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镜技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价值。方法选取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二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8例行内镜手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镜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状况。结果22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继发性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产生。结论泌尿外科的镜手术诊疗已经发展成熟,手术风险较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能提供给患者高层次专业护理服务。

  • 标签: 内腔镜 泌尿外科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激光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新方法,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患者创伤比较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成为越来越多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对目前临床上使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400例宫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临床实施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实施阴道超声诊断,并观察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腹部超声诊断的阳性率为86.5%,而观察组实施阴道超声诊断的阳性率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实施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优于腹部超声诊断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宫腔内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旋切刨吸联合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旋切刨吸联合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并发症轻,随访均于短期内恢复。结论我科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可继发静脉曲张性皮炎、湿疹、溃疡或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后者可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常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目前,手术仍是一种相对可靠、安全、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典型传统术式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交通支结扎术,技术已较成熟。近年来,各种微创治疗技术涌现,我院采用微创手术配合大隐静脉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总结60例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旋切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会师术对尿道球部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尿道造影对决定术后留管时间长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6例尿道球部损伤患者行腔尿道会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一次性留置导尿管成功,手术时间10—18分钟,术后2—4周拔除导尿管,20例排尿通畅,6例行3—5次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结论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道会师术 尿道损伤 腔内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用双鼻肠管给予肠营养的护理。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外科共收治手术食管癌患者43例,术中均留置一根双鼻肠管,术后待肠蠕动恢复后由此管滴注流质,至术后8~10天拔管,无一例吻合口瘘。结论全组病例均能耐受鼻肠管的留置,早期肠营养在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及促进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确切,而且具有安全、经济、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优点,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双腔鼻肠管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期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控制脑血管痉挛,给于健康教育。结果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25例动脉瘤患者,恢复良好19例,轻残4例,死亡1例。1例术后再出血,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痊愈。结论颅动脉瘤血管夹闭围手术期间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 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颅动脉瘤(cerebralaneurysm)为发生在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蛛网膜下出血的主要病因,是脑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造成脑功能急性严重损害危及生命。对于确诊的出血动脉瘤有绝对手术指征,方式包括瘤颈夹闭和介入治疗,它们各有优劣,随着介入材料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介入治疗逐步为大多数患者首选。自1995年美国率先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以来,各种不同性质及设计理念的新型弹簧圈,譬如合成弹簧圈、生物活性弹簧圈已经得到应用,且复杂动脉瘤治疗随着新型颅辅助装置使用下有所进展,而液体栓塞剂在弹簧圈结合球囊及支架辅助技术基础上为治疗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治疗 弹簧圈 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液态栓塞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治疗隙性脑梗塞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09年6月30例隙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尼莫通、通心络等药物口服及对症支持治疗等,15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随访1-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治疗前与治疗后1、2、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15例患者在各时间段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抗血液凝固、降低脑血管阻力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结合丹参注射液,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腔隙性脑梗塞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诊断作用以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的患者50例的相关诊断方法以及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单一的采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对诊断异位妊娠的诊断率很低,而采用经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具有很高的诊断率。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比单一采用经阴道超声异位妊娠的诊断方法具有更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准确的对患者的异位妊娠进行诊断,对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异位妊娠 彩色多普勒 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结石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同期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一次性治疗BPH伴膀胱结石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50~116min,平均70.3±13.6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70.5±15.6ml;术后3~7d拔除导尿管,所有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均明显改善,无明显尿失禁。术后3个月复查国际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较术前明显改善、Qmax较术前明显升高、残余尿量(RU)较术前明显减少(均P<0.01)。随访至今,未见结石复发及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同期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和TURP联合治疗BPH伴膀胱结石是安全高效并且微创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通、地塞米松鞘注射治疗蛛网膜下出血(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5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片)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注射尼莫通、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鞘注射治疗蛛网膜下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 尼莫通 地塞米松 鞘内注射 疗效
  • 简介: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s)信号通路与蛛网膜下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的发病进程相关,本综述旨在全面整合梳理MAPKs在蛛网膜下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数据和研究发现,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蛛网膜下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特别是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SAH的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的多数研究均利用MAPK抑制子或者MAPK上游分子抑制子进行干预,结果显示MAPK阻抑可以防止血管痉挛。另外,MAPK通路似乎与别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且MAPK可能是在脑血管痉挛的信号转导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最后共同通路。但是,MAPK导致持续性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机制仍不清楚。众多实验数据证实了MAPK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并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MAPK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进行术前行颈动脉造影、栓塞后及术后临床观察、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颈动脉造影及栓塞后护理,以及术后加强出血、呼吸道、疼痛、饮食上的护理,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 标签: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压监测在开颅夹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62例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病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1例。颅压监测组(ICP组)于术中行脑实质颅压监测,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ICP组应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颅压监测能第一时间反映患者颅病情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和积极妥当的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复习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点和诊治,为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的病例诊治资料,进行影像学表现、临床病理和治疗情况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大部分病人行术后放疗。结论颅血管周细胞瘤术前不易诊断,术中出血明显,术后放疗可能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术后化疗是否能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期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颅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 影像学改变 临床病理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导管置入胸膜注入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例恶性胸腔积液静脉导管置入胸膜引流尽胸腔积液后,均采取向胸腔注入肿瘤坏死因子200万单位,观察疗效。结论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注入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此方法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肿瘤坏死因子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情况。方法收集近年来有关颅动脉瘤治疗的参考文献,分析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结果众多文献研究表明,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众多学者认为,此治疗方法对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较开颅夹闭术优越。结论颅动脉瘤的手术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而定,根据以往的传统开颅夹闭术组织损伤大,手术难度大。因此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难度低、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越来越受临床医生所青睐。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血流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