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校正MEWS预测普外科术后患者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术后1 160例患者,收集患者转入病房72 h内的生命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数据,使用MEWS和校正MEWS分别评估。计算该期间两种评分的最高评分结果,观察患者的去向。比较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去向的相关预测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患者去向分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转入ICU患者的校正MEWS高于MEWS。以收住ICU为预测目标时,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95%CI为0.973~0.998),最佳截断值为3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0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95%CI为0.978~0.995),最佳截断值是5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4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高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EW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MEWS比MEWS更能反映外科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能够准确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值得在普外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ROC曲线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普外科 手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早期预警评分,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改良预警评分对胃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42例患者,分别采用腹腔感染预警评分改良预警评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者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能力。结果以胃癌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为结局指标,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对患者发生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77,灵敏度93.1%,特异度93.3%;改良预警评分对患者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24,灵敏度82.8%,特异度84.7%。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的预测能力优于改良预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06、315.479,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较好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感染 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6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候诊时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等诊断结果正确率、患者因不同病症致死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满意度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NSTEAM、STEMI、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提高患者临床预检、分诊效率、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降低患者临床致死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胸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急诊留观且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6月急诊留观且行常规留观流程管理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急诊留观患者分流去向,比较不同分流去向患者MEWS评分差异。结果相比行常规急诊留观流程管理患者,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患者急诊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8.89%比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或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均比留观区患者更高,而转入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又显著高于转入专科病房患者(均P<0.05)。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应用基于MEWS模式进行管理,可客观、科学评估患者病情,避免留观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留观患者分流提供依据。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留观意外事件 分流去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2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常规留观流程管理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急诊留观患者分流去向,比较不同分流去向患者MEWS评分。结果研究组急诊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与对照组(8.89%比28.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或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均比留观区患者更高,而转入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又显著高于转入专科病房患者。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应用基于MEWS模式进行管理,可客观、科学评估患者病情,避免留观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留观患者分流提供依据。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留观意外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决策树构建儿童手足口病(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危重症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2 488例重症及危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构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3岁、血糖≥8.0 mmol/L、体温≥39.0 ℃、肢体抖动和震颤、手足部疱疹5个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决策树将血糖和体温2项危险因素纳入树形图,并根据树形图设立评分标准,结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最终构建的预警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包含意识、肤色、心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频率、呼吸肌参与情况、氧疗、血糖和体温9项评估指标,每个维度0~3分,总分为0~15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约登指数最大为0.684时,敏感性为0.910,特异性为0.774,截断值为6.5分。结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识别危重症HFMD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危重症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在病区急诊收治肋骨骨折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急诊2019年1~3月收治的32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在交接班时使用病区常规交接记录单;将2019年4~6月急诊收治的38例设为观察组,在交接班时则使用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结果观察组交班模块的完善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入率、交班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模式病区交班记录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患者交接班的完善率,缩短患者交接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及ICU转入率,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肋骨骨折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SBAR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实施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名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干预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设计下的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统计并比较2组实习护生各项考核成绩情况、带教老师及患者对其评价情况、实习护生自我评价情况以及其在实习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情况。结果实习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关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82、5.462、5.530,P<0.01)。2组护生的带教老师及患者对护生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989~8.790,P<0.01)。干预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227,P<0.01)。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的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中,可以提高实习效果以及提高带教老师以及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度、实习护生自我满意度,同时可降低实习护生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医学科 实习护生 理论与实践 交互渗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诊留诊观察患儿6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1.09±0.72)d,留诊时间(3.21±1.16)d,留诊观察费用(3.09±1.28)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6.76%(329/340);对照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2.85±1.45)d,留诊时间(6.88±2.87)d,留诊观察费用(4.85±2.13)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0.00%(316/3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34、9.102、10.328、12.545,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5/340),护理满意度评分(95.88±1.97)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59%(19/340),护理满意度评分(89.31±4.2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3.881、14.552,均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可以缩短留诊时间,提升转入科室准确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 急诊室,医院 危险性评估 早期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及对住院患者病情恶化的预测现状,从评分的发展、预测内容及效果等方面对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探索住院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住院患者 病情变化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研究组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早期预警评分均可缩短患者护理所需工时,但是研究组患者抢救所需护理工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患者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工时,提升护理干预效率,诊断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急救抢救治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英国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估测 急诊抢救 护理工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诊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儿科收治的急诊患儿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儿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休克、急性心律失常、意识改变、急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儿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急诊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儿的预后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lls评分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对住院患者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疑似APE患者(≥50岁)555例,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诊断标准,评价Wells评分、年龄校正D-二聚体[(年龄×10) μg/L]和两者联合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PA确诊的APE有213例;Wells评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可能APE患者分别为290、224、41例;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诊断APE的敏感度分别为24.41%、57.28%和18.31%,特异度分别为30.41%、70.18%和99.4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7.93%、54.46%和95.