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尿动力技术规范”(goodurodynamicpractice,GUP)是国际尿控协会(ICS)第1份关于尿动力测量、质量控制和结果判断的技术规范报告,它既适用于临床工作又适用于基础研究,由ICS尿动力标准化委员会发表。作者为:W.Schaefer、P.Abrams、廖利民、A.Mattiasson、F.Pesce、A.Spangberg、A.M.Sterling,N.R.Zinner、P.vanKerrebroeck。

  • 标签: 尿动力学技术 国际尿控协会 质量控制 临床工作 委员会 标准化
  • 简介:<正>影像尿动力检查(videourodynamicstudy,VUDS)是在普通尿动力测定膀胱压力和记录尿动力参数的基础上,同时显示膀胱和尿道的X线形态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复杂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下尿路梗阻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特别是当患者合并解剖异常时,影像尿动力检查可更准确的反映下尿路潜在的病理

  • 标签: 影像尿动力学 尿动力学检查 下尿路梗阻 膀胱尿道 压力性尿失禁 排尿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产生的原因及其膀胱逼尿肌功能的改变。方法结合尿动力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男性患者中,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占60.63%(77/127);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腰骶段脊椎外伤后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占72.55%(37/51)。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急性尿潴留原因皆为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年龄〉50岁男性患者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膀胱低顺应性及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膀胱及膀胱出口梗阻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患者产生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为膀胱出口梗阻;而女性及中青年男性患者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以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为主,其逼尿肌收缩功能依不同的病因出现不同的改变。

  • 标签: 尿动力学 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逼尿肌
  • 简介:尿动力是生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尿路尿动力检查是了解膀胱及尿道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尿动力检查涉及相关学科比较广泛的知识,正确掌握尿动力检查可以对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我们对女性患者下尿路尿动力检查的体会。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查 女性患者 功能障碍性疾病 生物工程 相关学科 参考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尿动力检查中经常出现异常的压力曲线图像,严格实时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查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68例患者在尿动力检查过程中规范操作,出现的影响因素及时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消除,提高尿动力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在尿动力检查过程中实行质量控制不仅能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了准确可靠的尿动力数据。结论 高质量的尿动力检查,对获取的数据易于阅读分析且能解释患者的临床问题,为临床诊断、治疗、评估手术指征和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查 技术规范 实时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就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尿动力检查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本院 2015年 2月 ~2015年 8月行尿动力检查的 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 150名,在尿动力检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 150例,实施 CQI后的护理配合,就两组患者的尿动力检查时的一次性完成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动力检查一次性完成率为 94.7%,并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85.3%。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动力检查护理的过程中采用 CQI,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并进一步提升尿动力的检查成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尿动力学检查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研究尿动力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5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尿动力检测并进行尿动力评估,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453例皆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单纯(BOO)不伴明显膀胱功能障碍者215例(47.5%),不稳定膀胱86例(18.9%),低顺应性膀胱72例(15.9%),低顺应性伴不稳定膀胱24例(5.3%),逼尿肌收缩乏力77例(17.0%),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3(0.7%)例。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检测可同时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情况,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
  • 简介:目的建立犬的不稳定膀胱动物模型,观察其尿动力的变化。方法健康雌性比格犬10只全麻下行膀胱颈口环扎术,手术3个月后行尿动力检测,分析术前及术后相关尿动力值的变化。结果10只比格犬中有8只成功建立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模型,术后3个月后测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最大顺应性、尿道压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模型成功建立为研究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奠定一定基础,为进行大型动物造模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为今后开展人类微创手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理论操作平台。

