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KI并行CRRT的患儿病历资料。根据AKI分期将符合标准的患儿分为早期组(AKI 1、2期)和延迟组(AKI 3期),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启动CRRT时的指标及预后。结果(1)共3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早期组23例,延迟组16例。两组患儿在月龄、性别、体重、机械通气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高于延迟组(P=0.008);(2)两组患儿启动CRRT时血钾、碳酸氢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尿量高于延迟组(P<0.001),早期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延迟组(P<0.05);(3)早期组患儿28 d存活率、28 d肾功能恢复比例显著高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CRRT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迟组(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儿并发AKI时,在AKI 1、2期时早期启动CRRT,可以提高患儿28 d生存率,且能促进幸存者肾功能恢复。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应用时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KI并行CRRT的患儿病历资料。根据AKI分期将符合标准的患儿分为早期组(AKI 1、2期)和延迟组(AKI 3期),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启动CRRT时的指标及预后。结果(1)共3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早期组23例,延迟组16例。两组患儿在月龄、性别、体重、机械通气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高于延迟组(P=0.008);(2)两组患儿启动CRRT时血钾、碳酸氢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尿量高于延迟组(P<0.001),早期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延迟组(P<0.05);(3)早期组患儿28 d存活率、28 d肾功能恢复比例显著高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CRRT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迟组(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儿并发AKI时,在AKI 1、2期时早期启动CRRT,可以提高患儿28 d生存率,且能促进幸存者肾功能恢复。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应用时机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09
  • 出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1年 第07月 04
  • 机构: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医院,河北邢台 055350
  • 简介:目的:抗生素不同时间段应用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0M)治疗并对比不同时间使用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时间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选择研究对象为我科的156例PPR0M患者,分组方法是分成12小时组、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段分别是12小时以前、12到24小时、24小时以后。结果:(1)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24小时后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照中,12小时组是5.76%,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分别是15.38%、48.07%,(x2=16.463,p=0.000),结果有差异。(2)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组是0%、11.53%、88.46%,(x2=4.314,p=0.021),结果有差异。(3)12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后组是9.61%、44.23%、46.15%,(x2=18.35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抗生素早期应用在PPR0M患者中能够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因此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抗生素;母婴结局;PPR0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120例,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A组(4~7岁)40例,B组(8~10岁)48例,C组(11~14岁)32例。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的双眼视觉及眼位情况。结果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A组为100.00%(40/40),B组为72.92%(35/48),C组为53.13%(17/32),3组患儿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位正位率A组为97.50%(39/40),B组为70.83%(34/48),C组为56.25%(18/32),3组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4,P<0.05)。结论年龄4岁以上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年龄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 标签: 外斜视,间歇性 时机,手术 视觉,双眼 眼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肝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及支持系统的改善,在住院期间实施简短的戒酒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于出院后1、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复饮率、酒精依赖程度、身心状况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对照组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51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复饮率分别为21.57%(11/51)、15.69%(8/51),对照组分别为40.82%(20/49)、36.73%(18/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8、5.75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酒精依赖程度得分分别为0(2,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3)、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719、-7.34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CL-90得分分别为(8.26 ± 1.37)、(10.11 ± 1.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6,P<0.01)。结论时机理论应用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戒酒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分阶段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复饮率和酒精依赖程度,改善患者身心状态。

  • 标签: 肝疾病,酒精性 时机理论 戒酒干预 复饮率 酒精依赖程度 身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肝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及支持系统的改善,在住院期间实施简短的戒酒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于出院后1、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复饮率、酒精依赖程度、身心状况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对照组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51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复饮率分别为21.57%(11/51)、15.69%(8/51),对照组分别为40.82%(20/49)、36.73%(18/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8、5.75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酒精依赖程度得分分别为0(2,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3)、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719、-7.34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CL-90得分分别为(8.26 ± 1.37)、(10.11 ± 1.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6,P<0.01)。结论时机理论应用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戒酒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分阶段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复饮率和酒精依赖程度,改善患者身心状态。

