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KI并行CRRT的患儿病历资料。根据AKI分期将符合标准的患儿分为早期组(AKI 1、2期)和延迟组(AKI 3期),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启动CRRT时的指标及预后。结果(1)共3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早期组23例,延迟组16例。两组患儿在月龄、性别、体重、机械通气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高于延迟组(P=0.008);(2)两组患儿启动CRRT时血钾、碳酸氢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尿量高于延迟组(P<0.001),早期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延迟组(P<0.05);(3)早期组患儿28 d存活率、28 d肾功能恢复比例显著高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CRRT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迟组(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儿并发AKI时,在AKI 1、2期时早期启动CRRT,可以提高患儿28 d生存率,且能促进幸存者肾功能恢复。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应用时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KI并行CRRT的患儿病历资料。根据AKI分期将符合标准的患儿分为早期组(AKI 1、2期)和延迟组(AKI 3期),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启动CRRT时的指标及预后。结果(1)共3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早期组23例,延迟组16例。两组患儿在月龄、性别、体重、机械通气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高于延迟组(P=0.008);(2)两组患儿启动CRRT时血钾、碳酸氢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尿量高于延迟组(P<0.001),早期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延迟组(P<0.05);(3)早期组患儿28 d存活率、28 d肾功能恢复比例显著高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CRRT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迟组(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儿并发AKI时,在AKI 1、2期时早期启动CRRT,可以提高患儿28 d生存率,且能促进幸存者肾功能恢复。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应用时机 儿童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地区流行并蔓延,部分病例需要进行体外膜氧合辅助(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为了指导ECMO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ECMO应用及辅助模式的选择方面制定了有关建议。本建议书以既往ECMO相关临床研究及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推荐建议为基础,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点对ECMO模式选择进行了相关推荐。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生命支持 体外膜氧合 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应用的选择对患者结局和并发症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德阳市人民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75例接受PCD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PCD应用期及其疗效。结果75例SAP患者中液体聚集期(ANC期)51例(68%),包裹坏死形成期(WON期)24例(32%),死亡0例(0%),治愈70例(93.3%),5例(6.7%)行进一步外科治疗。两期的平均PCD放置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病率(胰瘘、导管阻塞或脱落、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D在SAP不同阶段(ANC期和WON期)的应用不影响其安全性和疗效,延迟使用并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 简介:摘要心源性休克是一类高死亡率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干预。应用机械循环辅助设备可以避免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但合适的时机、设备选择及管理仍然是难点。本文就心源性休克患者机械循环辅助设备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休克,心源性 机械循环辅助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和疗程对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复苏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接诊的89例CPR术后行脑复苏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常规药物治疗,并于不同介入时机予以HBO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3个疗程的HBO治疗。收集患者HBO治疗不同介入时机(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不同疗程(1、2和3个疗程)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HBO治疗介入时机或疗程对GCS评分和aEEG评分是否存在影响,然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一步验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得结论,评估HBO疗程或介入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入选89例患者,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开始HBO治疗的患者分别有8、20、33及28例。① GC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GCS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 71.73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5,P=0.817)。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GCS评分均数分别为3.56、4.80、5.55和6.49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aEEG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aEEG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96.96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5,P=0.112)。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aEEG评分均数分别为1.71、2.21、2.52和3.03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BO治疗对CPR成功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明显,HBO疗程越长,脑复苏效果越显著。CPR成功后21 d内,HBO治疗介入时机对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高压氧 脑复苏 介入时机 疗程 振幅整合脑电图
  • 作者: 周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09
  • 出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1年 第07月 04
  • 机构: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医院,河北邢台 055350
  • 简介:目的:抗生素不同时间段应用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0M)治疗并对比不同时间使用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时间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选择研究对象为我科的156例PPR0M患者,分组方法是分成12小时组、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段分别是12小时以前、12到24小时、24小时以后。结果:(1)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24小时后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照中,12小时组是5.76%,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分别是15.38%、48.07%,(x2=16.463,p=0.000),结果有差异。(2)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组是0%、11.53%、88.46%,(x2=4.314,p=0.021),结果有差异。(3)12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后组是9.61%、44.23%、46.15%,(x2=18.35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抗生素早期应用在PPR0M患者中能够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因此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抗生素;母婴结局;PPR0M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地高辛应用限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多中心、前瞻性中国房颤注册队列。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招募的患者中共有10 47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入组时地高辛应用情况分为持续组(入组前已开始应用地高辛),新进组(入组时首次应用地高辛)和对照组(入组时未应用地高辛)。患者入组后每6个月对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住院。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不同地高辛应用限与终点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0 472患者中,年龄(66.9±11.8)岁,男性4 481例(42.79%)。其中持续组777例(7.42%),新进组375例(3.58%),对照组9 320例(89.00%)。与对照组比较,新进组和持续组患者年龄更大,心率更快,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更低,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血管疾病、出血史的比例更高,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比例更高,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更低(P均<0.05)。与新进组相比,持续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更低,心率更慢,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比例更低,高脂血症比例更高,同时应用口服抗凝药比例更高,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更低(P均<0.05)。中位随访36(18,48)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新进组年化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7.3%比4.7%,P<0.05),而持续组年化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8.0%比4.7%,4.7%比3.0%,16.7%比11.8%;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新进组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持续组与全因死亡(HR=1.26,95%CI:1.04~1.56,P=0.019)、心血管事件死亡(HR=1.38,95%CI:1.08~1.77,P=0.01)和心血管住院(HR=1.38,95%CI:1.08~1.77,P=0.01)事件的增加独立相关。结论中国房颤患者持续应用地高辛可能与不良预后增加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地高辛 不良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教育在癫痫患者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160名癫痫患者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照护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教育干预。采用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癫痫患者照护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最终观察组77名、对照组75名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DASS-21中的焦虑、压力、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WHOQOL-BREF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教育应用于癫痫患者照护者,可减轻照护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时机理论 心理教育 照护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瘢痕子宫再分娩是近年来产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大部分瘢痕子宫患者分娩选择再次剖宫产。子宫破裂、盆腔粘连、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胎儿成熟度是主要关注焦点。因此,掌握适时终止妊娠的时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产科医生现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与技巧作一阐述。

