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前两组均给予基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神经功能轻度损伤13例,中度4例,重度1例,ADL评分差为1例,中为4例,良为13例,对照组神经功能轻度损伤4例,中度7例,重度3例,ADL评分差为7例,中为5例,良为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护理措施 脑卒中 生活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人32例.按时间顺序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本文以下论述的健康教育内容。结果研究后实验组采取ADL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残疾程度的目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帕金森 生活能力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的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入院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日常生活护理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38-46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规律不变,试验组给予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进行专门指导。护理干预3年后,对比两组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膳食营养、经常的运动活动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护理 预防 骨质疏松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4例60岁以上急性髋部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随访3、6、12个月。结果患者术后1年时日常生活能力与伤前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71.4%的患者完全恢复到伤前水平,术后3个月时ADL评分最低,而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谵妄,从受伤到入院的时间,伤前日常生活能力,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与术后3个月ADL评分显著相关,是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大多数均可以在1年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可能加快术后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因素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院内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1组与干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1组与研究2组均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以上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1组脑卒中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明显优于研究2组与对照组,与此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2组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康复组增加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ADL。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患者ADL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明显提高脑卒中ADL,传统诊疗规范中纳入积极正规的现代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预后。

  • 标签: 卒中 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中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风护理单元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受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除了退避一项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风护理单元模式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极具应用价值。

  • 标签: 中风 护理单元 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了与之有关的变量以及相关程度,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三个解释变量年龄分布、住院时间、婚姻状况对被解释变量呼吸内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做出了简要分析,最后笔者总结全文,提出要加强基础护理的论点。

  • 标签: 年龄分布 住院时间 婚姻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可造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的损害,为了解恢复期患者ADL能力损害情况反规律,以便有效地指导这类病人的ADL康复训练,本文选取了恢复早期30例,中后期30例,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ADL能力损害程度早期组大于中后期组(P<0.05),但在ADL10项活动中,除床椅转移和行走两项损害早期组大于中后组(P<0.05)外,余八项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不论哪一组其洗澡、整洁修饰、上下楼梯、上厕所反穿衣等五项活动多为中重度损害,进食、行走、床椅转移两项多为中度损害,大小便控制基本无改变。提示从恢复早期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ADL训练,并加强对以上五项损害较严重的ADL的训练,以尽早及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ADL评价 Brathel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体针配合改善中风偏瘫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头体针联合针法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体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NDS评分、Barthes指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后NDS评分、Barthes指数组内比较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体针配合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

  • 标签: 中风偏瘫 针灸疗法 头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痴呆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日常生活能力培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纳入的35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75例,研究组采取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智力、记忆、语言及推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训练前两组智力状态检测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训练后发现研究组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采取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效果更好,有效提高智力水平,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疗效观察 认知功能 老年痴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护理中实施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家庭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2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更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给予系统护理,极大的提升了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重症脑外伤 术后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治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神经功能缺损(CSS)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包括药物、康复、心理等治疗干预),对照组50例仅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予治疗前、后3个月进行评价包括ADL、CSS、简易知能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估,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NS)、血脂等并进行对照分析及比较。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CSS、ADL、MMSE、HAMD、HAMA及血脂等方面均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的综合干预,其运动功能和CSS、ADL能获得更快、更好、更大程度改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预防和干预焦虑、抑郁和认知障碍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干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以及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当中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5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进行四周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日常生活能力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之后,总有效率达到了88.1%,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以及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实现临床效果的显著提升,实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脑梗死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作业治疗。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的上肢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辅助训练 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失情况、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损伤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脑梗死溶栓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方法我院抽选2015年10月—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共50例,通过多中心数字标注,给予盲法分组,25例(观察组),实施脑梗死病人进行优质护理,余下25例(对照组),仅常规脑梗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生活能力与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病人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有利于病人省体康复,能有效满足病人心理和生理需要,最终能有效的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神经性功能 生活能力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