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 例乳腺癌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2 组均连续护理8 周。比较2 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 水平,评价2 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 组SAS、SDS 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 组ACTH 水平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观察组ACTH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Cor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观察组Cor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Z=3.594,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乳腺癌放疗患者,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减轻应激反应,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 乳腺癌 放疗 中医情志护理 焦虑 抑郁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寻常性痤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皮肤美容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麻醉前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控制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使麻醉效果提高。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椎旁神经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对腹腔镜阑尾患者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2020年10月6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与对照组(30例,芬太尼)。对比疼痛程度、应激反应、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差异较小,(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NE、IL-6、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可提高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芬太尼 腹腔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实施ICU护士术前访视护理干预,探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其的心理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到我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9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取双盲划分法将9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包括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接受ICU护士术前访视,对比分析两组心理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和手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收缩压(110.27±22.15)mmHg、舒张压(70.15±3.86)mmHg、心率(75.26±5.93)次/min,和对照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ICU 护士术前访视 心脏搭桥 心理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应激蛋白、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益生菌联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疗效、炎性因子、应激蛋白、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炎症反应、病情等,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氧化应激水平 炎性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益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对策在治疗慢性分抢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体对抗肿瘤药产生的不良效应,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男患者45例,女患者55例,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归纳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有6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60-70岁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并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以顺铂、奥沙利铂、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抗肿瘤药的应用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病人病情、年龄、给药情况有关。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做好不良反应的应急备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药学干预方法。方法:从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我市阿莫西林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信息,评估阿莫西林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对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和发生时间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口服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率(85.33%)高于静脉注射(14.6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累及皮肤(46.67%)、消化系统(22.67%)、神经系统(14.67%)、血液循环系统(9.33%)、泌尿系统(2.67%)等,其中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1d以内和1d以上的比例是77.33%和22.67%,其中1h~24h之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以口服用药为主,皮肤过敏和1h~24h之间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指导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用药途径 发生时间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及预防方案进行分析,以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的24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分布的年龄和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及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的伤害等进行分析。结果:在药品不良反应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要对象,涉及到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性药品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药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在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对科学合理的ADR预防措施进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报告 预防方案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为非前体药,无须经肝脏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在停药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功能也随之快速恢复。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而起效快,可迅速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作用。替格瑞洛起效时会影响腺苷水平,腺苷浓度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生物学效应及不良反应[1]。本文对替格瑞洛的相关文献报道和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其的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替格瑞洛 腺苷 抗血小板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注射左氧氟沙星时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注射左氧氟沙星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做本次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统计后,每日单次用药剂量在400m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4.29%),每日单次用药剂量在200m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11.43%),600mg和800mg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在27.14%、17.14%,其不良反应特点和累及器官或系统较详细,能辅助临床注射用左氧氟沙星。结论 注重左氧氟沙星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特点,能提高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强度,追溯导致原因,更科学的使用药物。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药物不良反应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运用西药治疗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临床合理利用西药的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期间运用西药治疗的病患296例,296例病患按照病患患病的情况不同均分为4组,一组为肌内注射组,一组为口服给药组,一组为静脉注射组,一组为静脉滴注组,四组中都具有74例病患。其中肌内注射组74例病患运用肌内注射西药进行治疗,口服给药组74例病患运用口服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静脉滴注组74例病患运用静脉滴注西药进行治疗,静脉注射组74例病患运用静脉注射西药进行治疗,统计四组病患运用西药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发生状况,分析四组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在四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方面,肌内注射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口服给药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静脉注射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7%;静脉滴注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8%;四组病患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药用药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