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行呼吸通气超过48h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呼吸相关性肺炎组和非呼吸相关性肺炎组,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究其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输血史、插管方式、机械通气时间、雾化吸入、镇静评分、重症监护的住院时间、留置中心静脉管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基础疾病、输血史、插管方式、机械通气时间、雾化吸入、镇静评分、重症监护的住院时间、留置中心静脉管情况共8项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予以相关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儿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呼吸管路细菌定植规律,总结临床预防经验。方法对儿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呼吸管路细菌定植规律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其规律和相关性,本次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性分析不同时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发现,其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肺炎发生率越高,本次在3、7天时间点比较感染率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分析不同部位的细菌感染率发现,部位和感染率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在时间越长的情况下,各个部位的感染率均出现上升的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发现细菌定植时间和相关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及时脱机。

  • 标签: 儿科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患儿 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并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针对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护理满意度;(2)住院时间、治疗所需费用;(3)医疗投诉发生率。结果(1)针对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针对组住院时间、治疗所需费用显著比常规组少,P<0.05;(3)针对组医疗投诉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房环境、人工管理不当、营养支持不足、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投诉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护理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化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化护理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气道优化护理 重症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呼吸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5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双水平正压呼吸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一般护理,B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方式之间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B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并发发生率、各项血气指标明显优于A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双水平正压呼吸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指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 COPD并发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重症监护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原因,结合具体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5年重症监护42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61.9%(26/42)因机械通气时间>10d致VAP,11.9%(5/42)因穿刺置管致VAP,14.3%(6/42)因留置胃管致VAP,7.1%(3/42)因意识障碍致VAP。结论及时找出导致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治疗是降低重症监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重症监护 呼吸机相关肺炎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重症监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定时巡视等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重症监护内机械通气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ICU)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与分析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呼吸衰竭的患者55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55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7例)与重症监护组(28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而护理人员对重症监护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采取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结果重症监护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4.3121,7.3776,P<0.05)。结论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管理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的急诊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人工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发生VAP的有2例,占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VAP的有8例,占20%;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5±3.30)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7±2.0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0±4.05)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0.6±2.8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管理不禁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而且对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气道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妇科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并发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妇科重症监护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SOFA、GCS、APACHEⅡ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妇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发生率的降低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和治疗质量的可靠途径。

  • 标签: 循证护理 妇科 重症监护 并发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合并出现肺部感染原因,并且研究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11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展开所有重症监护患者的分组。对55例观察组重症监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55例对照组重症监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肺部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为83.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患者(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患者监护时间为(1.8±0.5)天;对照组为(3.3±0.6)天;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重症监护患者(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采用综合护理,可以将重症监护患者的重症护理效率显著提高,将患者的重症监护时间显著缩短,显著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 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工的集束管理对防范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集束人工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比较医治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5.91%,低于对照组34.09%,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结论人工的集束管理对防范呼吸相关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行。

  • 标签: 人工气道 集束化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激励式心理干预应用在急诊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给予机械通气的清醒病患64例,平分为参照组与激励组,参照组撤机时进行常规护理,激励组在撤机时给予常规护理与集束激励式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就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而言激励组优于参照组(P<0.05),平均通气时间为激励组短于参照组(P<0.05),平均急诊重症监护住院时间为试验组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在常规治疗中联合集束激励式心理干预效果明显。既可提升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又可减少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急诊重症监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接受治疗的128名使用呼吸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平均一组75人,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使用呼吸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考虑全面,从各方面来照顾患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诊疗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为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想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管路干燥、湿瓶优效的干燥方法。方法改进呼吸湿瓶干燥程序,将呼吸管道200套、耐高温湿瓶2000个分两组各100、1000个分别采用不同干燥方法干燥评价合格率。结果A组采用干燥设备干燥柜,干燥合格率95%,B组采用单舱自动清洗消毒干燥合格99%。结论B组干燥设备单舱自动清洗消毒干燥程序明显优于A组干燥柜,优效的干燥设备、合适的干燥程序輔以高素质操作人员是提高干燥质量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呼吸机管路 瓶干燥方法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肺部感染等,使其发生率较低,对保障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96)以及对照组(n=96),对照组采取常规安全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38%)较对照组(19.79%)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96.88%)较对照组(87.50%)更高(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护理标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重症监护的患者90例,分别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45例患者采用综合干预优质护理,对照组45例重症患者选择常规的干预,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重症患者病情恢复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少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病情的恢复率及恢复质量,并且极大的减少了并发的出现和感染,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能够从根本促进病情的好转。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监护室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重症监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7例在我院重症监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抽取对象分为探究组(n=35)和对比组(n=32),患者入院后均应用吸氧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联合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探究组患者肺炎发生率为5.71%,对比组为21.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2,P=0.0175),探究组患者死亡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为6.2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2,P=0.0543)。探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45±2.26)天,对比组患者住院时时间为(20.08±3.42)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54,P=0.0259)。结论重症监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肺炎发生率并可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