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分别进行口服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改善精神缺损,提升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血栓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加曲班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凝血常规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复查也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能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

  • 标签: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凝血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方法本文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研究起止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9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12.00%,同时干预后,神经功能损伤分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急性脑血栓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状态,降低缺损分值,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通过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8例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组成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股浅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瓣反流部位来看,观察组Valsalva’s动作、平静呼吸数据在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双瓣反流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关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的推广与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诊断成功率,该种诊断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多普勒超声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吸入麻醉于对照组应用,静脉麻醉于观察组应用,对两种麻醉方式在术前、术后1价3值6对12h的MMSE评分及其平均睁眼时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平均睁眼时间及其MMSE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方式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予以静脉麻醉方式干预,患者清醒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更低,因此,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认知功能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选取85例我院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低,Bathel指数高,SAS、SDS评分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不良情绪,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个体 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匹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匹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通过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匹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匹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前对照组与实验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用药后1周、2周、4周时的NIHSS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泻、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方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西医+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及对照组(单纯实施西医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且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脑梗塞 补阳还五汤 天麻钩藤饮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时冠桥修复材料和制作方法,探讨各种临时冠桥制作方法和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81例固定冠桥修复病例行临时冠桥修复,评价制作效果。结论制作材料上,自凝塑料价廉、操作方便,但会刺激牙髓及牙周组织;3M临时冠材料刺激性小,效果好;玻璃离子对人体无毒性,操作方便,但脆性大。制作方法上,直接法快捷,但恢复冠外形及边缘密合性不理想;印模法制作效果好,但要求基牙预备前牙冠较完整;间接法效果满意,但耗时长。

  • 标签: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临时冠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采用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27例,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27例,采用静脉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肿瘤剥除术 静脉全麻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心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系由心房间隔在胎儿期发育不全所致,患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25%~35%。本文旨在探讨心房间隔缺损的多普勒超声诊断。

  • 标签: 心房间隔缺损 彩色多普勒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状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0.6mg/k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0.9mg/k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参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51±1.17)d短于参照组的(25.78±2.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且治疗剂量为0.9mg/kg可获得较好的溶栓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效果 改善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手术患者中实行全凭静脉麻醉以及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并且分析术后认知功能。方法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中选取54例老年手术患者,采取计算机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吸入麻醉,实验组患者实行全凭静脉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干预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分、平均睁眼时间、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MES评分(30.21±2.21)分、平均睁眼时间(16.35±4.11)min,均优于参照组的(24.22±3.01)分、(34.58±5.21)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均可能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前者的影响时间相对短暂,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探分析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30例房间隔缺损型先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娴熟的配合、良好的沟通、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缩短手术时间及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所在。

  • 标签: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60例,根据其具体的损伤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60例患者中皮瓣成活59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8.33%。术后随访可见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臃肿现象。对皮瓣行感觉神经测试后发现,两点辨别觉为4-8mm。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结论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的恢复患者皮瓣感觉,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手部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辅助溶栓护理干预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溶栓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NIHSS)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后24h、7d及14d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及14d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6.53±1.50)分VS(22.14±2.41)分;(11.73±1.84)分VS(15.70±1.24)分;(8.39±1.44分VS(11.70±0.99)分(P<0.01)。结论施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溶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经腋静脉、贵要静脉和颞浅静脉PICC置管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新生儿121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成3组,腋静脉组(n=29)患儿经腋静脉进行PICC置管,贵要静脉组(n=35)患儿经贵要静脉进行PICC置管,颞浅静脉组(n=57)患儿经颞浅静脉进行PICC置管,比较3组置管方式的临床情况。结果腋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55%,贵要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43%,颞浅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98%,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患儿穿刺时间短于贵要静脉组、颞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并发症率20.69%,贵要静脉组并发症率28.57%,颞浅静脉组并发症率10.53%,颞浅静脉组患儿并发症率低于腋静脉组、贵要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腋静脉三种方式各具优劣,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安全、适宜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腋静脉 贵要静脉 颞浅静脉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的护理办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优质护理),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2.0%(P<0.05)。结论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成人房间隔缺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