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呃逆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多为一过性,但有些患者持续不缓解,术后频繁呃逆导致患者不适,妨碍说话、进食、睡眠,增加创口疼痛,影响愈合,严重者导致切口裂开,还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诱发阿-斯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1]。腹部手术后呃逆的形成可能与术中刺激膈神经,诱发膈肌发生痉挛,水电解质失衡,术后因切口疼痛及置管等多种原因有关。现代医学给予对症处理,并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往往效果欠佳,缓解效果差,影响术后的预后。

  • 标签: 氯丙嗪 甲氧氯普安 穴位注射 术后呃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转录子3(Ig-like transcripts,ILT3)在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临床资料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5例。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外周血的CD4+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中ILT3 的表达百分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ILT3mRNA表达。结果 (1)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外周血的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度为98.46%。(2)SAP组与ACS组比较分析,CD4+T淋巴细胞亚群中ILT3阳性率的表达百分比分别为(80.13±2.10)%和(1.83±0.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SAP组和AC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 的 ILT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34±0.394)和(2.584±0.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ILT3表达明显升高,提示ILT3可能参与维持动脉粥硬化的免疫稳态。

  • 标签: ILT3 T淋巴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高压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 S100β蛋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新生儿科收治的 90 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加用高压治疗的观察组各 45 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 NSE、 S100β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 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 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高压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预防脑损伤的发生,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水平。方法分别选取180例早期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体检者,检测两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水平,并分析其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早期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的差别。结果早期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且多支病变组中,两指标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结论早期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均明显增高,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临床上宜加强对这两个指标的检测。

  • 标签: 冠心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结合文献报道1例丙型肝炎合并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临床病例。方法 对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例丙型肝炎合并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进行病例报道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和诊断为丙型肝炎肝硬化、蛋白尿、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功能不全、腹腔积液。最终明确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丙型失代偿期并腹水、II型冷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相关肾损害。选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甲泼尼龙联合磷酰胺治疗。最终腹水完全消退。患者出院后坚持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3个月,肾功能正常,HCV-RNA持续阴性,病情稳定,随访至今患者情况良好。结论 对于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若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需联合抗病毒治疗。

  • 标签: 丙型肝炎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 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复方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方法 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常规口腔护理)和实验组(n=30,常规口腔护理+复方己定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己定口腔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复方氯己定口腔护理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2020年1月23日-2020年3月5日期间出院的7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43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7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和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胸部影像学评分以及核酸转阴时间。剂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超声技术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共调查XX地区798名颈部血管超声受检人群的检查结果,按照有动脉粥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硬化斑块分组,其中,有动脉粥硬化斑块者627例,无动脉粥硬化斑块者171例,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798名受检查者中,有627例存在颈部血管斑块,171例无颈部血管斑块。有动脉粥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硬化斑块相比,有斑块的患者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大于无斑块;同时血管内膜厚度较高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较高(P<0.05)。冠心病和脑卒中虽有差异但不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查颈部血管内膜厚度时,提示颈动脉粥硬化患者的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经检查颈动脉粥硬化患者内膜中层厚度,脑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技术 颈部血管内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吡格雷+瑞舒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方法:实施回顾性研究,入选100例脑梗死患者主要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试验观察,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研究组接受吡格雷+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吡格雷+普伐他汀治疗,而后观察疗效、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显著比对照组的76%高,P<0.05。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入院时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指标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吡格雷+瑞舒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血脂及炎症反应。

  • 标签: 脑梗死 氯吡格雷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创伤相关肺损伤患者经鼻高流量疗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创伤相关肺损伤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经鼻高流量疗治疗,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感受、不舒适感受、口渴感受评分较对照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创伤相关肺损伤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脂联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61名志愿者按ADA标准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和2型糖尿病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和IL-6水平。结果 与血糖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及2型糖尿病组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因子失衡(脂联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在健康人群向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脂联素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炎症因子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