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LISA化学发光免疫(CLIA)检测血清HBsAg结果。方法:应用ELISA和CLIA检测1205例血清中的HBsAg。结果:ELISA检测出83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88%,CLIA检测出7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22%,以CLIA为参考,ELISA18例假阳性标本,假阳性率为1.49%;例11假阴性标本,假阴性率为0.91%,相对敏感性为88.15%,相对特异性为98.14%,两者总符合率为96.86%,。结论:应用CLIA检测血清HBsAg有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比CLIA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并且随HBsAg浓度变化比较大,CLIA准确、快速、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高。

  • 标签: ELISA法 CLIA法 血清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卫生院进行检查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计64例,观察比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放射免疫检测方法的检验结果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和检测结果比放射免疫组准确率更高,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中,总体应用效能上要高于放射免疫,为疾病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甲状腺疾病中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的价值。方法  双盲随机抽取甲亢(A组)、甲减(B组)患者各31例(2021年3月-11月),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C组)31例,所有人员均进行CLIA检验,对比三组检验结果。结果 A组TSH、T3、T4、TPOAb高于C组;B组TSH、TPOAb高于C组而T3、T4低于C组(p值均=0.000);A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4%、96.77%;B组为90.32%、93.54;C组为96.77%、100.00%。结论 CLIA用于检验甲状腺疾病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CLIA 甲状腺抗体指标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对检出误诊率影响价值。方法: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20例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样本数据,采样时间2018.03~2021.07,均对4组患者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及放射免疫检测,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在化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放射免疫分析检验,给予研究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检测灵敏度、符合率、特异性,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化学发光免疫检验用于生化检验,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患者实施放射免疫检验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相比放射免疫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更高,化学发光免疫用于诊断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更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甲状腺球蛋白数量及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甲状腺球蛋白数量、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放射免疫,两组检测方法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甲状腺肿瘤患者分别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和放射免疫检测,相比起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更高,因此用于疾病的诊断有更大的优势,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生化检验 甲状腺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对化学发光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做深入分析。方法:研究筛选出共100例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血清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LIA)检测梅毒抗体临床筛查试验。结果:统计研究表明,对100例血清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LIA)检测梅毒抗体临床筛查试验,确诊梅毒患者2例,检出率为2.00%,TP-CLIA阳性4.00%,TRUST阳性3.00%;65岁以上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最高18.18%;梅毒抗体经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LIA)检测的复检率为7.00%,复检样本中S/CO值1-5组阳性符合率40.00%,S/CO值为5-10组阳性符合率为100%,所有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LIA)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方法安全可靠,对S/CO值较低1-5的检测样本,应给予复查,将假阳性予以排除,提高检验准确度,应用价值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并广泛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梅毒抗体 临床筛查试验 复检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甲状腺功能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检验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实验的对象,共选取4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效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检验技术进行测验,分析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检验准确率、Tg方面均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甲状腺功能的临床价值非常优异,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分析,因此使用该类诊断方式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甲状腺功能 临床检验 放射免疫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五项检测中酶联免疫和金标免疫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检验科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集的125例待检血样,所有样本均采取酶联免疫和金标免疫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数据显示,金标免疫敏感度明显低于酶联免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五项检测中,酶联免疫检测敏感度明显优于金标免疫,可快速准确的诊断疾病,利于尽早控制病情,值得运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金标免疫法 乙肝检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腔镜手术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中应用鱼骨图分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100例在我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研究对象,实施一般手术物品清点模式;另外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100例在我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组研究对象,应用鱼骨图进行清点。从两组手术浅层物品清点差错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前、术中、术后,常规组差错发生例数分别为10、15、11,差错率分别为10.00%、15.00%、11.00%;术前、术中、术后,研究组差错发生例数分别为2、1、2,差错率分别为2.00%、1.00%、2.00%;常规组的差错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鱼骨图分析法 腔镜手术 物品清点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根因分析,对儿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择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儿科护理中出现的38例不良事件以及对应患儿作为开展本次研究的对象,运用根因分析对在儿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别,如输液渗漏、用药错误、跌倒或者坠床、因意外拔管、识别错误、出现烫伤、压伤或者其他不良事件的出现率以及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儿科护理出现不良事件中,输液渗漏、用药错误、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分别为(11)28.94%、(9)23.68%、(7)18.42%;而因以外拔管、识别错误、出现烫伤、压伤、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2.63%、(2)5.26%、(2)5.26%、(1)2.63%、(5)13.15%。通过对比观察,可发现出现输液渗漏、用药错误、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因意外拔管、识别错误、出现烫伤、压伤、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外,在针对患儿的年龄进行分后得出,对于三岁以下的患儿来说,在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为(20)52.63%,是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中出现不良事件概率最高的[1]。结论:采用根因分析对在儿科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展开深入分析,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探讨研究后,可对医院的儿科护理模式进行不断更新、完善,使得儿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优化儿科护理管理,确保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研究
