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正>我们党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认为在表演艺术这门学问上也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院的同学们都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我却没有这种机会。我的创作经验是通过舞台与银幕的实践摸索来的,对我来说,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表演创作经验都十分宝贵,特别是我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对我帮助很大。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人物形象创造的体会及演员与导演的合作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表演艺术 演员 导演 创作经验 人物形象 百家争鸣
  • 简介:2009年底,由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四十多位学者围绕清末民初的“文明新戏”、“改良戏曲”、“学生演剧”等种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关于“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的概念为学界首次提出,并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我刊认为有进一步界定、探讨的价值,故请袁国兴等六位学者就此概念撰文笔谈,同时刊发两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 标签: 清末民初 演剧 日本早稻田大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南师范大学 2009年
  • 简介: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类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就是形成和发展概念。故但凡一个科学的新概念的提出,总是对事物本质属性有了深度认识并予以抽象概括后的产物。袁国兴教授把我国清末民初时期各种各样的“新剧”,包括“改良戏曲”、“文明新戏”、“学生演剧”及各种地方戏等统称为“新潮演剧”,意味着有关中国戏剧史研究的一个新概念的诞生。“新潮演剧”这一概念的科学性如何,窃以为焦点在于“新潮”一词的释义和理解。

  • 标签: 演剧 意义 清末民初时期 事物本质 科学认识 戏剧史研究
  • 简介:契诃夫是其剧作在当代舞台上被演出得最频繁的作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以留比莫夫、艾弗洛斯、叶甫列莫夫为代表的--~tt,俄罗斯导演,继承和发展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一丹钦科心理现实主义戏剧的传统,他们排演的契诃夫戏剧抨击当时僵化、窒息的社会体制,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诉求。欧洲导演彼得·布鲁克、乔治·斯特莱尔、彼得·施泰因等人则更加关注契诃夫戏剧中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与批判。

  • 标签: 契诃夫 现代戏剧 知识分子
  • 简介:上海的人民大舞台是一家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剧场,从清末开幕到1951年3月实行国营为止,在其四十余年的演剧电中,连台本戏演出占了极大比重,有许多年还是上海一家专演“彩头戏”的剧院。本文经多年收集整理,将大舞台连台本戏历年推演情况(包括首演时间、连演本集数、主要参演演员等)一一列出,努力再现当年演剧实况,形成较为完整的概览,并作初步研究和重点简析,供戏剧工作者作深入研究参考。

  • 标签: “连台本戏” 上海大舞台 演剧
  • 简介:在我国,严格来讲,目前还是没有形成一个类似斯氏体系那样的完整、严谨的演剧体系。但是,我国话剧界比较认同的.公认为比较科学、正确、适合我国表演专业国情的创作方法.当属以焦菊隐先生为代表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所创立的“心象说”。

  • 标签: 北京人艺 演剧 心象 学派 创作方法 表演专业
  • 简介: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中,上海的学生演剧是重要一环。它好几方面影响了早期文明戏的发展取向与进程。以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演剧为标志、清末上海学生演剧,就是中国话剧的开端。

  • 标签: 清末民初 中国话剧 演剧 学生 上海 文明戏
  • 简介:文昌宫坐东北向西南,中轴线自西南向东北分别为戏楼、正殿,左右为厢房,中间为看坝,呈独立封闭的演出场所。戏楼前照面板刻有九幅戏雕,雕刻技术精湛,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戏曲学价值。其戏雕内容反映了合川地区清至民国时期演出剧种多样、剧目主题多为忠君爱国和舞台画面生动逼真的真实场景。

  • 标签: 文昌宫 戏雕 演剧
  • 简介:“大戏”和“连台本戏”是在清代内府曲本和南府、升平署戏曲档案中常见的一组称谓。在前人的研究中,常常将这两个概念混用,认为“大戏”即《劝善金科》、《升平宝筏》等清宫编演的长篇戏曲作品。通过对曲本和升平署档案等原始材料的分析,本文认为“大戏”和“连台本戏”在清代宫廷演剧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升平宝筏》等长篇作品,称其为连台本戏更为妥当。

