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不断破坏,不断创造,努力塑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是五四时代精神最显著的体现。郭沫若早期诗作中反复出现的“毁灭”与“创造”的诗歌意象,实际上是诗人诗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型模式,这是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创作一个重要的精神载体与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同时也是诗人独特的人格精神与独特的诗歌艺术得以充分显示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郭沫若 毁灭与创造 原型批评
  • 简介:<正>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颇为具体的“八事”率先打响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在这之后,他又对旧文学的破坏和新文学的建设发表了不少意见,从而初步形成一套粗具系统的文学改良主张。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学改良刍议》一发表,陈独秀即称誉胡适为“首举义旗之急先锋”,一九二七年

  • 标签: 胡适 文学改良 文学革新 黄遵宪 文学革命 旧文学
  • 简介:郭沫若的史学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在他开始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之前。就有一段不太长的路程。过去,人们没有注意它。自从《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出版后,正式把早期的几篇文章编入了“史学论集”,作为研究的对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此,我们根据有限的材料,对早期的若干问题作点漫谈,不妥之处,请指教。

  • 标签: 史学论集 中国历史 今文学派 梁任公 王阳明 夏曾佑
  • 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现代人较之过去其成熟的进程已提前.过去声乐教育界划定的年龄界限也随之改变。因此.对喜欢和热爱歌唱艺术并具备一定嗓音条件的学生,实施科学的嗓音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就如何进行早期嗓音训练。谈几点个人体会。

  • 标签: 嗓音训练 生活水平 年龄界限 饮食结构 嗓音条件 歌唱艺术
  • 简介:11940年,郭沫若在上发表一文,提出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先秦哲学家庄子与鲁迅思想、创作的关系.郭沫若认为,鲁迅颇受庄子的影响,"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书中的故事为题材而从事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在思想上也不免有多多少少的反映,无论是顺是逆".接着,他列举了从鲁迅文章中信手拈来的语汇达10条之多,并且指出其"大率见于鲁迅初年的作品",实际上也就是鲁迅写于日本留学时期的5篇论文:(1926年编入文集时改题为)、、、及(未完)等.郭沫若指出,由此"可以知道鲁迅在早年实在是熟读的人,所以词汇和语法,都留下了显明的痕迹".①

  • 标签: 鲁迅思想 郭沫若 故事 庄子 文艺 文学史
  • 简介:意气飞扬的唐代诗坛,孕育了无数远播后世的英名。放眼唐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和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酿就了唐代诗人的远游活动和高亢的远游心态。在研究唐代诗人远游活动及其心态中,我们感到作为后人仰慕的“诗圣”,杜甫早期的远游活动及其远游心态颇值得探究,故撰此小文,以求教于学界。

  • 标签: 杜甫 远游经历 心态 人格修养
  • 简介:早在1908年,鲁迅发表于东京《河南》月刊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均写于1907年),就高度评价易卜生的个性精神;仲遥在《学报》第10期上发表的《百年来西洋学术之回顾》,对易卜生也有介绍。1914年……

  • 标签: 易卜生 早期中文译介 中国 文学传播 戏剧
  • 简介:郭沫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对他早期文艺观的形成是巨大的。这其中.《周易》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体现在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诸多方面。本文试图揭示这些方面,具体内容涉及“动的精神”、宇宙自然观、文艺生命本质论、艺术辩证法等方面。笔者希望在此基础上确证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深层学理基础之一是《周易》.《周易》是郭沫若接受西方文论时的审美期待视野的主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郭沫若 《周易》 动的精神 宇宙自然观 艺术辩证法
  • 简介:柔石是著名的烈士作家。在万卉竞芳的现代文苑,这朵勇敢的迎春,刚初绽花蕾就被腥风血雨残酷吹折。虽然遗作不多,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却自有其不朽的价值与地位。本文,对历来研究的薄弱环节——作家的早期思想与创作,进行了一些探讨,以就正于识人字者。

  • 标签: 柔石 旧时代之死 学史 识人 现代文 生活道路
  • 简介:王统照早期小说不仅在“文研会”作家群创作中是独具特色的,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颇有些不同寻常的。这便是表现在王统照早期小说中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及其美育救国的思想内涵。能否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是关涉到正确评价王统照早期创作成就的重要一环。然而,自从瞿世英(《〈春雨之夜〉序》)、蹇先艾(《〈春雨之夜〉所激动的》)那影响深远的评论之后,半个多世纪来对王统照早期小说误解可谓久矣。人们总习惯于把王统照早期小说纳入现实主义框架,从中抽縯各种社会主题,把作者塑成一个勇于揭露抨击社会黑暗执着求“爱”与“美”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为了纠正这种误解,也为了正确认识早期王统照小说,笔者数年前曾以《沉思》为例,对王统照早期小说的思想艺

  • 标签: 早期小说 王统照 春雨之夜 小说情节 蹇先艾 象征主义
  • 简介:如果说"诗性"是人类尚未完全译码的诗的根性,那么"诗兴"是在特定情形下能够感动特定人群的审美感兴,是激发起诗人在特定情形下创作热忱的情绪因素.犁青早期诗作多具天籁式的自然清新,故而充盈着"诗性".不过1946年以后,诗人从愤激、强烈的现实生活感兴出发构筑自已的诗歌,从而是自己的诗歌创作开始走向诗兴的表现.如果诗人能在后来的时代诗兴、社会关怀乃至国际关怀诗兴的勃发中保持着天然清新的诗性,其诗歌成就则可望更其辉煌.

  • 标签: 犁青 早期诗歌 诗性 诗兴
  • 简介:郭沫若的早期诗歌情感具有突出的个人化、个性化特征;其社会象征意义是在解读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但是流行的现代文学史上对它们却只谈社会象征意义,这容易形成泛泛的空谈。

  • 标签: 郭沫若 早期诗歌 情感特征 个人化 个性化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周作人散文的评价,曾出现十分悬殊的看法。大体情况是这样,在一九三四年他发表《五秩自寿诗》之前,肯定的意见占主导地位。最早对周作人散文作出肯定评价的大概是胡适,一九二二年三月,他说:

  • 标签: 思想倾向 中国现代文学史 谈虎集 思想革命 《语丝》 闭户读书
  • 简介:回到二十世纪初,重温现代知识分子探索文学的价值的历史,王国维和鲁迅又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描述过他选择文学的原因:当时还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的他,在幻灯片上看到一群中国人围观一中国间谍被斩首的情形,一样是“强壮的体格”,一样是“麻木的神情”。

  • 标签: 文学 鲁迅 王国维 呐喊 现代知识分子 对文
  • 简介:一九○六年冬,河南省留日学生创办的《豫报》在日本东京出版。①《豫报》第一期的扉页,醒目地刊登了鲁迅早期著作《中国矿产志》的出版广告和《中国矿产全图》的出版广告。兹将这两个广告照录于下:②其一新书出版广告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矿化专科顾琅外国语学校周树人合著国民必读中国矿产志全一册定价大洋四角半△洋装六角

  • 标签: 中国矿产 东京帝国大学 国民必读 豫报 外国语学校 留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