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6世纪中叶,突厥人从阿尔泰山地区迁徙到中亚平原,建立了从中国西北部到咸海东部地域广袤的第一突厥汗国。他们的宗教保留了对天、地、祖先崇拜的痕迹。突厥汗国与中亚平原许多王国的命运一样,很快分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分。布民可汗被认为是突厥汗国的奠基人,也是东突厥的第一位统治者。他的兄弟室点密(Istami)统治着西突厥

  • 标签: 突厥人 中亚 佛教 突厥汗国 祖先崇拜 西突厥
  • 简介:<正>吐鲁番阿斯塔那三○七、三二九、五一七号墓等三座曲氏高昌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九件供食文书,其中六件内容与突厥有关.在供食客使中,出现了阿博珂寒(阿波可汗)、贪(氵旱)珂寒(贪汗可汗)、恕罗坷寒(处罗可汗)、南厢坷寒(可汗)、北厢珂寒(可汗)等突厥可汗派遣的使团.此外,还记载了“外生儿”(外甥)以及突厥可汗的铁师、金师等名称.这批文书的刊布,对于研究突厥史、高昌与突厥的关系,都不无裨益.本文试就文书中与突厥有关的问题略作考释.

  • 标签: 突厥人 西突厥 高昌 北庭 吐鲁番文书 糜米
  • 简介:突厥人的婚姻习俗述论吴景山突厥人在六世纪中叶崛起于蒙古高原之后,他们跃马挥鞭,纵横驰骋,在前后长达二百年的岁月里,使大漠南北的许多民族几乎都曾受到过他们的控制与驾驭,在频繁的相互接触交往过程中,丰富的突厥文化内容不仅给当时这些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

  • 标签: 突厥人 婚姻习俗 一夫一妻制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兄弟共妻制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通行本《唐会要》卷九四突厥、吐谷浑的记载错讹甚夥,而且纪年与其他唐代文献相互冲突。对照江苏书局本与文渊阁本《唐会要》本卷内容,并将《唐会要》与《资治通监纲目》相关记载对勘,可以发现《唐会要》突厥、吐谷浑卷两种版本分目不一,内容与《资治通监纲目》高度一致且未超出《纲目》的范围。通过对《唐会要》纪年、文字及编纂等方面的错讹进行分析,同时将传世文献中残留的《唐会要》突厥、吐谷浑的佚文与通行本《唐会要》卷九四的记载相比对,可以确认《唐会要》突厥、吐谷浑卷并非原帙,而是后人根据《资治通监纲目》补撰。

  • 标签: 唐会要 突厥吐谷浑卷 补撰
  • 简介:在回鹘汗国(744~840年)存在的前十年中,参与唐朝内部事务成为其外交活动的主旋律。是时回鹘势力强大,幅员辽阔,独霸漠北,而当时的中原王朝却危机重重,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安禄山及其继任者于755~763年问发动的反唐叛乱。

  • 标签: 回鹘 安史之乱 突厥 外交活动 中原王朝 主旋律
  • 简介:11世纪70年代编定的《突厥语辞典》中文化语言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变革有较大影响、分化人文地理对语言和方言、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诗歌谚语的哲学观念方面也是如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解析。

  • 标签: 《突厥语辞典》 文化语言学 研究
  • 简介:1987年Г.Ц.齐比科夫在Д.班扎罗夫学术大会上作了题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萨满教》的报告(未出版),报告中作者对萨满教和“Бο”一词的起源阐述了自己的新观点①。作者沿袭了著名汉学家П.卡法罗夫(Кафаров)的思想,认为蒙古布里亚特语“боо”(...

  • 标签: 宗教文化 词源学 萨满教 布里亚特蒙古族 蒙古语 突厥语
  • 简介:<正>当今时代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认识视野不断扩大。且不说早已熟知的欧洲文化和艺术现象,就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在今天也得到深入研究。我们是靠这些国家的学者、欧洲各国特别是苏联研究人员的著述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的。可以确切地说,今天我们对东方许多民族文化史的了解并不亚于对西方民族文化史的了解。

  • 标签: 游牧民族 蒙古族 民族文化史 突厥 建筑艺术 大草原
  • 简介:突厥语的《忏悔词》是见于吐鲁番的摩尼教文书,供俗家信徒“听者”使用。全文共分十五个部分,分述听者所需忏悔的十五个方面。二十余年前,曾有主要依据俄文版的汉译文;本文则主要依据英文版,做出新的翻译和更详细、合理的注释,以期提供更高质量的汉译文。

  • 标签: 明尊 宽恕 五明神
  • 简介:新疆古代冶炼遗址与突厥、蒙古族的冶铁、锻钢戴良佐新疆天山南北,煤、铁资源十分丰富,除了1984年发现的尼勒克县东周时期铜矿冶炼遗址外,迄今已发现6处冶炼遗址。1.库车县阿文山遗址。位于县北120公里。1958年地质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古代炼铁的小对润、铁...