  • 标签: 肝疾病,酒精性 时机理论 戒酒干预 复饮率 酒精依赖程度 身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病人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手术是治疗IPN的重要手段。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提供了证据,也改变了传统IPN治疗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是否仍应坚持“延迟手术”及如何实现“延迟手术”成为IPN治疗的研究热点。创伤递进式策略并非所有IPN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需积极探索其替代方案,外科开放手术、外科微创手术、内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的具体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目前,个体化、多学科化及微创化的IPN治疗仍是发展主流。笔者探讨IPN手术治疗的时机与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治疗时机 策略与方式 微创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氟康唑口服联合碳酸氢钠液漱口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本院急诊病房治疗的360例老年AECOPD患者。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病变情况,一旦出现真菌感染体征立即予口腔黏膜真菌涂片及痰培养,同时氟康唑口服联合2.5%碳酸氢钠漱口,观察口腔真菌感染易感因素与疗效。结果老年AECOPD合并口腔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占8.3%;与无真菌感染患者比较,真菌感染组合并糖尿病、应用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均高;口腔真菌涂片发现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占83.2%;早期发现并应用氟康唑联合碳酸氢钠漱口的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疗效显著,有效率100%,治愈率83.3%,平均治疗时间为(5.0±0.3)d;治疗后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虽然真菌感染组患者较重,但早期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病情加重比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均无增加。结论早期氟康唑口服联合碳酸氢钠漱口治疗对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疗效显著。

  • 标签: 口腔真菌感染 氟康唑 碳酸氢钠 老年AECOPD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抽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4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其中A组(3~8岁)41例,B组(9~14岁)53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指定由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眼科医师完成相关操作。记录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眼位情况,并将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B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CVA均较术前提高,且A组BCVA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位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8岁儿童时期实施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效果显著。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时期 少年时期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时机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3.76±5.18)分、(34.68±4.46)分,常规组分别为(47.81±6.82)分、(52.16±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3、7.711,均P<0.001)。观察组患者和近亲属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2.31%(36/39),高于常规组的71.79%(28/39)(χ2=5.571,P=0.018)。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15.39±2.82)分]低于常规组[(18.25±3.21)分],BI[(59.69±8.37)分] 高于常规组[(52.74±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0,3.715,均P<0.001)。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3,P=0.042)。结论将时机理论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梗塞,大脑中动脉 偏瘫 护理 延续 时机理论 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实践方案在婴儿痉挛症患儿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8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婴儿痉挛症患儿按入院时间编号,将编号为奇数的患儿分入神经内科一区,设为观察组;将编号为偶数的患儿分入神经内科二区,设为对照组,两组各40例患儿及其40名主要照顾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实践方案。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关怀能力量表(CAI)、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照顾者负担问卷(CBI)、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价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关怀能力、照顾能力、照顾负荷以及两组患儿的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CAI总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FCTI总分、CB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GDS 5个能区DQ值均高于干预前,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3个能区DQ值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实践方案能提高婴儿痉挛症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关怀能力及照顾能力,减轻照顾负荷,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

  • 标签: 痉挛,婴儿 认知 时机理论 人文关怀 照顾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至12月眼科门诊治疗的1~24个月龄新生儿泪囊炎202例(23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患儿月龄分为3组。A组,96例(112眼),月龄为1~6个月;B组,74例(86眼),月龄为7~12个月;C组,32例(36眼),月龄为13~24个月。所有患儿接受泪道探通术,对比3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率为99.11%(111/112),高于B组的89.53%(77/86)和C组的66.67%(24/36)(P<0.05);B组的治愈率高于C组(P<0.001),月龄越小,手术治愈率越高。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最佳治疗时机为出生后1~6个月。

