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颅骨缺损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手术)和对照组(后期手术),观察组于开颅术后2个月内平均(51.42±4.78)天实施颅骨修补术,而对照组颅骨修补时间为开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平均(187.82±14.48)天,并对患者颅骨修复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日常活动能力(ADL)及Fugl—Meyery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颅骨修补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O.05),并且ADL评分及Fugl—Meyery评分比较,均显著提高(P<O.05)。结论早期进行颅骨修补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移植在动静脉缺损性再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手指钝性离断伤伴动静脉错灭缺损患者共38例,患者均进行前臂浅静脉桥接移植修复缺损静脉的断指再植手术。结果手指成活率为92.1%、术后感染率为5.26%、失败率为2.6%、手指远端坏死率为2.6%。结论在指钝性离断伤伴动静脉挫灭缺损患者治疗中可采取断指再植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断指再植 缺损 血管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的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家庭的配合程度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由社区全科医师及康复师一对一上门或来院康复指导训练,由社区医生和康复师、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整个康复过程,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电疗、皮肤再刺激、家庭康复训练等,入组时、治疗3月、6月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继发合并症。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缺损 社区医院及家庭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细致化优质护理对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致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细致化优质护理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梗死 细致化优质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ASD患者封堵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对30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对比上述参数分析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封堵后不同时期患者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逐渐降低,射血分数逐渐升高。结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后右心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右室功能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义齿,利用印模膏对义齿游离端组织面进行功能重衬。结果88.89%的患者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功能重衬印模方法可作为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印模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 功能重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激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优于肝素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肝素组(83.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有效性。

  • 标签: 尿激酶 脑血栓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CV增加值、CVR显著高于对照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在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伤害。

  • 标签: 立体定向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与实验组(30例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两周后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3个月后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量表得分同一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分析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训练在动-静脉瘘成熟和维持中的应用。得出结论功能训练及术前、术后的良好护理措施能促进动-静脉瘘发育成熟和维持,且不增加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瘘/治疗 动静脉瘘/护理 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黛力新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7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联合黛力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情绪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及物质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可促进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抑郁情绪,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黛力新 急性脑梗死 抑郁症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行介入下封堵术与直视下外科修补术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观察组给予房间隔缺损介入下封堵术治疗,对照组行直视下外科修补术,术后对比其左室舒张功能的远期效果。结果6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复查心脏彩超,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下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对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远期影响力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外科修补术 左室舒张功能 远期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整体疗效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静脉注射应用海洛因、静脉注射应用海洛因对机体肱动脉血管组织的内皮舒张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筛选2012年4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海洛因吸食者共48例,吸食时间均超过一年,根据其吸食方式的不同展开分组23例Ⅰ组为非静脉注射,25例Ⅱ组为静脉注射。同期选取38名健康人员(Ⅲ组)展开对照,均予以超声检查,并对其测定结果客观比较。结果23例Ⅰ组病例肱动脉组织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EDD值)是(11.27±1.97)%,25例Ⅱ组是(10.59±2.77)%,38名Ⅲ组是(12.70±1.42)%,Ⅰ组与Ⅱ组均比Ⅲ组低,(P<0.05)。此外,Ⅰ组与Ⅱ组肱动脉组织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EID值)同样比Ⅲ组低,(P<0.05)。结论海洛因不同应用方式均会对人体肱动脉血管组织的内皮舒张能力带来不利影响,需引起重视。

  • 标签: 海洛因 EDD值 非静脉注射 EID值 静脉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采取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结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FA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能够有效的提高细胞内的氧含量,从而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提取率增高,改善神经递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神经功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按照机型脑梗死进行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