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在2017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对实验患者均进行心脏瓣膜置换,随后统计实验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患者接受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具体包括左室舒张期末内径(mm)、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mm)。结果本次实验患者,共有2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死亡,占比4%;共有30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占比60%,其中有2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占比66.66%。患者接受手术后的心功能较接受手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有着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主治医师在术后需要加大对室性心律失常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预防。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ICU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接受瓣膜置换的5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干预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9%,且并发症发生率7.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0.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瓣膜置换后ICU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确切。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7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冠脉支架植入联合非同期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呼吸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桥血管通畅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74,t=13.957,P<0.05),观察组桥血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并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平均将患者分成两组,将手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35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手术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35例患者视为观察组,且将注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探究并比对两组患者静脉注射前、后以及手术结束后的血液变学以及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实施静脉注射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均注射前高,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减慢较为显著,(P<0.05);当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同时加快,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能够使患者的体外循环前血压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并使患者手术后心肌损伤的情况被有效降低,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心肌保护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全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给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0.8%氯化钠溶液,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2.79%,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31.79%。观察组术后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用于全身麻醉,能明显提高术后病人的恢复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躁动的发生。

  • 标签: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应激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疼痛是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的病人进行统计,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51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疼痛护理,对照组采用疼痛护理常规,进行为期7天的追踪观察,分析2组结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连续7天的VAS评分和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疼痛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术后疼痛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个性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6例作为研究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后,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康复,疗效确切。

  • 标签: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1月~2017年的3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并于术后进行抗凝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家庭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居家完全遵医嘱人数多与常规组;研究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是接受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患者重要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保障其获得最佳的预后。

  • 标签: 个体化家庭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配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房颤的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患者存活率为100.00%,患者中平均消融时间为(20.45±3.67)min;术后一个月,转为窦性节律的患者为8例,转复率为50.00%,术后3个月,转为窦性节律的患者为12例,转复率为75.00%。结论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协助医师做好手术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提高手术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 房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分(5.29±0.26)分、饮食(6.86±0.52)分、精神(8.15±0.13)分、疼痛(7.62±0.54)分、对疾病的认识(6.88±0.66)分、治疗态度(6.14±0.19)分、心理状态(5.32±0.27)分、患者ADL(89.75±1.59)分、监护时间(32.71±0.62)h、住院时间(19.87±1.88)d、满意度9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监护及住院时间,提高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100名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纳入病例资料的患者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将100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院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心功能分级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提升患者的晚间睡眠功能、与他人的交往能力、情感支持与社会功能等,改善生活质量,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85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护理模式上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家庭护理、个体化家庭护理,观察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血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用于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抑制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以及深静脉血栓。结果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0例,参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研究组患者发生率0,参照组患者发生率4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2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研究组患者总肿胀率10%,参照组6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对维护护患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脏瓣膜 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2月我院收治的 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规范执行术前、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效果。结果:本组 40例患者 并发症占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一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前者予以半髋关节置换,后者行全髋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多,但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10.01%较对照组23.32%低(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股骨骨折治疗中均有良好治疗效果,但全髋置换康复效果优于半髋置换,因此,临床应根据老年患者情况予以合适治疗。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操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诊治的28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40例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0%在术后4~6周能够扶拐行走,对照组患者中只有71%在术后10周能够扶拐行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功能明显比对照组快,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