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39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青年组及中老年组患者在性别差异、起病诱因、发病特点、心电图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女性比例低,吸烟、过度劳累、心理压力比例高,具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心电图以st抬高多见,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病死率低(P<0.05)。结论青年心肌梗死有其特点,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肌梗死发病率,同时对青年人突发胸痛者,应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年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干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将所有符合急性下壁心梗而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急性单纯性下壁心梗组,和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下壁心肌组,单支病变40例,双支病变59例,三支病变61例。下壁并右心室心梗组,单支病变ll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29例。早期再灌注治疗者130例,死亡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3例(25.4%);保守治疗者102例,死亡13例(12.7%),出现严重并发症41例(40.2%)。下壁并右心室心梗者72例,早期再灌注治疗者54例,死亡15例(27.8%),出现严重并发症18例(33.3%),保守治疗法18例,死亡10例(55.6%),出现严重并发症11例(61.1%)。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下壁心梗患者干预后临床表现更为复杂,院内病死率增高。早期溶栓或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是必要的。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干预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眠、情绪烦躁、便秘的发生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舒适护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应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进展进行整理研究。方法对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心电图诊断MI的新标准、等位(同)性Q波的概念、再梗死、ST段抬高形态的意义、酷似心肌梗死的ECG以及体表心电图漏诊MI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应当重视对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认识和临床应用,若临床上出现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首选心电图进行检查,而且要尽快完成,同时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若不能完全确定,建议及时做好必要的重复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仔细对比观察分析。结论临床上应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准确可靠,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梗死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显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判定梗死部位。方法对40例临床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心肌梗死36例,阴性4例。诊断符合率91.6%。结论造影剂增强MR成像极大的提高了人类急性心梗的发现率。

  • 标签: 99m Tc-MIBI 静息核素心肌灌注计算机断层显像 冠脉造影术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5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心肌梗死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给予基础治疗和尿激酶的溶栓治疗,对照组2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2%,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的溶栓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促进心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5例)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53例)的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彩超、血脂、血流变及急性心肌梗死后3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评分。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小病灶,多发性梗死发生率高,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多合并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临床治疗效果差的特点。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降糖降脂,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预防AMI。对于糖尿病合并AMI的临床治疗,应注意在积极治疗AMI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标签: 2型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疗效 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78例女性AMI与同期78例男性AMI进行比较。结果女性AMI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表现症状的不典型性更明显,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梗死部位女性AMI前壁为47.4%、下壁为35.9%.其它为16.7%;而男性组则分别为48.7%,37.2%,14.1%,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女性组死亡25例,病死率32.1%;男性组19例,病死率24.4%,死亡原因和并发症有差异。结论男女性发生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等方而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女性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 差异
  • 简介:摘要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在38~72岁。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u加入10%葡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2次/d,7~14次为一疗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均好转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静泳滴注心肌梗死疗效好,方便安全。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归纳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3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随机进行分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手段,标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溶栓治疗手段,标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状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90.48%,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1.637±0.381)小时;对照组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66.67%,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15.429±5.158)小时。观察组的总体治疗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并实施有效的溶栓治疗,可尽快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总体的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溶栓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让患者了解健康,与医护有效合作,是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方法对3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让患者对治疗、护理和预防有充分认识,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尽量消除发病诱因。结果培养病人的自护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出现的并发症。结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识别率及抢救率。方法通过其中6例分析总结临床50例不典型心梗病例。临床病例的分析总结,举出其中6个典型病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首发症状不典型可能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等,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结论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趋于年轻化,故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当出现不好解释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时,无论有无冠心病史,均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并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便确诊后积极采取相关抢救措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