  • 标签: 冶炼遗址 新疆古代 蒙古族 吉木萨尔县 突厥 石堆墓
  • 简介:<正>关于蒙古萨满教的混杂性、它与其相邻各民族的宗教观念及文化上的联系已有了不少论著。学者们主要论述的是喇嘛教对萨满教的影响问题,萨满教与佛教这两种宗教信仰相互关系的问题。符拉基米尔佐夫刊布的蒙古萨满教资料中的一些藏语部分就充分说明了喇嘛教仪轨对萨满教仪式的直接影响。旅行家及民间文学搜集者早就提到过蒙古萨满教与突厥语系民族,尤其是与南西伯

  • 标签: 蒙古萨满教 突厥语 西伯利亚 蒙古话 喇嘛教 直接影响
  • 简介:世界名着《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的中文译本终於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了。这是译者张锡彤、张广达两位前辈对中国西域历史研究的重大贡献。不过这个贡献却迟到了多年才得以与中国学术界见面。

  • 标签: 中文译本 突厥斯坦 入侵 蒙古 迟到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介:<正>“吐蕃”,是唐代中原人对当时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即通常所说的“吐蕃王朝”)及其属地、属民的称谓。在初唐的汉文史料中,“吐蕃”有时亦作“土蕃”。对“吐蕃”这一名号的语源及其最初的含义,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本文拟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有关史料,对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有代

  • 标签: 吐蕃时期 突厥语族 吐谷浑人 青藏高原 语源 阿尔泰语系语言
  • 简介:一、导论早在蒙古人力量逐渐强大开始对外扩张时,突厥人已经在中亚及邻近地带繁衍生息了。虽然文化稍落后但在政治上已经对中亚地区占有统治地位了。在俄罗斯南部,突厥部的一支钦察人控制了广阔的西伯利亚草原。突厥文化对基辅罗斯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久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像突厥十姓(Onogur)和其他部落一样,钦察人也迁入了匈牙利。

  • 标签: 蒙古文化 突厥人 烹饪法 食物 中亚地区 对外扩张
  • 简介:隋唐时期,突厥时常制造边界冲突和发动战争,一度对中原产生严重威胁。吊诡的是,突厥与中原政权斗争过程中发生的多次盛衰转折都与当时境内发生的气候异常突变和自然灾难有极大关连,凸显其面临危机干扰时社会生态韧性脆弱的一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隋唐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突厥战争成败和社会发展兴衰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审视突厥社会发展变迁中的社会生态韧性与适应性等相关问题。

  • 标签: 隋唐 突厥 气候变化 边境战争 社会生态韧性
  • 简介: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苏鲁格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的形成而产生的。“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印地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意为“他的亲属”。先民不知生育为交媾所致,误认为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

  • 标签: 图腾崇拜 母系氏族社会 《史集》 蒙古民族 《蒙古秘史》 突厥语
  • 简介:本文论述了安西大都护府领导西北各民族在其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为丝绸之路和丝路贸易繁荣发展建立的历史功绩.文章并不赞同过分夸大突厥对丝绸之路的危害,客观、公正地评价了突厥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

  • 标签: 西安大都护府 突厥 丝绸之路 唐代 交通史 贸易史
  • 简介: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古草原地区经历了一次旷日持久的争夺权力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在重新组合的各个部落①及其迅速建立在这些部落基础上的联盟之间展开的。而克烈部的脱里、乃蛮部的太阳罕以及乞颜部贵族铁木真则高高踞于这些部落联盟之上。他们无一不是迫不急待地扩大现有的势力,奖赏日益增多的大批那可儿,并且尽其所能地使自己及其家族在草原上获得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1204年,这种斗争的最后胜利者铁木真打败了太阳罕为进攻他而建立起来的联盟。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铁木真的其他对手不是被消灭,便是被迫逃出蒙古。他们将蒙古草原让给一位至高无上的君主和帝国的创建者。就蒙古及其周围的各种社会与文化来说,铁木真的胜利是极其

  • 标签: 蒙古人 成吉思汗 蔑儿乞 突厥斯坦 西伯利亚 原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