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心导管(CVC)作为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首选血路,它主要包含了移植物、非隧道导管、隧道套囊导管,此类血路建立主要适用于患有严重外周血管疾病不能进行血路重建、动静脉瘘(AVF)不成熟、首次血液透析原有血路废弃的患者。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心导管来进行治疗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定要对CRBSI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周中心导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导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依照就诊顺序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PICC置管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导管治疗。结果观察组穿刺与导管留置总成功率90.00%,对照组穿刺及导管留置总成功率77.50%,观察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12.1±1.5)min,对照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33.8±2.1)min,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3例静脉炎(7.50%,3/40);对照组患者脱管2例(5.00%,2/40)、堵管3例(7.50%,3/40)、误入动脉4例(10.00%,4/40)、导管感染2例(5.00%,2/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导管插管方式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可在血液病治疗中与锁骨下静脉导管结合使用。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导管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根管治疗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评价,分析临床根管治疗的可行。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诊断为牙髓坏死、急性根尖周炎及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以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均80例患者。治疗组于治疗内进行根管预备、根管填充治疗,对照组则进行两的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疼痛、疗效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根管感染患者,采用根管治疗与二治疗对比,在疗效及术后疼痛效果上基本相同,所以可在临床应用,具有定的可行

  • 标签: 一次性根管 治疗 根管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肺占位病人在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应用中心导管行气胸引流术的价值。方法2005年7月~2012年3月,19例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应用中心导管微创插管方法行气胸引流术。中心导管头端剪2~3个侧孔,选择气胸侧第2或第3前肋间隙锁骨中线处穿刺进针,18G穿刺针刺入胸膜腔内,引入导丝,交换置入剪孔的中心导管,外固定并抽气。结果在操作和引流过程中无例发生并发症。完成中心置管后,5例住院观察,其中2例肺肿瘤射频消融为住院患者,3例肺占位穿刺因合并严重肺气肿,余14例穿刺置管后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在等候室内观察1h,无症状加重,听诊双肺呼吸正常,采用门诊观察随访。经抽气及引流1~3d后,18例胸闷、气急症状逐渐消失,患侧胸部扣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胸片或CT复查气胸消失、肺组织完全复张,拔除中心导管;1例重度肺气肿持续少量胸腔漏气,经负压瓶引流5周后胸膜破口完全闭合,肺组织复张。结论与传统外科胸腔引流相比,中心导管行气胸引流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疗效好、患者可在门诊接受观察等优点,尤其适合胸部穿刺介入诊疗操作中发生单纯气胸的病人。

  • 标签: 气胸 中心静脉导管 介入
  • 简介:对于便秘的老年患者,临床上常用开塞露纳肛通便。但使用时由于开塞露前端剪开后毛糙不光滑,插入肛门时因不适常可反射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使插入开塞露困难;又因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挤入的开塞露无法保留规定时间而流出;

  • 标签: 便秘 老年 吸痰管 一次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主诉乏力、纳差2月,胸闷、憋气2周于2011年6月12日收入我科,患者2011年6月于当地医院测血压249/149mmHg(1mmHg=O.133KPa),查血尿素氮(BUN)21.8mmol/L,血肌酐(Cr)758umol/L,予以置中心导管,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诊断急性肾损伤3期、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肾损害。入院后查血: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急性肾损伤 术后出血 伤患者 肝素封管 恶性高血压
  • 简介:WHO在《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近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进展报告》提出:“与21世纪医学的变革相适应,生物医学工程转向人类健康工程是时代的需求,因而是历史的必然。”并且特别指出:"人类健康工程,本质上是以人(个体化)为中心,以维持、提高人体系统稳态水平为目标的系统工程。”

  • 标签: 高原病 健康工程
  • 简介:目的总结腔静脉滤器(IVCF)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9月~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60例下腔静脉和(或)下肢DVT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确诊,均行IVCF置入并置管溶栓,其中2例为永久滤器,25例为临时滤器,33例为可回收滤器。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50例,经腘静脉或小隐静脉穿刺5例,经胫后静脉穿刺4例,足背静脉穿刺1例。术后经溶栓导管泵入肝素和尿激酶,12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行髂静脉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术后2~4(平均3)天,患肢肿胀开始减轻,患肢大腿(髌上15cm或14cm)较对侧粗(3±2.1)cm,小腿(髌下15cm或14cm)较对侧粗(2±1.2)cm。溶栓时间为5~9天,尿激酶总量150万~1000万U,平均772万U。1例合并红斑狼疮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3例可回收滤器未取出,滤器取出率为91%。髂静脉PTA后通畅率50%。结论急性下肢DVT患者血栓位置高、病情危重,如果患者没有抗凝和溶栓禁忌证,行IVCF置入并CDT治疗效果好,Cockett综合征PTA术远期疗效尚需进步观察。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COCKETT综合征
  • 简介: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月对7例肺AV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 简介: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s,AVFs)者生存期最长,感染率最低且最不易形成血栓,因此被推荐作为有条件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于2000年制订及2006年补充更新的肾病预后及生存质量指南(K/DOQI)推荐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需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至少50%的患者应主要依赖自体AVFs作为血管通路,而最终这个比例应达到65%。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伦理学问题 静脉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脏病 血管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对自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来我院接受护理并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的60例患者的病历以及护理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患者的恢复率,并发症情况以及禁忌等,将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得出结果。结果为这60例患者采用了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方式,其中置管成功的有53例,由于封管操作不规范造成了管道阻塞的有5例,患者在接受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有3例。结论对于外科临床护理中采取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方式,只要操作的方法得当,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去操作,在置管后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监护,避免出现并发症这样做对于患者的恢复起到了正面作用,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恢复率。

