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胡适在《四十自述》中曾写到他父亲的一个朋友-上海的张焕纶先生。张先生是提倡新教育最早的人,他自己办了一个梅溪书院,后来改为梅溪学堂。胡适的二哥三哥都在梅溪书院住过,所以胡适到了上海也就进了梅溪学堂。张先生去世22年之后,胡适在巴黎见着赵颂南先生,他是张先生的得意学生,受其感化最深。他说,张先生教人的宗旨只是一句话:千万不要仅仅做个自了汉。

  • 标签: 胡适 上海 书院
  • 简介:胡适幼年丧父,母亲勤俭持家,对他影响很深。“先母于日用出入。虽一块豆腐之细,皆令适登记,俟诸兄归时,令检阅之。”正是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胡适一生无论落魄还是得意,始终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 标签: 胡适 节俭 慷慨 勤俭持家 言传身教 母亲
  • 简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众人皆知。虽然也有不少科学史家对于牛顿因苹果砸在头上而悟出万有引力表示怀疑,但这个故事流传很广,这就不好深究了。历史上许多传闻也多半如此,铁板钉钉的事情有时经不住穷根究底。人们往往以讹传讹,把想象的幻影当作历史的真相,这当然也是很有趣味的现象。

  • 标签: 故事 苹果 胡适 万有引力 科学史家 牛顿
  • 简介:1934年,胡适在北大讲课,每次都要对白话文的优点颂扬一番。一次,他在北大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一位学生提出抗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缺点吗?”胡适冲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学生反驳道:“肯定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发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 标签: 白话文 胡适 1934年 北大 颂扬 学生
  • 简介:《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达到《课程标准》五级以上(含五级)的各项要求”。其中,五级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为“不借助工具书,能读懂文学、科技等原版的简易读物及含有少量生词的语言材料”。

  • 标签: 阅读策略 人物传记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 评判 《课程标准》
  • 简介:电影《黄金时代》和传记文学都塑造了萧红勇敢追求自由与爱情、性格既坚强又脆弱的女性形象,创作风格独特、富有才华的作家形象以及追求自由的漂泊者形象。但由于两者艺术样式不同、形象塑造的主体及时代背景不同,《黄金时代》中的萧红形象存在革命女性形象缺失、形象模糊破碎不完整、萧红形象塑造片面等问题。《黄金时代》在丰富了萧红形象的同时,创作过程中也存在主观情感过分介入、对萧红私生活过度消费、对其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心理关注不够等现象。

  • 标签: 萧红形象 传记文学 《黄金时代》
  • 简介:胡适认为"新文学"的白话是由古代白话发展而来,因此写了《白话文学史》;但是如果按照胡适的推论发展下来,民初的白话文正宗应该是鸳鸯蝴蝶派,新文学的白话其实是欧化白话。对于欧化白话文在中国古代、近代的存在及其发展线索、对后来国语运动的意义,目前还缺乏研究。梳理近代欧化白话文的存在,追问其对中国语言转型和社会文化转型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古代白话 欧化白话 胡适 鸳鸯蝴蝶派
  • 简介:电影《萧红》建立在东北女作家萧红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承袭了近代文人传记片中女性影像的身体叙述和社会文人的身份诠释,坚持传记片“真实反映传主人生”的历史品格。同时,编导结合时代氛围和大众期待对影片进行艺术加工与虚构,以情感和政治为线索,重现萧红命途多舛的一生。在电影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电影《萧红》的成败对于文人传记片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萧红》 文人传记片 拍摄策略
  • 简介:"传记辞章化"是唐人传奇的核心文体特征。作者就其这一学术判断的历史维度和阐释效应加以申说。就历时态维度而言,六朝的文笔之辨凸显了辞章与子史的文类差异,一方面赋予了传记与辞章以不容混淆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使传记与辞章的融合成为可能,这一史实表明,"传记辞章化"只能发生于六朝之后,将传奇小说成熟的时代提早到六朝或六朝以前的说法缺乏充足的理由。就共时态维度而言,唐人传奇与韩柳古文兴盛于同一时期,两者孕育于共同的文学风尚并为这种文学风尚推波助澜,区别在于,唐人传奇是用辞章来改造"笔"中的传记,韩柳古文则是用辞章来改造"笔"中的论说。就阐释效应而言,"传记辞章化"立足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情形,在阐释小说史时可以对唐人传奇与中唐古文运动的关系说得更加切题,可以避免"以西律律中国小说"的常见失误,也为分析宋元明的传奇提供了一个坐标或参照系,有助于划分传奇小说发展的世代并揭示不同世代的特征。

  • 标签: 传记辞章化 唐人传奇 历史维度 历时态维度 共时态维度 阐释效应
  • 简介: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的方法被学术界称之为社会学批评。五四时期西方社会学批评理论在中国迅速传播,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促成中国文艺批评领域中社会学批评流派的确立,推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型,弥补了审美批评忽视社会现实的不足。其中,茅盾受泰纳的"三要素"说的影响,确立了中国社会学批评的基本模式;胡适成功地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与传统治学方法融会贯通;成仿吾借鉴居友与格罗塞的社会学说,形成"社会—审美"的批评风格。

  • 标签: 五四 社会学 文学批评
  • 简介:受传统刊物运作模式影响,地方高校学报只见作者不见读者,读者短缺问题突出,并制约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拟从读者需求的角度,立足地方高校学报源于读者短缺的发展困境,以《荆楚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的特色栏目——"传记文学研究"为研究对象,从栏目创设、栏目主持人、栏目内容、栏目宣传、栏目服务等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标签: 读者需求 地方高校学报 特色栏目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