  • 标签: 膀胱模型 逼尿肌不稳定 尿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42天后盆底功能障碍有控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在其分类的辅助下,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加常规盆底康复治疗,是否能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水平。方法将产后42天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评估,对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及3天排尿日记填写,筛选出有控尿障碍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二组研究组行尿动力检查,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在其分类的辅助下,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Kegal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治疗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单凭主诉、临床表现及体检,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Kegal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治疗盆底康复治疗。这二组治疗均是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进行尿动力检查,对二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对二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治愈和无效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尿动力检查对尿失禁进行分类,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水平。结论对产后42天后盆底功能障碍有控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将其分类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等,在其分类的辅助下,根据中医经络辨证进行针灸治疗加常规盆底康复治疗,以建立更完善规范化的诊疗体系,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 尿动力学检查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子宫广泛切除手术后膀胱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尿动力检测,其中包括膀胱充盈测压、压力流速、括约肌肌电图等方法,对63例1~2 A期的宫颈癌患者在行宫颈癌根治术前后进行分析。结果:在近期膀胱初感容量和参与尿量同术前比较均有所增加;与术前比较,最大膀胱容量、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等指标比术前有显著性差异。34名病人(54.0%)行尿动力检查均有近期膀胱功能损害,如逼尿肌损伤、膀胱低顺应性膀胱、膀胱流出道梗阻、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紊乱、逼尿肌过度运动,其中低顺应性膀胱及逼尿肌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术后尿潴留患者有18名(28.6%)出现逼尿肌损伤(66.7%),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率显著增高(33.3%)均明显高于非尿潴留患者。结论: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有显著的变化,其临床表现有各种不同的膀胱功能损害,低顺应性膀胱和逼尿肌受损为主而逼尿肌受损可能是导致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尿动力检测是临床膀胱功能障碍的病因诊断的基础。

  • 标签: 宫颈肿瘤 子宫切除术 尿潴留 尿动力学
  • 简介:为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行尿动力检查的意义,对55例BPH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检查。结果表明,55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行BPH手术后,症状改善率92%,尿动力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得到改善。不稳定性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分别由术前的14例降至术后的6例,2例术前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术后无改善。结论:BPH患者术前尿动力检查可明确有无BOO,了解膀胱顺应性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及估计预后。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良性 尿流动力学 膀胱出口梗阻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尿动力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在我院治疗的 65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患者尿动力指标如 Qmax 、 VMCC 以及 PVR ;观察患者术后 1 个月的疗效以及术后 6 个月的治疗情况。 结果:在这 65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伴不稳定型膀胱患者 36 例、占 55.38 %( 36/65 ),低顺应性膀胱患者 12 例、占 18.46 %( 12/65 ),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患者 8 例、占 12.31 %( 8/65 )、逼尿肌收缩受损 9 例、占 13.85 %( 9/65 );术后 1 个月,患者的 Qmax 、 VMCC 、 PVR 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P < 0.05 ;术后随访 1 个月,治疗有效率为 92.31 %( 60/65 ),其中有 4 例排尿困难, 1 例尿失禁;术后 6 个月随访,均治愈。 结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尿动力检查,对术前的诊断、术后手术效果的评价以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良性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尿动力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检查结果。结果72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其中40例伴有不稳定膀胱(DI),占55%。6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减弱。65例尿流率(UFR)低平,7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6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膀胱15例,占21%,包括5例低顺应性膀胱。结论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术后详细的尿动力检查,可明确患者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括约肌功能。这对于合理选择病人及术后疗效判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膀胱为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若不早期识别和管理,后期可致上尿路损害和终末肾病,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尿动力检查为神经源性膀胱诊治的主要手段,早期尿动力检查与评估能够发现该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可指导临床医师尽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改善膀胱功能和保护上尿路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尿动力检查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内就诊的5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0例,尿动力检查),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平均排尿量更高、自主排尿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检查可以有效缓解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症状,促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血流动力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血流动力监测生命体征的临床资料,阐述各种血流动力监测方法以及血流动力监测护理进展。结果血流动力监测方法包括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两大类,对于有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在其监测下治疗及配合正确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目前血流动力监测手段不断进步,各有特点,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配合,严密观察动态变化,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研究是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药效学效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参数以及影响药物代谢和动力的因素。通过深入了解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个体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西药药物,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学参数,个体差异
  • 简介:本文介绍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研究情况。对近年来报道较多的血(尿)药浓度测定法,药物累积法,临床药效学数据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供中药研究时参考。

  • 标签: 中药制剂 药物代谢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