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从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编号,以单双号为依据,随机分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心功能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优,P<0.05;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用曲美他嗪治疗,既可改善心功能,又能提高治疗铲果,且用药较安全,值得推荐。

  • 标签: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曲美他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研究对象遵循急救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增进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心功能衰竭 ;临床价值    急性心衰竭是一类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其表现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异常、发绀出汗、烦躁,还伴有咳嗽及咳痰为粉红泡沫状,严重时可致脑缺氧及昏迷 [1]。该病具有病情病情发展急快、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一般在患者刚开始发病时给予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8: 32,年龄在 61-73岁间,平均年龄为 66.7岁 ;试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6: 34,年龄在 60-75岁间,平均年龄为 65.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依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行院前急救护理,护理路径有我院科室主任、护士长功能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备齐急救物品,定点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系统性培训,持证上岗,包括急救医师、急救护士以及驾驶员等 ;接到急救电话后,即刻出诊,在车上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等等,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自救,到达现场后,遵循急救护理路径中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处理 ;急救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之中,于临床护理路径表上 签名,明确已经执行的急救护理内容,却各项护理计划、措施均明确无误。     2结果     2.1 急救用时及急救成功率统计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接诊至抢救用时、接治至专业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98.57%,对照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88.57%。试验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显著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急救护理路径是应用于急救工作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遵循护理标准基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也是降低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几率的必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备齐急救所需物品、仪器,将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救护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病情进行精准、全面的评估,并将医疗机械设备妥善应用于患者身上。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出预见性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急性心功能衰竭发病较为急骤,且病情严重,需要在现场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这也是提高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有其必要性。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院外发生突发性急危重症或事故时,医护人员在院外对其进行现场抢救,并将患者迅速安全的转运至医院救治的一系列流程 [4]。急性心衰具有发病急且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不能随便移动,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否得到有效地抢救,是急性心衰患者抢救成功重点,所以院前急救很有必要。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的护理模式,实际上是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整体护理过程,院前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只需要 15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5-7]。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效率,减少抢救时间。在本院接受救治的大部分急性心衰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后,均得到成功转运,并在到达急诊科前,呼吸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急救護理路径的应用能够大幅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的,按照规范化标准实施急救护理增进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 [8-9 ]。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为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护理流程,大幅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国宇 .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救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际效果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02): 109.     [2]杨秀森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11): 76-78.     [3]李治,杨启蓉 .院前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 40): 1+14.     [4]佟朦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 2018( 06): 54.     [5]郭彩霞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03): 517-518.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GMPI、RT3DE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延迟PCI治疗对心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以2018.7~2019.8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GMPI检查、RT3DE检查,比较PCI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延迟PCI治疗后患者的LVEF高于治疗前,LVESV、LVEDV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延迟PCI可帮助患者将提升心功能,将预后改善,RT3DE和GMPI联合使用可对AMI患者整体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 标签: RT3DE GMPI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肥厚伴心力衰竭(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ith left heart failure;HLVH-LHF)患者的价值实施研究。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本院的32例HLVH-LHF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32例,前者纳入观察组,后者纳入对照组,为其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对比收缩末、舒张末内径以及短轴缩短、射血分数,观察组指标水平均相对较高,对比差异强烈(P<0.05)。结论:将心脏彩超作为HLVH-LHF患者的诊断检查手段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可清楚显示、评估患者心脏状态,临床参考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脏彩超 高血压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100 例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0 )心理护理,对照组( n=50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 BNP 以及 LVFF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护理有效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从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 6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病患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的血浆脑型利钠( 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 心功能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入,按营养支持不同分成两组,个体化组和常规组,组内分别有50例。个体化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常规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支持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前两组LVEF、CO、BNP的值相比较无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个体化组LVEF、CO的值高于常规组,BNP的值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心功能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营养支持 心功能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进行急诊溶栓治疗对于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选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数字表均分对照组(34例,进行常规溶栓治疗)和观察组(34例,进行急诊溶栓治疗)。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患者胸痛缓解时间、ST段回降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溶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其心功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76例老年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病症,入组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实验组,n=38)及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n=38)开展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经护理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运动耐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老年 慢性心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6)和对照组( n= 46),全部患者均收入急诊留观或住院,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对照组采用溶栓+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上自拟益心汤,对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C)、中心静脉压( CVP)均比对照组低;心功能射血分数( LVEF)、心输出量( SV)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以上所有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都会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益心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6)和对照组( n= 46),全部患者均收入急诊留观或住院,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对照组采用溶栓+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上自拟益心汤,对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C)、中心静脉压( CVP)均比对照组低;心功能射血分数( LVEF)、心输出量( SV)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以上所有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都会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益心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在应用护理干预后对心功能、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7年 8月 ~2019年 9月期间,选择我院 92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 46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心功能状况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心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与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有明显优化,另外也能较好的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心功能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就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2月止于2023年2月,共5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结果:综合护理落实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减轻了其负面心理,以HAMA、HAMD评分呈良好趋势为体现,反观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两组有较大差异(P<0.05);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中,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心功能不全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在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抽取80例CRT患者,随机划分2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延续护理,每组40例,观察心功能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参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MLHFQ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差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患者恢复期应用延续护理,可以加强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功能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等级、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疼痛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冠心病 心绞痛 心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中实施个体化精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应激水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0.6-2021.6期间选出心脏搭桥手术患者62例,根据奇偶法将其分为2组。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采取个体化精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HAMD评分、HAMA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中实施个体化精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应激水平、心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心理应激水平 个体化精细护理 心功能 心脏搭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率。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生活质量以及肾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89.2±8.1)高于对照组(70.3±7.2),P﹤0.05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肾功能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在临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心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并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实施预见性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LDVT)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L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CU延续性护理路径对改善STAMI患者心功能和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0例STAMI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对照组)与CCU延续性护理路径(研究组),记录并对比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疾病管理能力评分与遵医行为率更高,且其心功能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CCU延续性护理路径可以帮助STAMI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其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与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CCU延续性护理路径 STAMI患者 心功能 疾病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