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心脑血管患者诊治中应用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医院治疗心脑血管的26例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将其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52例受检者均进行血脂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检验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及血脂含量与对照组健康人相比,形成明显的诊断差距,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与健康人的诊断结果相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脂含量均出现异常,血脂检验效果明确,诊断率较高。

  • 标签: 血脂检验 心脑血管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的主要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合并心脑血管组,把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对合并心脑血管组的患者进行软化血管、减压药物和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严格控制患者实用盐、糖和油脂的数量,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同时治疗。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发生低血糖、吸烟、吃甜食和吃荤的人数明显要比合并心脑血管组的患者少,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以后,单纯2性糖尿病组和合并心脑血管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吃荤、吸烟和吃甜食是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的主要原因,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患者配合适量的运动训练治疗效果会更好,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管内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芎胶囊治疗脑血管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的脑血管患者给与参芎胶囊口服治疗,疗程90d。结果治愈26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3.85%。结论参芎胶囊治疗脑血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参芎胶囊 治疗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但是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该病的死亡率也不断降低,但后遗症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自理护理主要是为患者提供治疗性自理需求,通常包括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以及支持教育等方面,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自理模式在脑血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 标签: 自理模式 脑血管疾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并是脑血管系列中发生率最高的脑血管,所以提高其治疗效果长期以来都得到脑内科医生们的重视及关注。缺血性脑血管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故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而外科与介入治疗则是药物治疗基础上较为适合的治疗方法。所以本文分析了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并 药物治疗 外科与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血管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82名脑血管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统一的方法展开临床治疗,分析82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82名脑血管人统一完成临床手术。上述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有所好转,狭窄程度缩小率达9成以上,未发生患者死亡现象,在随机抽样调查中上述病人未出现颅内出血现象。结论在神经内科脑血管治疗环节中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患者 计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80例,其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4例和脑梗死患者46例;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心脑血管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组检出斑块血管、单发斑块血管均显著高于TI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以及脑梗死组患者多发斑块血管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脂质斑以及复合斑检出率显著高于TI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纤维斑检出率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直接的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进行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脑血管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患者康复率,减少致残率。方法我们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诊收住的196例脑血管病人,经过筛选后选择了120例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脑血管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龙胶囊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龙胶囊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血管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芪龙胶囊 脑蛋白水解物 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 肢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进行本次实验研究,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MBI)和老人抑郁量表(G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G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尽早的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在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血管 康复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血性脑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选取我院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均实行脑血管的造影检查,掌握介入诊断的血管狭窄程度,对患者使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选取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28支血管血管狭窄的程度大于70%,有30例患者31支血管血管狭窄程度在50%到69%之间,有24例患者24支血管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80例患者的83支血管经过介入治疗,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的放置成功率为100%。经过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患者有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1例,穿刺部位血肿的患者有3例。患者的手术前后的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手术后3个月后,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均下降。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患者实行介入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诊断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用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参考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行常规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统计实验组与参照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据差异。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疾病复发率对比参照组,统计学数据参考差异存在(P<0.05)。结论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病防治中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具有显著作用,可降低复发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来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10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05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应用到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实验组中53人和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的对照组中52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通过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来判断两种治疗方法的实际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在实现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及较强的推广潜力。

  • 标签: 中医 辨证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疗法在神经内科脑血管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介入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疗法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介入疗法 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入院治疗前缺血性脑血管治疗中中药的应用频次,选择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常用中药,应用数据结果,统计分析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中药的应用,探究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为检索词来检索,分别用于在现代应用当中频次使用较高的500种[1]常用中药药名为检索词,两次检索后,根据最后的统计结果,对应用频次较高的500种常用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研究。运用针灸与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探究了针药结合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研究。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一共23例,只单纯用中药来治疗;实验组一共23例,用针灸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最后经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判断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是否有一定的治愈促进作用。结果按照检索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使用频次的多少,中药应用频次按照由高到低排序为丹参、川芎、黄芪等。按功效分类,中药应用频次的前六类中药分别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等。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有一定的治愈促进作用。结论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临床优势十分显著,可以广泛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并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中药的应用现状,可以为医者如花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中药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缺血性脑血管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20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分为门诊组以及住院随访组两组,各为50例患者,其中门诊组患者未接受相关用药指导干预,住院随访组接受相关用药指导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分别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中,阿司匹林的不良用药情况很多,例如自行停止用药、擅自更改用药剂量等,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佳,但是住院随访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门诊组患者。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 服药依从性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缺血性脑血管变(CV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8月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35例pSS合并CVD患者(CVD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信息、临床症状与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等。另收集同期35例单纯pSS患者(nCV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nCVD组和CVD组性别、pSS病程、受累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年龄、皮肤紫癜和雷诺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CVD组的神经症状以反复发作的头晕、头痛为主,可伴随认知、语言障碍、癫痫小发作、感觉异常;影像学显示为不同部位的缺血性病变。与nCVD组相比,CVD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IgG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ANA)(1∶1000)阳性率、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体阳性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皮肤紫癜、雷诺现象、血清炎症因子(Hcy、hs-CRP、TNF-α)浓度升高、ANA(1∶1000)阳性及SSA抗体阳性是pSS发生CV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SS合并CVD者神经症状多样,以反复发作的头晕、头痛为主,影像学可见缺血性病变;pSS是否发生CVD与患者病程、受累部位等无关,高龄、雷诺现象、皮肤紫癜、血清炎症因子浓度升高、ANA(1∶1000)阳性及SSA抗体阳性可能增加CVD风险。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脑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CP),并发症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ICP恢复正常例数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合用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ICP恢复速度快,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且不会增加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甘露醇 重症脑血管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静脉溶栓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扩张剂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年急性脑梗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静脉溶栓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