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手术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80例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给予心理护理,对比2组手术麻醉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血压水平、焦虑、抑郁评分,并比较2组麻醉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值<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压力,积极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术室麻醉 应激反应 负面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复兴情绪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样本均来自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患者筛选后纳入患者108例。研究中在保证小组中样本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随后为不同小组之中的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开展组间对比。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的护理方式为手术室护理干预,为患者开展组间对比的过程中,不同小组中患者的应激反应、负性情绪以及预后质量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同时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避免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以及不良情绪进行优化,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 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了我院在2018.1-2020.2月份收治到的进行全身麻醉手术120例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依据术中麻醉给药方式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患者63例,对照组中有57例患者,然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麻醉处理,而观察组则对患者进行了右美托咪定麻醉进行处理,然后比较了这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应急反应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的快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应用到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的多段的患者的苏醒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的指标水平的影响不大,为此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展开干预,对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的减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我院全身麻醉患者9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重视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模式的实施,就心理应激反应指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抽取患者麻醉前30min的心率、收缩压与入院时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经对护理满意度评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全身麻醉 临床路径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联合药物多模式治疗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术后药物镇痛组(A组)和术后心理干预联合药物多模式组(B)。B组于术前1天,责任护士仔细观察病人的焦虑、期望等情绪变化,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能并实行心理干预疗法(PPST),用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治疗技术对病人进行镇痛方法和给予病人需求的解释和开导,并在术后由急性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管理观察。A组病人给予一般询问和谈话。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48hVAS和满意度评分;2.观察记录术后6h、12h、24h、48h及72h血压、心率变化;3.术后72h各时点之内使用镇痛药的比较。结果1.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2.B组与A 组比较各时段血压、心率稳定并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3.B组术后72h之内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少于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小儿骨折术后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多模式治疗,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并能有效降低手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心理干预 多模式镇痛 小儿骨折术后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肠癌患者实施阶梯式心理护理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肠癌患者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阶梯式心理护理联合家属参与护理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肠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肠癌患者实施阶梯式心理护理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阶梯式心理护理 家属参与护理 肠癌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及苏醒期应激反应的作用价值 方法:从我院2015-2020收治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抽取10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予以单纯全麻;观察组纳入50例,予以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比组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躁动评分、苏醒期应激反应情况、麻醉药用量及补液量、术后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硬膜外阻滞 全麻 苏醒时间 应激反应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40例患者采纳全身麻醉,试验组40例患者采纳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T1、T2MAP、HR、Cor、AngⅡ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参照组(5.00%)比较,P>0.05。结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可维持宫颈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宫颈癌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应激性心肌病(TTS)是一种左室功能障碍可逆性的心肌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应激性心肌病早确诊,及时治疗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应激性心肌病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Takotsubo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基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量化评估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和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泌尿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应激反应都有明显的改善,在实际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量化评估 手术室护理 老年 腹腔镜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级精神卫生中心150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国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工作应激得分为(454.45±192.44)分,其主要的应激源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有关。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情况处于普通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合理排班,提高薪酬待遇,实行人文关怀,降低广大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应激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在护患纠纷中心理应激引起的不良情绪及有效的应变对策。 方法:对我院 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发生的31例护患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士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护患关系主要由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操作不满引起的。其中正性心态护士8例,占25.8%;负性心态护士23例,占74.2%。高年资护士正性心态比例较低年资护士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护患纠纷 护士心理应激 应变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是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2例PTSD焦虑症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比两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PCL-C(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PCL-C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PTSD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及应激障碍,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因及影响,以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笔者收集的21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资料,对其中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数据资料录入EXVEL表格处理。结果:研究显示药物滥用、不合理用药、错误用药是引起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结论:为确保儿童安全用药,应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儿学童药品检测和管理,积极推进儿科药学研究,增强患儿家长的安全用药意识和用药知识。

  • 标签: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医疗卫生 儿科药物 诱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过程中融入心理应激对策,观察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组(n=45)以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应激对策,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 干预前,心理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有所下降,但心理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应激对策 慢性盆腔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抽取医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产妇展开研究,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200例产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产期护理,试验组联合实施产前心理护理,获取两组护理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科应激事件(阴道助产、产程延长、哺乳困难、产后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人文关怀、情绪调节、产期舒适、疼痛控制、角色转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产科应激事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可缩短产程时间,加速产程发展,还可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前心理 产科应激事件 产后抑郁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心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负性心理均较为严重(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负性心理,保障患者满意度提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西药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正确用药。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入院的200例西药抗生素药物治疗患者作为课题对象,总结分析其西药抗生素种类、不良反应表现等等。结果:200例患者当中有3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16.50%;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最高,占比45.45%(15/33);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等,占比54.55%(18/33)。结论:临床西药抗生素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实际应用期间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观察、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西药治疗 抗生素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