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与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665例诊断为BRG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HP感染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结果一度胆汁返流201例(30.23%);二度胆汁返流271例(40.75%);三度胆汁返流193例(29.02%);年龄在21~60岁患者513例(77.14%),其中大部分是二度以上中重度胆汁返流464例(占69.77%)。合并症占前三位的是反流性食管炎191例(28.7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9例(28.42%)、十二指肠炎症77例(11.58%)。幽门螺杆菌阳性139例,阳性率为20.90%。病理结果慢性浅表性炎症改变507例(76.24%),慢性萎缩性炎症改变158例(23.76%)、其中中、重度萎缩80例、胆汁返流程度均二度以上。123例肠上皮化生患者中,二度以上胆汁返流104例(占84.55%);97例非典型增生患者中,38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患者胆汁返流程度均二度以上。结论胆汁返流性胃炎青壮年多发,容易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返流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因此胆汁返流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干预。

  • 标签: 胆汁返流 胃炎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口服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疏肝和胃汤的治疗。分别用药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肝和胃汤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疏肝和胃汤 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ICP)患者的发病机理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9例ICP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胆汁酸的升高可使胎儿宫内缺氧,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猝死。结论ICP发病与激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及早发现病情并了解严重程度,辅以综合的药物治疗,加强母婴监测,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症 转氨酶 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通过胃镜检查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非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实施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两组患儿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28.0%。另外3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胃小凹增殖,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轻,仅能看到非常细微的淋巴滤泡增生,其中有4名患者为中度炎症,另外42名为轻度炎症,有11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对照组中有3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62.0%,31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固有膜有密集炎性细胞浸润,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严重,可看见较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的增生不明显,其中有18名患者为中度炎症,13例为轻度,有2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液内高浓度胆汁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并非同一疾病,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慢性炎症。

  • 标签: 儿童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及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本病患者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治疗3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有显著疗效,已痊愈出院,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程度好转,其余3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治疗有效率为90%。结论对本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胎儿早产死胎窘迫等症状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甘利欣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熊去氧胆酸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复常时间、症状表现消失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熊去氧胆酸对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与谷丙转氨酶试剂对总胆汁酸检测携带的污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随机混合成若干等份血清。选取10份混合血清作为对照组,取上述10份血清加入血脂试剂检测作为血脂试剂组,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为谷丙转氨酶试剂组。分析比较血脂试剂对总胆汁酸的检测影响以及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后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血脂试剂组总胆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试剂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血脂试剂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试剂对于总胆汁酸检测可能有携带污染,导致总胆汁酸检测增高,且随着检测次数增加,或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增加中间检测项目,其影响逐渐降低。

  • 标签: 血脂试剂 谷丙转氨酶试剂 总胆汁酸 携带污染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线粒体-M2抗体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为PBC观察组,非PBC的肝病患者为非PBC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3组。采用胶体金层析法分别对3组对象的血清AMA-M2进行检测。观察并统计3组对象血清AMA-M2的表达值、阳性表达率及AMA-M2检测诊断PBC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抗线粒体-M2抗体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诊断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M2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的肝胆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7例早产儿静脉营养前后血清TBA水平。结果早产儿静脉营养前后血清TBA分别为(9.48±5.88)umol/L、(14.72±10.55)umol/L,静脉营养前后血清TB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8,P<0.05)。结论早产儿使用静脉营养时监测血清TBA水平,可早期发现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为临床防治早产儿胆汁淤积症提供指导。

  • 标签: 总胆汁酸 早产儿 静脉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型采用柴胡温胆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柴胡温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治疗率为75.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温胆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型患者方面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柴胡温胆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过程中HDL-C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方法用罗氏P800生化分析系统分别进行各组测定不同程序清洗试剂针后同时测定HDL-C和TBA(实验组)与单独测定TBA(对照组),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BA结果差异。结果同时测定HDL-C和TBA,TBA结果(44.02±1.510mmol/L)明显高于单独测定TBA结果(4.05±0.688mmol/L),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清洗试剂针1后同时测定HDL-C和TBA,TBA结果(12.71±1.7888mmol/L)有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依然存在。结论HDL-C试剂1对TBA测定有严重干扰,加强试剂针清洗未能完全消除干扰。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汁酸 试剂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不同孕周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62例ICP病例资料按照孕周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是ICP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孕周<36周组的早产率、羊水粪染率均明显高于孕周较长的患者组,新生儿评分也较低。孕周>38周组的新生儿评分也不太高。本组研究三组产妇在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孕周与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临床确诊后要密切监护,36~38周可能是终止妊娠的最佳阶段。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症 妊娠结局 孕周
  • 简介: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一种并发症,一般开始于30周后,其症状内在表现为胆汁酸升高、肝功能不正常,外在表现为皮肤瘙痒。该病症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胎儿身上,会增加早产、病死的几率。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找出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病情相应控制,保护好母婴的生命安全,并重点研究胎儿的预后工作。本文将在文中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机制的新进展以实验综述的形式呈现出来。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胎儿宫内缺氧 机制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於积症的相关因素,为相关的防治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在2012年6至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早产儿共有78例,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於积症(PNAC),将该78例患者划分为PNAC组(n=18)和非PNAC组(n=60),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观察PNAC的发生情况和转归情况。结果早产儿发生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於积症(PNAC)与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体重、平均胎龄、开始喂养时间、感染等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78例早产儿当中共有18例PNAC,发生率为23.08%(18/78),18例PNAC当中,治愈12例66.67%(12/18),好转5例27.78(5/18),死亡1例5.6%(1/18)。结论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体重、平均胎龄、开始喂养时间、感染等因素是导致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於积症的关键性因素。

  • 标签: 早产儿 肠外营养(PN)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於积症(PNA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沙必利与吗丁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07年期间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200例,采取电脑抽签分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给予西沙必利治疗,观察组100例给予吗丁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45例,疗效良51例,疗效差4例,疗效优良率91%;对照组疗效优20例,疗效良55例,疗效差25例,疗效优良率75%;观察组出现口干1例,皮疹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3%;对照组出现腹痛1例,口干1例,头晕1例,皮疹1例,嗜睡1例,肝功能异常1例,不良反应6%。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优良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在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使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西沙必利 吗丁啉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以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3例各型肝炎患者氛围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单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山莨菪碱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对各型肝内胆汁淤积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肝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各型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91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三级,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贝克曼库尔特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标本中Alb、TB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肝硬化A级、B级和C级组患者血清TBA浓度依次增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A级、B级和C级组患者血清Alb、HDL-C、LDL-C水平依次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TBA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血清Alb、LDL-C和HDL-C水平均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Alb、TBA、LDL-C和HDL-C对于肝硬化的诊治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白蛋白 总胆汁酸 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的是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特点。结果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反流次数、反流时间等指标均已下降,但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68%(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的综合治疗法,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可以有效的降低反流次数和时间,治愈率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莫沙必利 阿嗪米特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在PB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的PBC患者32例,对其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结果32例PBC患者中,AMA-M2抗体阳性率为56.25%,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7.5%,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18.75%。结论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对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