  • 标签: 宫廷演剧 清代 大戏 连台本戏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学校演剧(校园戏剧)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对其未来作一展望。学校演剧在中国引进现代戏剧和其发展起落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主流戏剧的源头,又在主流戏剧狂飙突进的时刻起到基础作用,甚至在主流戏剧处于低谷时承载了发展开拓的历史使命。研究中国话剧主流的这个重要支流,对总结历史、预见未来话剧艺术的发展和市场开拓都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学校演剧 主流戏剧
  • 简介:本文想谈一个小问题:话剧表演中,演员的嗓音形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观众和演员的印象中,怎样的嗓音形态是人们最能接受的?这虽然是小问题,但人们却对此十分关注。正是由于这种关注才引出了许许多多的争执与探究,各人都以各自不同的审视,力图证明嗓音在他们的耳朵里是什么,但是终究没有结果,有结果就错了,因为耳朵是不同的,于是这种探究与争执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绕有兴趣直到永远……。由此,人们把嗓音形态的审美推向一个又一个相对高度,在一阵较长时间的平静和满足之后,人们惊讶的发现,离人类心灵感受最近的嗓音,即最能表达情感和欲望的嗓音乃是最美的。

  • 标签: 话剧演员 话剧表演 参与能力 发声状态 话剧舞台 心灵感受
  • 简介:看题目好象不是一件什么郑重的东西,其实我以为用一些使人莫明其妙的术语来装门面,是一件不大有趣的事。有一些人,遇到了不可解释的问题就来上一个术语,无形中,术语成了搪塞任何疑问的盾牌了。在许多集会中,常为术语而大打出手。

  • 标签: 演剧艺术 戏剧演出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迎头抢” “由根起”
  • 简介:福州市第21届戏剧剧本征文自2008年1月发出征文通知启动,至2009年2月13日颁奖,历时一年多圆满结束。经过全体剧作家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共有25个剧本应征,其中古装历史剧18个,现代戏7个,经省市专家的认真评选,16个剧本入围,其中历史剧《南归梦》获一等奖,《书痴》、《风流闲话》、《麻将声声》、《青春起跑线》等4个剧本获二等奖,《福州女人》、《谁之错》、《花烛渔船》、《董奉传奇》、《金薯记》、《海峡情歌》、《“瞒”怀深情》等7个剧本获三等奖,另有《三江颂》等4个剧本入围。

  • 标签: 戏剧剧本 颁奖活动 福州市 征文 戏剧会演 历史剧
  • 简介: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已原则同意在龙岩市举办“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三年一度的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也将随之于2012年举行。为推动福建戏剧创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宏伟业绩,讴歌伟大时代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为新一届会演创作更多的优秀剧本。特发布此剧本征文启事。

  • 标签: 征文启事 戏剧会演 福建省 剧本 政府常务会议 戏剧创作
  • 简介:二十世纪京剧文本与表演的革新并不是新鲜事,在海峡两岸从事京剧的人所进行的试验既反映着过去的尝试又展示了当代的变化。然而,对于在艺术上进行变化的抵制一直存在,因为京剧随着梅兰芳(1894—1961)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国际声望的出现而被认为发展到了巅峰。梅当年能够大胆革新而不打破规范,他

  • 标签: 京剧 演剧艺术 现代戏曲 《美狄亚》 歌队 文本
  • 简介:袁国兴教授提起的“新潮演剧”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概念。在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对清末民初这段时期戏剧的研究是很少的,8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出现了许多专论和专著。起初,他们使用的术语(概念)是“早期话剧”。例如,陈骏涛“中国早期话剧的历史评价”(《文艺论丛》1980年10月)、丁罗男“论我国早期话剧的形成”(《戏剧艺术》1981年第3期)、王卫民“我国早期话剧的来源、

  • 标签: 早期话剧 日本学者 演剧 文明戏 《戏剧艺术》 80年代
  • 简介:梅兰芳民国初年两次赴上海演出后从民国4年4月到民国5年9月的这18个月中,他在冯幼伟、齐如山等一批文人的帮助下排演了《宦海潮》等一系列“新戏”。这些“新戏”分为四类:1、穿老戏服装的新戏,如《牢狱鸳鸯》;2、穿时装的新戏,如《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梅兰芳排演的时装新戏还包括民国三年[1914年]7月排演的《孽海波澜》及民国七年[1918年]2月2日排演的最后一出时装新戏《童女斩蛇》);3、古装新戏,如《嫦娥奔月》、

  • 标签: 民国初年 梅兰芳 历史语境 演剧 《嫦娥奔月》 排演
  • 简介: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自传入中国的百余年间,伴随时代剧变与社会变迁.在先辈的探索与努力中,话剧的发展几经起落,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展轨迹及其艺术特征。直至今天,话剧发展呈现出多元的表达方式,中国的话剧艺术家仍在孜孜以求的探索话剧艺术的创新发展。苯期我们继续聚焦话剧的研究与创作,刊发讨论话剧百年与“中国学派”演剧体系的探索发展、中国话剧理论批评的向度,品赏评剧《红高粱》剧本及其编剧创作心得.选登一组优秀的理论评论文章、名家剧作,以飨读者。

  • 标签: 话剧百年 中国学派 焦菊隐 演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