P<0.05);静息态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0.179 9±0.009 7)、慢性失眠组(0.194 4±0.010 4)脑电节点(F3,F4,C3,C4,P3,P4,O2,F8,T4)的平均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均低于对照组(0.236 0±0.012 0)(P<0.05);认知负载态失眠伴焦虑抑郁组(0.207 3±0.009 7)脑电节点(F3,C3,C4,P3,P4,T4)的平均γ频带相对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259 1±0.009 4)(P<0.05);3组受试者组内及组间公共差异节点(F3,C3,P3)的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与失眠、焦虑抑郁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r=-0.467~-0.274,P<0.05)。结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左后额、左中央和左顶的γ振荡缺失可能是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之一。

  • 标签: 慢性失眠 焦虑抑郁 认知障碍 γ振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估被试的认知功能。对所有被试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记录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认知功能与P300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16.65±5.10)分,(9.30±4.42)分]及HAMD评分[(18.07±3.97)分,(8.48±3.21)分]高于对照组(t=8.438,14.545,均P<0.05),MoCA评分[(22.35±4.25)分]低于对照组[(25.65±2.29)分](t=-5.291,P<0.05)。MoCA量表的8个维度中,观察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3.38±1.46)分,(4.63±0.69)分]、命名[(2.37±0.78)分,(2.65±0.48)分]、语言[(2.17±0.96)分,(2.53±0.81)分]、延迟回忆[(2.58±1.45)分,(4.17±0.85)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991,-2.394,-2.259,-7.29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N1、N2、P3)明显延长(t=3.281,4.342,4.492,均P<0.01)。P300的潜伏期(N1、N2、P3)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242,0.301,0.311,均P<0.05)。P300的潜伏期(N2、P3)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r=0.205,0.207,均P<0.05)。P300的潜伏期(N2、P3)与MoCA的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r=-0.197,-0.236,均P<0.05)。结论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P300呈现出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与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认知相关。P300事件相关电位或可作为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理学客观评价工具。

  • 标签: 慢性失眠 焦虑 抑郁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有氧运动影响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和Scopus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6月22日间使用有氧运动干预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对符合纳入标准12篇文献中的873例实验对象运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SMD=-0.9;95%CI(-1.29,-0.51)]和主观睡眠质量指数得分[SMD=-2.74;95% CI[-4.2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表明,干预周期中最大效应量为连续干预8~10周(d=-1.36),单次运动干预时间最大效应量为每次40~55 min(d=-1.92),干预频率最大效应量为每周2 d(d=-1.70)。结论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推荐的有氧运动干预方案为每周2 d,每次40 min~55 min,连续8~10周。

  • 标签: 有氧运动 老年人 失眠 睡眠质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失眠现况,分析导致ACS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ACS患者失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筛选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符合标准的ACS住院患者771例,入院7d内病情稳定后完成基线社会人口信息学资料、睡眠质量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生活质量量表12(SF12)以及社会支持调查量表(ESS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失眠的因素。结果共收回741例患者的有效问卷,741例患者中男510例(68.8%),女231例(31.2%)。487例(65.7%)存在至少一种失眠症状,其中308例(41.6%)存在入睡困难,369例(49.8%)存在夜间易醒,116例(15.7%)存在早醒,74例(10.0%)同时存在早醒和入睡困难,53例(7.2%)同时存在早醒、夜间易醒和入睡困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体力活动情况(OR=0.636,95%CI 0.411~0.984)、抑郁(OR=1.908,95%CI 1.101~3.305)和低社会支持(OR=0.278,95%CI 1.198~3.301)是ACS患者存在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接近2/3的ACS患者存在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和夜间易醒是最常见的表现;体力活动情况、抑郁和社会支持与发生失眠独立相关。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失眠 抑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瑜伽训练艺术行为干预对失眠共病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失眠共病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20次瑜伽训练艺术行为干预。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hy,PSG)记录患者的客观睡眠参数。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前后的PSQI总分差值[研究组(11.00±2.72)分、对照组(9.00±2.22)分]、睡眠效率因子分差值[研究组(2.02±0.81)分、对照组(1.53±0.77)分]、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差值[研究组(1.75±0.90)分、对照组(0.96±0.85)分]、HAMD总分差值[研究组(12.19±6.25)分、对照组(8.03±5.67)分]和HAMA总分差值[研究组13.00(8.25,16.75)分、对照组7.00(5.00,9.2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220,2.516,3.595,2.806,Z=-3.616,均P<0.05)。结论瑜伽训练艺术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失眠共病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抑郁和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瑜伽训练 失眠 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6例)及对照组(n=44例)。联合组采用针灸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入睡后觉醒次数、在床时间及睡眠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治愈率(28.26%)、显效率(54.35%)、总有效率(95.65%)均高于对照组的11.36%(χ2=4.013,P=0.045)、31.82%(χ2=4.649,P=0.031)、79.55%(χ2=5.438,P=0.020);联合组HAMA评分[(13.05±2.19)分]、ISI评分[(13.01±3.03)分]、入睡潜伏期[(28.03±7.50)min]及入睡后觉醒次数[(1.36±0.91)次]低于对照组[(14.92±3.04)分,t=1.803,P=0.040]、[(15.02±3.22)分,t=3.201,P=0.031]、[(36.15±7.87)min,t=3.186,P=0.033]及[(1.94±1.05)次,t=3.254,P=0.027];联合组睡眠效率[(83.28±5. 41)%]高于对照组[(79.56±5.20)%,t=2.278,P=0.043]。结论针灸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认知行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疗法 灸法 入睡和睡眠障碍 认知疗法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神醒脑贴联合穴位按揉治疗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行慢性失眠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穴位按揉及中药敷贴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提神醒脑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充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及失眠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总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失眠患者采用提神醒脑贴联合穴位按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且该干预措施能够得到多数患者的认可。

  • 标签: 提神醒脑贴 穴位按揉 慢性失眠
  • 简介:目的:临床观察与回顾性分析耳穴埋籽治疗失眠在肺结核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15例肺结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2例患者应用常规的中医按摩失眠治疗(为对照组),113例患者应用中医按摩合并耳穴埋籽治疗失眠(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肺结核患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合并应用耳穴埋籽的观察组肺结核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并且睡眠质量情况较为优越,与对照组患者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埋籽治疗失眠在肺结核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

  • 标签: 耳穴埋籽;肺结核;失眠;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失眠在临床上很常见,大部分临床医师在遇见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仅作为普通失眠人群,未考虑到脑卒中人群的特殊性。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不同。脑卒中后失眠药物的疗效和选择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围绕脑卒中后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失眠 脑卒中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对COPD患者焦虑及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伴焦虑及失眠患者,用随机分配卡片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正念减压疗法联合穴位贴敷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理状态(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症状,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穴位贴敷;COPD;焦虑;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药物阿普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疗法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

  • 标签: 脑卒中 头部刮痧 耳穴埋豆 心脾两虚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