  • 标签: 静脉置管 外科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药护之间关系的协调方法,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确保静脉配置中心各项工作安全、可持续的发展,保证输液质量。方法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全局意识,剖析各自优劣扬其长避其短,明确岗位职责业务优势互补。结果有效地化解了药护之间的各种矛盾,增加了团结,提升了团队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结论正确全面协调好药护关系是保证静脉配置中心规范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药护关系 全面协调 持续发展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取栓与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下肢挤压驱栓、CDT治疗及单纯抗凝治疗。通过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早、中期疗效。结果7例中央型血栓(股青肿)患者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及19例混合型血栓患者行CDT治疗,术后1周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6.46±11.42)%及(69.17±8.79)%;其术前、术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周围型血栓患者行保守治疗,静脉通畅率为(56.09±4.23)%。治疗前、后1周静脉通畅评分及治疗前、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24例股静脉切开取栓及CDT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肢体肿胀完全消退,下肢深静脉主干通畅,无溃疡形成。9例保守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有6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轻度色素沉着;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出现小腿溃疡及色素沉着。结论手术取栓或CDT治疗急性下肢DVT能迅速改善静脉回流障碍,早、中期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取栓术 导管直接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卵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2009年就诊于我中心诊断为卵巢静脉曲张的患者共13例,平均年龄39.4(31~52)岁,病史1~20年。经皮穿刺导管引导左侧卵巢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静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患者均在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硬化剂,泡沫硬化剂平均用量6.2(4~9)ml。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3(1~12)个月,12例患者站立时盆腔坠胀不适感消失,1例减轻;5例性交痛患者中2例症状消失,3例减轻;3例大腿内侧曲张静脉较前减轻。复查超声提示未见卵巢静脉主干闭塞不满意。结论经皮穿刺导管引导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卵巢静脉曲张主干闭合率较高,是微创治疗中种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静脉曲张 硬化疗法 导管插入术 外周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昆明市延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以来需要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在穿刺前、穿刺过程中应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并实时记录,收集患者般资料及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情况,观察局部麻醉效果、穿刺是否顺利、穿刺导丝进入长度情况,分析心律失常与相关观察因素的关系。结果29/100(29%)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导丝进入血管的长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身高、局部麻醉效果、穿刺顺利与否及电解质、PH值、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等无关。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及室早博,以房早博多见。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剌插管过程中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导丝过深插入有关,避免过度插入导丝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 心律失常 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IPV)中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的分布及其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过程中的角色。方法46例确诊为CVI患者,临床症状:有坠胀感35例,无坠胀感11例,伴有皮肤瘙痒24例,无皮肤瘙痒22例,有夜间抽筋症状6例,无夜间抽筋40例。46例患者(46条肢体)CEAP分期:C2(19例)、C3(6例)、C4a(11例)、C4b(5例)、C5(3例)、C6(2例)。用多普勒超声定位IPV,测量交通静脉到足底的距离,以大、小隐静脉主干进行内外分区,将小腿分为三段、共八个区段进行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305个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其中大隐静脉内上(19个)、大隐静脉内中(62个)、大隐静脉内下(34个)、小隐静脉外上(17个)、小隐静脉外中(52个)、小隐静脉外下(6个)、大隐静脉主干(64个)、小隐静脉主干(51个)。小隐静脉外上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小隐静脉外中区段的交通静脉与CEAP-C分期、皮肤瘙痒,大隐静脉主干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不全交通静脉主要分布于小腿中段及大小隐静脉主干,且与CVI的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交通静脉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EAP分期
  • 简介:<正>引言:有研究表明术前影像学检查无肾上腺转移或侵犯的肾细胞癌(RCC)患者,术中行同期同侧肾上腺切除,无法延长其生存期。目的:通过CT、PET-CT、MRI等影像学方法连同术后病理,分析同期及远期行肾上腺切除的

  • 标签: 肾上腺切除 回顾性研究 影像学检查 发生率 肾癌 转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