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03年3月到2008年8月住院的应激性心肌病的1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分析发现,应激性心肌病患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收治的概率占急性心肌梗死总收治率的1%,所以,有效的鉴别应激性心肌病与应激性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的区别尤为重要。结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病,通常情况下会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我们应提高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如发现类似症状,要及早就医诊断治疗,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做好预后工作。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诊断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福建产泽泻盐炙前后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及耐高温能力等抗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泽泻生品高、低剂量组和泽泻盐炙品高、低剂量组,测定小鼠给药后第8d和第15d的游泳耐力、常压耐缺氧和耐高温能力。[结果]福建产泽泻生品给药15dg,能明显缩短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降低小鼠常压耐缺氧和耐高温能力(P〈0.05);而泽泻盐炙品给药15dg,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和耐高温能力(P〈0.05);无论生品和盐炙品,给药8d对小鼠的抗应激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盐炙泽泻具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

  • 标签: 泽泻 盐炙 抗应激作用
  • 简介:作者简介孙富增(1986-),男,籍贯江苏盐城,硕士,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医院制剂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首次对于乳腺诊断确立后患者早期心理应激、情绪障碍及其对患者症状和免疫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确诊的105例乳腺癌采取问卷调查、量表评测、血常规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诊断确定一周内癌症特异性心理应激和情绪障碍水平;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目等,并进行了关联性的检验。结果癌症特异性心理应激和情绪障碍水平与患者自觉症状、生活质量以及免疫水平等存在关联关系。结论早期对患者的心理应激和情绪困扰进行评估并给予及时,适当的支持和干预,可能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 标签: 乳腺癌,心理应激,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3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原发性疾病,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早期治疗患者应留置鼻饲、胃管,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局部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结果46例临床治愈,7例死亡,病死率约132%。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失望率较高,应增加重视程度和充分进行预防、早发现、积极治疗,加强支持治疗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机制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徐彬,男,副主任医师,从事肿瘤的综合治疗。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扶正抗癌方对放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放疗的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血象、KPS评分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不仅能改善近期疗效,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各种放疗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在改善近期疗效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及减轻各种化疗副反应方面差异明显。结论中药扶正抗癌方联合放疗,增效减毒,减轻了放疗常见毒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远期疗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意义重大。

  • 标签: 放疗 中药 扶正抗癌 副作用 增效减毒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48例因输液出现发热反应的小儿患者住院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由于我院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近年来的小儿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家长对门诊注射室的服务满意率大幅度提升。结论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工作重在优质服务,贵在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好在及时的护患沟通。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发热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后局部反应出现后处理的有效措施,减轻接种者局部反应的痛苦。方法根据发生局部反应60例报告的先后顺序,单数使用传统干净的毛巾热湿敷为A组,双数使用新鲜干净的马铃薯片外敷为B组,由一名护士具体负责登记与指导。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有独特的疗效。

  • 标签: 马铃薯 外敷 预防接种 局部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66例OSA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予中药(免煎颗粒)开水冲服,1日2次;对照组采用安慰剂(中药免煎颗粒类似)处理,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指标差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夜间末梢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累计时间(T<90%)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力、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较治疗前升高,血清丙二醛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指标的同时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 标签: 中药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26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调节不良心理反应,以维护和恢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自我心理维护和社会帮助方式。结果精神科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严重损害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结论通过切实有效的自我心理维护、强化各种支持系统及社会帮助,使精神科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得到调整,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精神科护理人员 不良心理反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