  • 标签: 泪囊炎,新生儿 探通术,泪道 时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前瞻性研究。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角膜穿孔伤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45例(45眼)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于伤后3 d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例,伤后4~7 d进行手术;C组,15例,受伤1周后进行手术。另选取15例(1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对照组(D组)。记录观察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检测4组患者房水IL-6及TGF-β2的含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3组之间视力提高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2.217,P=0.439);并发症葡萄膜炎的发生率A组高于C组(P=0.04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观察组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含量的比较B、C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在炎症控制的情况下1周后行手术可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 标签: 伤,穿孔,角膜 白内障,外伤性 破裂,前囊,晶状体,外伤性 房水 时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机理论奠基式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新洲社康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实验组接受时机理论奠基式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健康行为遵医度、疾病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健康行为遵医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控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时理论奠基式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升其健康行为遵医度及疾控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时机理论 健康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时机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22例多发肋骨骨折行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0例,女66例;年龄18~85岁[(49.5 ± 16.3)岁]。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实践管理指南和倾向得分匹配技术分组,匹配前有118例气管插管7 d内行气管切开(早期组)和104例气管插管7 d后气管切开(晚期组);匹配后早期组87例,晚期组87例。比较匹配前后早期组和晚期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骨折肋骨数、肋骨骨折总数(NTRF)、第1肋肋骨骨折、连枷胸、创伤性脑损伤、合并伤(脊椎、颌面部、胸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挫伤容积分数(VPC)、血乳酸(入院24 h内)、血胸、气胸、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持续时间、气管插管至切开时间、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次数、多重耐药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28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早期气管切开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皮尔逊法比较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影响早期气管切开患者预后的指标,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卡普兰 - 梅尔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影响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早期组的NTRF、ARDS、VPC高于晚期组,而气管插管至切开时间及28 d病死率低于晚期组(P < 0.05);但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ISS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RF(OR = 1.775,95%CI 1.439~2.188)、ARDS(OR = 3.740,95%CI 1.441~9.711)、VPC(OR = 1.087,95%CI 1.052~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尔逊法分析显示NTRF与VPC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 = 0.369,P < 0.05),ARDS与VPC之间有低等程度的相关性(r = 0.179,P < 0.05),而NTRF与ARD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 = 0.132,P > 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VPC和NTRF曲线下面积(AUC)[AUC = 0.832(95%CI 0.770~0.893)、AUC = 0.804(95%CI 0.740~0.868)]显著高于肋骨骨折数目[AUC = 0.437(95%CI 0.352~0.523)]、GCS[AUC = 0.519(95%CI 0.432~0.605)]和ISS[AUC = 0.484(95%CI 0.398~0.571)](P < 0.05)。计算约登指数,VPC最佳截断值为23.9,NTRF最佳截断值为8.5。(4)卡普兰-梅尔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显示,早期气管切开患者28 d生存率显著优于晚期气管切开(P < 0.05)。结论NTRF、ADRS、VPC是早期气管切开时机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PC与NTR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当VPC ≥ 23.9%和或NTRF ≥ 8.5处可作为预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的指标;早期气管切开可能会使多发肋骨骨折患者28 d生存获益。

  • 标签: 肋骨骨折 气管切开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ISC)的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1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陀分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例)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3例)收治的27例进展型I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首次急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或反复发作后突然加重至手术时间<7 d[即急诊挽救性手术组(ESS组),15例];另一组按常规时间手术(即非ESS组,1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脊椎MRI以判断病变是否残留或复发;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评分(mALs)判断脊髓功能,其中较术前提高≥1个等级为改善,不变为稳定,降低≥1个等级为恶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判断ESS是否为影响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51.7±19.9)个月(12~8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病变均无复发。至末次随访,17例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10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稳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病变累及脊髓节段、家族史、伴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或多发ISC、术前mALs、病变横径比及矢状径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S组较非ESS组的发病至手术时间短[分别为(3.8±1.9)d、(10.7±4.7)d,P<0.05],且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的患者占比高(分别为13/15、4/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S是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OR=0.077,95%CI:0.011~0.521,P=0.009)。结论选择急诊挽救性手术可更好地改善进展型ISC患者的脊髓功能。且手术时机是影响进展型ISC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髓 血管瘤,海绵状,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结果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