  • 简介: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州 消毒供应中心 661599摘要 目的:运用RCA分析方法,对我科室的2起低温等离子生物指示剂培养结果阳性事件分析整改,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及操作流程的改进,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方法:利用RCA方法进行现场调研,分析系统及流程管理的缺陷,对该事件进行原因剖析及流程改进。结果:医院领导牵头做好耗材管理;购买快速生物阅读器30分钟出结果;完善操作流程;科室建立耗材请领制度,定期督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现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与印迹检测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实验室接受检验的17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检测方式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检测准确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其检测准确率显著,可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用药。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GnRH-a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艾滋病抗体检测中采用酶联免疫和胶体金的检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75例初筛阳性待复查的血清样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均采取酶联免疫和胶体金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同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操作时间和血清用量。结果 酶联免疫的艾滋病抗体阳性检出率(96.0%)与胶体金(9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的操作时间[(84.53±5.56)min]长于胶体金[(19.79±2.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血清用量[(60.28±4.18)μL、(60.17±4.39)μ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相比较而言,酶联免疫的操作时间更长、操作步骤更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现实情况选择更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艾滋病抗体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有益启示。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以及30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进行血液中的微粒检测对比工作。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和血液中的颗粒要比正常人更高,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血液颗粒检测结果与健康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血液中颗粒的检测结果来有针对性诊断患者的血栓疾病等,可以把血小板作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诊断指标。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中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和胶体金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从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本院共确诊的120例疑似乙肝患者,对患者分别采用ELISA(ELISA组)和胶体金(胶体金组)检测,比较两组HBV相关指标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在病理诊断中有60例病人确诊为乙肝,检测两组的 HBV相关指数未见明显差别(P>0.05);ELISA组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胶体金组(P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检验 乙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进行提升,分析强化免疫质量检验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截止于2022年9月的本院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共计500份。对照组为常规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为强化免疫质量检验管理,对比管控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样本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对比胰岛素指标测定变异指数、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变异指数、甲胎蛋白指标测定变异指数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采用免疫质量检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的严谨性,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专业的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 临床免疫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200例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100例在常规产前检查同时加强免疫检验项目的应用,分析两组产妇综合检验结果与检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应常规产前检查结果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重视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筛查,可在孕早期发现孕妇传染病情况,便于及时加强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传染病发生率,更好的保证新生儿出生质量。

  • 标签: 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筛查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计划免疫当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并总结相关的对策。方法 将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到我中心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类疫苗100例居民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类疫苗之后,出现计划免疫不良反应的人数,并对调查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相应的对策。结果 ①100例调查对象出现计划免疫不良反应14例,占14.00%;②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出,护士操作技能、居民存在抵触心理、居民认知不足、机体特异性因素、抵抗力差、计划免疫后未遵注意事项等是导致计划免疫出现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导致计划免疫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为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原因多为居民自身的因素导致,根据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时做好相关干预和指导能有助于减少确诊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相关不良反应。

  • 标签: 计划免疫 新冠灭活疫苗 不良反应 原因 独立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可发病,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医院感染是造成麻疹流行的原因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斑丘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儿童是该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于麻疹疾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人群免疫情况,加强监测预警,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本文针对麻疹疫情的检测情况,实施有效的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免疫规划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部门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麻疹 免疫规划 疫情监测 预警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