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后路融合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后路融合术患者12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进行随访,收集观察指标,对后路融合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文选取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影像学资料见内固定物及植骨位置佳,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折断等情况。结论后路融合术对治疗损伤等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寰枢椎融合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枢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7例儿童行枢椎骨折,在围手术期间进行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早期功能训练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结果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经平均15.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椎弓根钉位置好,未见松动、断裂。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无并发症,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儿童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寰枢椎 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体成形术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感均明显减轻;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单个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体高度变化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体成形术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均较突出,两者各有其治疗优势,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伤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伤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 后路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板回植术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板回植术组(A组)28例,板减压内固定术组(B组)3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年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8、32个月。两组相比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均较少(P<0.05),但卧床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在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板回植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安全、可靠,减少了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

  • 标签: 椎板回植术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所致的体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分别实施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满意,止痛效果明显,无并发症产生。结论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体骨折的有效方法,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减少PKP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老年人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总结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于2015.10月至2016.9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措施与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5%,干预组为90%,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而以往针对此种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乐观,此次研究中,对此类患者提供PVP(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临床服务满意度评价较高。

  • 标签: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5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体后凸成形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和VAS评分、伤Cobb’s角和体高度等情况独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PKP治疗,不但其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还具有加高的安全性,减少患者创伤。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功能障碍指数、体高度及后凸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后凸角均低于对照组,而损失体高度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提高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功能性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经皮间孔镜技术是指经皮将直径8.0mm的工作经间孔入路置入椎间盘内或者椎管内在可视内镜下通过孔镜特殊器械进行髓核摘除、间孔扩大及神经根松解等治疗。此手术具有局麻下操作,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适应症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国内外普及很快,目前临床最常采用的间孔镜技术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最初治疗的疾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之后,随着临床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应用范围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不稳等,另一方面神经根损伤、术后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及射线对医患双方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有必要对该技术做一总结,本文将从手术方法及过程、适用范围及局限性、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
  • 简介:摘要温针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对温针灸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针对某医院临床病例,对温针灸与常规针刺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6次为一个疗程,在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症体征进行了观察,从而了解到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更强。结果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效果总有效率为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疾病中发挥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温针灸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舒适护理在体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锥体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实验组患者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机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机率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体骨折患者舒适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体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旁脓肿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胸椎结核合并旁脓肿青藏高原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青藏高原患者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正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和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胸椎结核 椎旁脓肿 后路病灶清除 植骨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病人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作为对象。将4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病人。为对照组病人提供PKP的治疗服务。为实验组病人提供PKP方法与中医结合的治疗服务,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评分,病人伤高度丢失指数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评分、病人伤高度丢失指数与Cobb’s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病人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病人。另外,实验组病人的恢复率是60%,总有效率是95%;对照组病人的恢复率是25%,总有效率是80%。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的治疗方式相比,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快速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积极术前准备、行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与床上大小便训练、口腔准备,术后观察密切病情与生命体征、口腔与气管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术后4~15个月行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4~15个月临床影像学随访,提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其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与生命体征,做好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 标签: 经口咽入路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后路枕颈内固定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骨折垂直压力螺钉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前缘、后缘、水平位移以及矢状面Cobb角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垂直压力螺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增加患者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还能纠正后凸畸形,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折椎垂直应力 胸腰椎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骨科辅助下PVP手术治疗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划分为A组与B组(n=21)。A组采用常规的PVP手术方式注入骨水泥;B组在数字骨科辅助下实施PVP手术注入骨水泥,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BI评分以及术后骨水泥弥散比。结果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0.95%,明显低于B组患者95.24%,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患者各项BI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A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比低于B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数字骨科辅助下PVP手术治疗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突出,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计算骨水泥弥散比,可作为评价手术的可靠标准,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数字骨科 PVP手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置钉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伤置钉GSS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伤置钉GSS系统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伤椎置钉GSS系统 传统开放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