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重症监护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纽,分别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均50倒。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呼吸一般管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问、28d病死率与住院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呼吸护理管理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发生VAP的概率,减少住院治疗费用,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与病死率,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道护理管理 重症监护室 预防
  • 简介:摘要呼吸相关肺炎具体指的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之后48小时以及停用机械通气将人工拔除48小时之内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呼吸相关肺炎属于机械通气治疗中非常多见的一类并发,出现几率在9%到70%之间,患者的死亡率在20%到71%之间,根据呼吸相关肺炎出现的时间能够将其分为早发性呼吸相关肺炎以及晚发性呼吸相关肺炎,其中早发性呼吸相关肺炎指的是气管插管以及人工建立低于5天之内产生的患者,大概在呼吸相关肺炎总患者数量中占据一半,因为插管期间定植于呼吸中病原体,包括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晚发性呼吸相关肺炎指的是气管插管以及人工建立大于5天出现患者,肠道革兰阴性菌包括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以及肠杆菌科引起。开展有效的措施预防呼吸相关肺炎出现,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死亡率,降低住院时间以及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重症监护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到我院重症监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将分为甲组(发生相关性肺炎)和乙组(未发生相关性肺炎),甲组26例,乙组8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抑酸剂使用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应加强对其病房管理护理、体位护理护理干预,以降低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到我院重症监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将分为甲组(发生相关性肺炎)和乙组(未发生相关性肺炎),甲组26例,乙组8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抑酸剂使用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应加强对其病房管理护理、体位护理护理干预,以降低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重症监护过程中的真菌感染情况,并探究其病原学分析原理以及相应的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临床中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汇总、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其中35例患者带有白色念珠菌,7例患者带有光滑念珠菌,4例患者带有热带念珠菌,3例患者带有克柔念珠菌,1例患者带有曲霉菌。患者年龄偏大占大多数,而且有多种疾病以及住院史。结论呼吸重症监护患者呼吸真菌感染病原学分布方面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真菌感染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EICU)建立人工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EICU收治的建立人工的患者94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n=47)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47)。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E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1/47)、12.8%(6/4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ICU人工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湿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湿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高流量吸氧湿仪,治疗组则采用无创呼吸。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①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平均静脉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气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血气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显著。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重症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实施I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64例重症监护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ICU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症状表现控制时间、肺功能复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并发发生率是15.6%,干预组是6.3%,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干预组是96.9%,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实施I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且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关指标,降低并发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重型创伤性湿肺 ICU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PaCO2、PaO2、PH值等指标好于参照组,其并发发生率(8.57%)低于参照组(28.57%),与参照组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早期护理应用于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其可以改善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 呼吸衰竭重症监护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护理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在在重症监护中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对A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对B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事件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A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事件的几率高于B组,B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安全标识来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度,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睡眠障碍的集束护理策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接受治疗的睡眠障碍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集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88.32±2.35)、护理满意度评分(96.24±2.2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76.35±2.53)、护理满意度评分(82.69±2.42),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护理研究数据均具有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我院重症监护接受治疗的睡眠障碍患者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能有效的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各项操作技术等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睡眠障碍 集束化护理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9)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19)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部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63.1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CO2、PaO2、SaO2和FEV1/FV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及其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以2016年3月27日至2017年6月9日我院76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并发肺部感染,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干预,在此操作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观察组肺部感染原因,对比两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肺部感染诸多原因中,侵入性操作数据最高(42.11%),其次为药物因素,所占比例为23.68%;观察组好转时间(3.09±0.75)d、住院时间(8.21±1.43)d,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重症监护肺部感染诱因较多,临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护理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应用于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采用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78例,均给予无创呼吸辅助呼吸,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39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呼吸与心率指标,并对比并发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各项指标观察,P(PO2)、P(CO2)、HR、RR等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2.56%(1/39),观察组无并发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满意情况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82.05%(32/39)、97.44%(38/3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应用于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需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且可助推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糖控制应用在重症监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接收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A组与B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行常规护理加血糖控制干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优劣。结果①B组SOFA、APACHE评分以及感染发生率均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住院时间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将血糖控制运用在重症监护中不仅能够减少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还可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 血糖控制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重症监护收治行呼吸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ICU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撤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呼吸辅助治疗,并配合ICU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抢救成功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呼吸机辅助治疗 ICU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细节管理重症监护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接受临床治疗的10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不分先后,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干预护理效果,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干预护理效果,分别对比管理质量、文件质量、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强化细节管理方案,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一些护理缺陷问题的出现,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提升临床护理工作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强化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期呼吸并发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49例基础护理对照组49例,49例呼吸并发针对护理观察组,比对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为4.0%,护理满意率为98.0%。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为20.4%,护理满意率为83.7%,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麻醉复苏期患者呼吸并发针对性护理意义重大,能降低并发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复苏期 呼吸道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并发手术麻醉复苏期的临床护理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均等分组方法划分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接诊100例呼吸并发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护理观察干预方法,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呼吸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监督手术麻醉复苏期对呼吸并发,采取护理观察干预方法,借此提升呼吸并发预防效果。

  • 标签: 手术麻醉 呼吸道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