  • 标签: 剖宫产术,再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120例,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A组(4~7岁)40例,B组(8~10岁)48例,C组(11~14岁)32例。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的双眼视觉及眼位情况。结果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A组为100.00%(40/40),B组为72.92%(35/48),C组为53.13%(17/32),3组患儿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位正位率A组为97.50%(39/40),B组为70.83%(34/48),C组为56.25%(18/32),3组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4,P<0.05)。结论年龄4岁以上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年龄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 标签: 外斜视,间歇性 时机,手术 视觉,双眼 眼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后诊断的意外胆囊癌(ID-GBC)与术前诊断的疑似胆囊癌(PS-GBC)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方面的差异,评估术后ID-GBC患者从胆囊切除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76名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ID-GBC患者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52.2%和33.0%)明显优于PS-GBC组(57.5%、25.7%、16.6%,P<0.05)。对术后ID-GBC患者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期、肝脏受侵犯和从胆囊切除术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再次手术的时间,将80例术后ID-GBC患者分为2周之内、2周至1个月和1个月以上3组,结果显示2周之内再手术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而2周至1个月组和超过1个月再手术组患者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D-GBC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术前诊断的疑似胆囊癌组。在综合评估有望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时,ID-GBC患者两周内接受再次手术是一项较好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胆囊肿瘤 预后 意外胆囊癌 治疗策略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肝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及支持系统的改善,在住院期间实施简短的戒酒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于出院后1、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复饮率、酒精依赖程度、身心状况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对照组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51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复饮率分别为21.57%(11/51)、15.69%(8/51),对照组分别为40.82%(20/49)、36.73%(18/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8、5.75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酒精依赖程度得分分别为0(2,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3)、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719、-7.34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CL-90得分分别为(8.26 ± 1.37)、(10.11 ± 1.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6,P<0.01)。结论时机理论应用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戒酒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分阶段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复饮率和酒精依赖程度,改善患者身心状态。

  • 标签: 肝疾病,酒精性 时机理论 戒酒干预 复饮率 酒精依赖程度 身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肝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及支持系统的改善,在住院期间实施简短的戒酒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酒干预。于出院后1、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复饮率、酒精依赖程度、身心状况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对照组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51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复饮率分别为21.57%(11/51)、15.69%(8/51),对照组分别为40.82%(20/49)、36.73%(18/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8、5.75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酒精依赖程度得分分别为0(2,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3)、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719、-7.34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CL-90得分分别为(8.26 ± 1.37)、(10.11 ± 1.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6,P<0.01)。结论时机理论应用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戒酒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分阶段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复饮率和酒精依赖程度,改善患者身心状态。

  • 标签: 肝疾病,酒精性 时机理论 戒酒干预 复饮率 酒精依赖程度 身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明显增加,由此也带来更多需要重视的相关问题。本文将讨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时机、风险及早期识别,提高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管理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剖宫产术 妊娠并发症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用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减轻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负担,提高书写效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6—9月对河南省18家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文书书写用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 586份,回收有效问卷3 387份,有效回收率为94.5%。结果3 387名护士中,37.8%(1 280/3 387)的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在1~2 h,>2 h的占25.9%(877/3 387)。书写一份入院护理文书用时6~10 min的最多,占28.3%(960/3 387)。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和入院护理文书书写时间以及医院级别、医院性质、科室、开放床位数、护士分管床位数、科室每天新入患者影响护理文书书写时间(χ2值分别为27.837、40.289、49.562、442.159、9.378、23.742、165.649、48.927、328.491、55.9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科室、护士分管床位数和入院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是影响护理文书书写用时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河南省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用时较长,护理文书书写内容较多是造成护士耗时较长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降低护士间接护理时间,增加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建议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上适当简化入院护理文书书写内容,将入院护理文书中有些条目分解到后续护理文书中。

  • 标签: 护士 护理文书 书写时间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