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肺癌治疗过程中,对CT引导微波消融术应用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化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联合化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肺癌患者,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CT引导微波消融术 肺癌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8月,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及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的评价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B超引导下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2月—10月,选取我院的68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研究组(以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判麻醉效果优良性、各项麻醉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穿刺时间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与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前者的麻醉效果更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盲探 B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时间 效果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技术,具有操作便捷,生理干扰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旨在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原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的方法、常用药物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实施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80例我院乳腺癌保乳后术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在CT图像引导下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对比CT图像引导前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结果CT图像引导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放疗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引导前,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通过CT图像引导能够降低调强放射摆位误差,应予以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保乳术 调强放射 CT图像引导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比较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6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4ml于桡神经周围支;B组分别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上述四支神经周围。阻滞后每2min观察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起效时间、等待麻醉的时间(从麻醉穿刺开始到患肢痛觉消失),麻醉镇痛维持时间(痛觉消失到感觉到疼痛的时间),阻滞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2.8min)较B组(平均4.8min)显著缩短(P<0.05),但是A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效果、等待麻醉的的时间、麻醉镇痛维持时间与四点阻滞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臂丛 腋路法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12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划分为A组(全麻复合胸椎旁阻滞)、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组(全身麻醉),各2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各组患者T0时刻MA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和T0相比,A组T1-T8时段MAP、HR无显著改变(P>0.05),但B组和C组波动幅度差异显著(P<0.05);C组T3-T6时刻BIS值均低于A组和B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麻醉药剂量及苏醒时间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可靠。

  • 标签: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下肢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下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不同阻滞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靶点,观察组采取三靶点,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阻滞完成后而不同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存在不同影响,其中三靶点阻滞更加有效,对尺侧阻滞效果更佳。

  • 标签: 不同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选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74名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37名患者为对照组,37名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常规全麻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其芬太尼的用量和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76%(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选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 标签: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开胸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锥形束CT(CBCT)引导对非小细胞肺癌(NCSLC)放疗摆位误差以及靶区组织射线受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34例NCSLC患者,采集264次CBCT图像,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CBCT图像以及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分析,获取左右(X轴)、头脚(Y轴)与前后(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CMS治疗计划系统中输入误差,对实际照射进行模拟,并分析实际照射中靶区以及正常组织所受剂量。结果①摆位误差,X轴(-0.39±0.279)mm,Y轴(1.41±0.527)mm,Z轴(-0.79±0.214)mm;②模拟未移床时,肺V5、V10、V20、V30、脊髓Dmax与心脏Mean是原计划的(102±6)%、(103±9)%、(105±14)%、(110±42)%、(98±6)%、(92±5)%。结论放疗过程中,通过CBCT,有助于纠正摆位误差,控制靶区与正常组织射线受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 摆位误差 靶区组织 射线受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筛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VB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对照组则是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特定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中用药情况、苏醒拔管时间。结果实验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麻醉用药量相对较少,苏醒拔管时间较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效果显著1。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热成像引导下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治疗,实验组在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基础上对进行红外线检查后异常区域进行重点处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量表对颈椎功能行评价。于治疗结束1月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总体疗效及有效率。其中实验组在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间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986);治疗结束时和治疗1月后,实验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8、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间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组间比较t=0.478,P=0.636;治疗1疗程后组间比较t=1.914,P=0.063);治疗结束时,治疗1月后,实验组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7.012,P<0.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引导下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常规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红外热成像 二黄新伤止痛软膏 走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诊疗的60例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使用单纯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为参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总优良率为100.00%,参照组则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差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以超声引导为前提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其麻醉效果较佳,且还可缩短患者麻醉完成时间及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但会显著延长麻醉持续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上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麻醉联合B超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之间在我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于B超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观察组施行针刺麻醉联合B超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将两种麻醉方式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麻醉联合B超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可获得很好的麻醉效果,应用的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刺麻醉 B 超引导 神经阻滞 全麻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胫骨折患者中选出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完成后10min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4h、12h和24h的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进行麻醉,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 标签: 超声引导 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 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非霍金淋巴瘤(NHL)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生物学行为迥异的一族疾病,瘤变后的局部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极易循环至全身。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同时也有其他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非霍金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新观点。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免疫和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CT扫描,并对扫描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临床上,结核性脑膜炎比较多见,平扫显示“正常”或者是脑积水;结核瘤、结核性脑脓肿平扫显示多发或者是单发结节/肿块;结核病灶周围存在明显水肿情况,晚期可观察到病灶钙化。结论CT检查对结核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展开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结核病 放射摄影技术 体层摄影技术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