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众多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可用细胞移植治疗人类大部分疾病.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近年来使用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课题.在这一领域,神经干细胞(nenralstemcell,NSC)和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BMSC)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应用价值成为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

  • 标签: 治疗 细胞移植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外科 研究进展 NSC
  • 简介:目的探讨分次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策略。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34例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分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位于额顶叶16例,额颞顶9例,颞顶叶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首次栓塞60%后,平均间隔2~3个月再次行栓塞,残留<20%的患者予以伽玛刀放射治疗,<10%者予以随访观察。结果经过2~3次的栓塞治疗,34例患者中完全栓塞者16例,残余10%以下者6例,残余10%~20%者12例。随访半年,本组患者均无严重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分次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次栓塞 动静脉畸形 功能区
  • 简介:在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的临床表现,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6个月死亡,尸检证实上矢状窦、左侧侧窦、及脑实质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此后,一系列经尸检发现类似病例。最初人们认为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患,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出血性脑梗死,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性昏迷、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已可应用血管造影术、MRI、MRA等新诊断技术。在生前诊断CVST。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 视神经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形成 出血性脑梗死
  • 简介:对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的目的,不仅包括修复缺损,还应矫正轮廊畸形。若要达到二者和谐统一,需要有性质稳定、可靠的生物材料作为基础,以及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随着医学、影像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生物材料应运而生,这些材料所具备的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可终生保持形态且可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使它们在颅骨修复术中的应用率逐年增加。但生物材料移植后由于无法被机体所吸收,仍然存在排异和炎症反应、难与宿主组织相容且手术后感染率高等诸多并发症。而采用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则无异物反应且远期并发症少,即使在当今,自体颅骨的骨质结构及转导、诱导成骨的潜能,仍是异源性生物材料和其他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是颅骨重建优先选择的材料之一。

  • 标签: 颅骨缺损 骨瓣修复 自体颅骨 生物材料 远期并发症 术后感染率
  • 简介:目的探讨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在体表的投影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具(40侧)经血管内灌注乳胶颜料的成人尸头,在尸头上标出外侧裂及中央沟的体表标志线,后在显微镜下观察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最后划定两支静脉的体表投影区。结果Trolard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存在较大变异,大多数走行于划定的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体表投影区。结论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变异大,但其走行仍有规律可循,血肿穿刺时避开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区,可最大化避免静脉的损伤。

  • 标签: Trolard静脉 LABBE静脉 体表投影区 临床意义
  • 简介:自1994年我科对18例粉碎性颅骨骨折患者用自体碎骨片进行一期修复,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34岁,平均17岁。1.2受伤原因钝器击伤7例,坠物砸伤5例,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1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修复
  • 简介:因严重颅脑损伤增多和大骨瓣开颅[1]的推广,术后额颞顶颅骨缺损病例不断增多.我们于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共行颅脑损伤术后巨大颅骨缺损成形术1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成形术
  • 简介:患肯45岁,女性因头痛待查就诊。头部MRI检查T2WI及GRE序列显示右侧小腑半球点状和条形低信号影;增强T1WI可见周围较细的髓静脉蟹轻至中度强化改变,表现为明显的“海蛇头”征象(细箭头所示),并可见增粗的、呈明显强化改变的引流静脉(粗箭头所示,图1~4)。

  • 标签: 静脉异常 发育性 头部MRI检查 GRE序列 头痛待查 T2WI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NGAV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的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解除了病变的占位效应。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的静脉

  • 标签: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其中海绵窦区22例,侧窦区10例,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9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3例。9例患者术后眼球突出、结膜水肿一过性加重。随访3月~2年,临床症状消失21例,症状明显缓解11例。结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疗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经静脉途径 栓塞
  • 简介: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修补材料的选择是颅骨修补成败的关键。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强度,质量轻、延展性好、不导热、易于灭菌和保存、惰性(不易起生化反应)、射线易透性、无磁性、美观、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等特点;而且具有手术后不易变形移位,同时具有转导成骨作用和诱导成骨作用,手术后移植物反应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虽然目前临床应用的颅骨修补材料很多,但就修补材料本身的特性与手术后效果而言,自体颅骨移植可能是目前最佳的修补材料。由于采用自体颅骨材料修补涉及到颅骨保存、保存前与修补前的颅骨处理、修补后颅骨吸收与愈合等诸多问题,故临床尚未普及应用,因此非生物材料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颅骨缺损修补术 自体颅骨移植 颅骨保存 颅骨修补材料 颅骨瓣 腹壁下
  • 简介: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颅骨瓣埋藏保存于左下腹壁皮下的方法治疗41例颅脑创伤患者,其中7例(17.07%)因伤情严重死亡,7例(17.07%)长期昏迷、严重病残者放弃颅骨瓣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其余27例均择期取出骨瓣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疗效满意。

  • 标签: 颅骨缺损修补术 自体颅骨瓣 原位移植 保存 腹壁下 去骨瓣减压
  • 简介: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静脉性缺血性卒中综合征。据2005年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报道,成年人群CVT的年发病率为(3~4)/100万,儿童为7/100万。其中75%为女性,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导致CVT发生有关。目前,我国的CVT发病率以及男女比例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报道。

  • 标签: 脑静脉血栓形成 流行病学资料 年发病率 缺血性卒中 CVT 成年人群
  • 简介:颅脑损伤、脑出血手术后留有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患者对颅骨修补后头颅形状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其今后社交生活的心态。我院从2006年开始利用数字化钛网成形技术修补颅骨缺损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骨缺损 数字化成形 二维钛网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67岁,因下唇溃疡10余年于2005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发现下唇溃疡,无明显不适,一直未诊治.1年前溃疡质地变硬伴疼痛,右颊部红肿,遂就诊.患者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可;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经治疗后无后遗症状;无鼻窦炎病史.  ……

  • 标签: 单侧颈内静脉结扎术 静脉窦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85例患者,按一期硬脑膜修补方式分为自体膜修补组(甲组33例)、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乙组16例)和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丙组36例),对二期颅骨修补过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丙组分离皮瓣出血量较甲组平均减少70ml(P〈0.05),手术时间平均减少30min(P〈0.05),二期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少于甲组、乙组(P〈0.05),术后感染、皮下积液方面三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膜修补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安全、有效,并能降低二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自体膜 人工硬脑膜 颅骨缺损
  • 简介:颅骨成形术(cranioplasty)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印加入(Inca)用金、银片修补环钻术后的颅骨缺损可能是人类最早尝试的颅骨成形术。Petronius于1565年首先详细描述了采用异质材料(金)进行的颅骨成形术。1670年,VanMeeken尝试用动物颅骨为1例颅骨缺损患者施行修补,但是因当时宗教的反对,被迫取出。广泛的颅骨成形手术开展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所用修补材料亦从异体骨、自体骨、

  • 标签: 颅骨缺损 修补材料 自体骨 原位移植 骨瓣保存 颅骨成形术
  • 简介:颅骨缺损伴外伤性脑积水是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常见的后遗症及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是常用方法。单纯使用一种手术方法及分期手术虽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恢复时间长及并发症较多。2004年3月一2009年8月我科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一期颅骨修补+脑室一腹腔分流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伤性脑积水 颅脑外伤术后 颅骨缺损 并发症 临床诊治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好发于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孕产妇。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于误诊、漏诊,死亡率、致残率高,但早期诊断和干预则预后良好。本文重点就孕产妇CVST的早期诊断及误诊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促进临床医师及早识别危险预警,避免误诊,早期诊断,及时干预。

  • 标签: 孕产妇 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