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7%、45.54%和4.88%;年龄校正D-二聚体诊断APE的敏感度为89.20%,特异度为40.06%,阳性预测值为48.10%,阴性预测值为85.63%;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与年龄校正D-二聚体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阴性预测值至93.04%。结论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疑似APE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D-二聚体 年龄校正 Well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的预警评分体系并进行验证。方法联合本院泌尿外科、感染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药学科中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结合文献报道、前期研究及临床实际经验,确定PCNL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赋值,构建预警评分体系。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有肾结石并实施PCNL的122例病例的相关数据,对预警评分体系进行验证。结果预警评分表条目包括年龄≥65岁、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3 cm、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90 min、糖尿病,其中糖尿病进一步分层为是否伴有糖尿病并发症,评分表最高分值合计为12分。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122例病例中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的预警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截断值分析,截断值为7时约登指数最大,将预警评分中0~7.0分为低危组,7.1~12.0分为高危组,且低危组与高危组间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预警评分表其内容明确、简单易行,能够帮助临床人员识别PCNL术后感染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是否有苍白球高信号改变,将其分为脑损伤组(n=37)及无脑损伤组(n=43);并选择本院产科同期出生的4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儿进行aEEG监测,并进行改良aEEG评分,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及NSE水平,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3组受试儿一般临床资料、改良aEEG评分、血清TBiL浓度及NSE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t检验,进行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对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aEEG分度分别与BAEP分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二者联合,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遵循本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审批文号:2016KY-064),所有纳入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①3组新生儿性别构成,入院时日龄及胎龄,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及胸围,以及其母亲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损伤组新生儿的改良aEEG评分为(7.7±1.6)分,分别低于无脑损伤组及对照组的(10.4±1.5)分和(10.9±1.3)分;而血清TBiL浓度及NSE水平分别为(349.7±74.0) μmol/L、(47.6±13.2) μg/L,均分别高于无脑损伤组的(295.7±31.4) μmol/L、(32.3±7.7) μg/L及对照组的(185.1±35.9) μmol/L、(28.6±7.3) μ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③本研究受试儿的改良aEEG评分与BAEP分度呈负相关关系(rs=-0.718,P<0.001),血清NSE水平及aEEG分度,均与BAEP分度呈正相关关系(rs=0.685,P<0.001;rs=0.647,P<0.001)。④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875(95%CI:0.795~0.954,P<0.001),0.853(95%CI:0.769~0.937,P<0.001)及0.938(95%CI:0.861~0.980,P<0.001);3种方法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6.5%、62.2%、83.8%,特异度分别为74.4%、93.0%、90.7%。结论改良aEEG评分联合血清NSE水平,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较单一采用改良aEEG评分或血清NSE水平更高。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振幅整合脑电图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下称联合预测模型)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0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58例,其中男111例、女47例,年龄40(28,50)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致伤原因、有无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情况,计算患者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根据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23例和死亡组35例,使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除修正Baux评分外的其他临床资料,筛选出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联合改良SIRS评分构建预测模型。绘制158例患者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与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者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性能,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对3种预测指标AUC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在改良SIRS评分、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及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6、-3.568、-5.291、-6.052、-4.720,χ2=12.967、19.692,P<0.01)。(2)改良SIRS评分、年龄、Ⅲ度烧伤面积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699、1.069、1.029,95%置信区间=1.447~5.033、1.029~1.109、1.005~1.054,P<0.05)。(3)对158例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预测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分别为0.730、0.879、0.895(95%置信区间=0.653~0.797、0.818~0.926、0.836~0.938,P<0.01),三者的最佳阈值下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4.3%、91.4%、82.9%,特异度分别为81.3%、76.4%、84.6%。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的AUC质量相近(95%置信区间=-0.057~0.088,P>0.05),均明显优于改良SIRS评分(95%置信区间=0.072~0.259、0.023~0.276,P<0.05或P<0.01)。结论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早期病死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联合预测模型有评分项目简单、数据获取较易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烧伤 预测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死亡风险 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 联合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胸肺部超声(TLUS)评分法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怀疑为ILD的5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RCT)与TLUS进行检查,所得超声结果采用改良超声评分法与Buda超声评分法进行评估,分析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与HRCT评分法对ILD的诊断效能,评价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在不同病情程度ILD间的差异。再以Warrick评分作为判断ILD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对改良超声评分进行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截点值的预测。结果①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及HRCT评分法评估ILD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7.2%、97.4%,特异性分别为92.3%、87.2%、97.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95%CI =0.941~1.000)、0.950(95%CI=0.892~1.000)、0.999(95%CI=0.994~1.000)。②改良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Buda超声评分值呈强正相关(r=0.929、0.920,P<0.001);Buda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呈较强正相关(r=0.862,P<0.001)。③随着ILD严重程度的增加,改良经胸肺部超声评分值及Buda超声评分值均明显增加;在改良肺部超声方面,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计算改良超声评分预测轻度和重度肺间质病变临界值分别为34分(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7.5%,AUC=0.891,95%CI=0.686~1.000)和64.5分(其敏感性91.3%,特异性87.5%,AUC=0.954,95%CI=0.877~1.000)。结论改良超声评分法可反映肺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半定量评估ILD。

  • 标签: 经胸肺超声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相关性 高分辨率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完善胃镜检查,比较三组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 513例,其中低危组893例(59.02%),中危组469例(31.00%),高危组151例(9.98%)。共检出44例胃癌,其中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31%(20/1513),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34%(3/893)、2.13%(10/469)、4.64%(7/151),中危组、高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组(P=0.001、0.001),但中危组与高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筛查人群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就诊人群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早期胃癌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化Geneva评分(SGS)、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AADD)及二者联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疑似诊断为PTE住院患者102例。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SGS评分并收集其AADD,以CT肺动脉造影和/或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阳性结果作为确诊PTE的金标准,计算SGS、AADD及SGS联合AADD对P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并分析三者对PTE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102例疑诊PTE患者中确诊PTE者31例(30.4%),排除PTE者71例(69.6%)。SGS在诊断PTE中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76.1%,阳性预测值为59.5%,阴性预测值为90.0%,阳性似然比为3.37,阴性似然比为0.25,约登指数为0.567;AADD在诊断PTE中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3.4%,阳性预测值为52.7%,阴性预测值为95.7%,阳性似然比为2.55,阴性似然比为0.10,约登指数为0.569;SGS联合AADD在诊断PTE中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90.4%,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9%,阳性似然比为9.58,阴性似然比为0.09,约登指数为0.824。结论SGS联合AADD可明显提高PTE诊断效能,其阴性预测价值与阳性预测价值均高于单独使用时。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简化Geneva评分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