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共置换拜仁司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7例。结果围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
  • 简介:单间室膝关节置换(unicompanfnentalkneearthroplasty,UKA)的概念早在1952年由McKeever实现,他将一个金属的单侧胫骨平台假体植入病变一侧的胫股关节间室,用于治疗单一间室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现代意义上的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ndylarkneearthroplasty,UKA)是1973年由Marmor设计的单髁表面置换假体,此后的很多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假体都是模仿他的设计。

  • 标签: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表面置换假体 假体植入 胫股关节 胫骨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后使用不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处理措施,观察两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时间明显要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入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都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随访的Harri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术后疼痛及康复情况全髋关节置换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的方案,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
  • 简介:目的目的比较髌股关节置换(PFA)与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的失败率,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行PFA或TKA的临床试验,提取数据,采用Meta—Analyst3.1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9个回顾性临床试验,髌股关节置换1599膝,全膝关节置换患267膝。总的PFA组(包括第一代、第二代PFA)失败率13.6%[95%CI(0.103,0.176)];TKA组失败率1.8%[95%CI(0.007,0.044)];第一代PFA假体失败率19%[95%CI(0.143,0.247)];第二代PFA假体失败率8.3%[95%CI(0.053,0.128)]。结论PFOA患者行PFA的失败率比TKA高,需要再手术或翻修,这与假体设计和适应证的选择有关。第二代PFA假体翻修率与第一代相比明显降低。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观察组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中输血患者比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63例(69膝)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47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89%;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行走及活动范围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63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增加,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临床手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2组在进行麻醉前后的各项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THR是治疗DDH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螺旋臼生物型假体
  • 简介:1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UKA)早中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本组行UKA共217膝的临床结果,对早中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男46膝,女171膝,平均年龄65.3岁。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201膝,骨坏死16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8年,患者满意率87%,疼痛缓解率93%,膝活动度123°,HSS评分92分。所有病例无临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3例:1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周围感染、1例对侧间室骨关节炎。Oxford半月板衬垫脱位2例,手术更换大号半月板衬垫。另有对侧间室骨关节炎1例未进行翻修。结论膝关节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中短期疗效满意,但存在特有并发症,应严格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操作原则及技术,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单间室,膝 骨关节炎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中使用小剂量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993例,从2006年1月到2010年5月。其中男473例,女529例,均排除了患有血小板减少症、出血体质以及不能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手术采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5~55mmHg),行后外侧切口,尽量减少股静脉扭曲的时间,反复冲洗和吸引出股骨髓腔内容物。当处理髋臼侧的时候,下肢处于中立位置。处理股骨侧髓腔之前2—3min,静脉给予肝素(10—15U/kg)。结果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3分钟(35~268min),平均失血量183ml(50—1400m1)。术后随访3个月。本组患者共有13例发生血栓性疾病,占患者总数的1.3%。所有血栓患者中确诊为DVT的有10例,发生率为1%。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切口血肿及主要出血并发症。随访期间没有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全髋关节中给予肝素血栓发生率低,术后无相关的出血并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肝素,低分子量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较麻醉前均下降,B组明显遇A组(P<0.05),术后随访4天,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具有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较麻醉前均下降,B组明显遇A组(P<0.05),术后随访4天,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具有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来评定足底静脉泵的预防疗效。结果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而观察组只有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有效预防率为9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能够有效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足底静脉泵 骨科 下肢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42位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锻炼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21人。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康复锻炼组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康复锻炼,评价与分析对照组和康复锻炼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以后的伤口引流量、平均速度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在将两组的患者在手术以后的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以后,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取了经围期护理以后对照组与康复锻炼组患者的平均速度与一周峰速都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同手术以前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组的患者更为明显(P<0.05)。手术以后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明显要高于康复锻炼组,将两组进行比较以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期预防性护理对膝关节置换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进行手术以后的康复训练,使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能够降到最低,这种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对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Ovid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13年3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3月)、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2013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1990年至2013年),检索全部有关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后的疗效对比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篇,回顾性对照研究4篇。因数据不足无法对术后临床结果,影像学及运动学评估进行Meta分析。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发生率(风险差0.11,95%可信区间[0.02,0.61],P〈0.05)和衬垫脱位发生率(风险差7.10,95%可信区间[1.51,33.43],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翻修率(风险差1.05,95%可信区间[0.67,1.64],P〉0.05)及其它翻修原因两种假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发现活动平台假体术后下肢力线通过中央区的例数明显高于固定平台假体(P〈0.05),非正常的力线分布两种假体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发现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内侧单髁假体置换后的临床结果和手术翻修率均无差异。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和衬垫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平台假体在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单间室 活动平台 固定平台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与骨关节炎病变膝关节及正常膝关节在正常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在瑞金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间进行的7例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和10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步态分析比较。7例单髁病例中,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53~73岁),步态分析时间距手术后平均7个月(4~12个月),所有单髁膝关节置换均使用Oxford(BiometLtd)活动平台内侧单髁膝关节假体,手术病例对侧膝关节也存在内侧间隙骨关节炎并等待进行手术。10例健康人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8岁(53~6l岁),所有健康人对照组均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本研究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MX.F40,Vicon,OxfordUK),对多点体表标记点进行步态数据记录,计算股骨相对于胫骨的旋转和移动运动学数据,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在上述三维运动中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和正常膝关节的差异。结果在步态周期内,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表现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及正常对照组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在矢状面屈伸运动、水平面的内外旋运动、冠状面内外翻运动以及前后方向平移运动中,单髁置换后膝关节运动曲线都与正常膝关节更为接近。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运动学表现上比对侧病变膝关节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中,更接近与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单间室,膝 膝关节 运动活动 运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186例(198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均施以“多模式抗凝”措施预防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结果186例(198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有9例(11侧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患者继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果。结论多模式抗凝在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后血栓性疾病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血栓 预防
  • 简介:背景依诺肝素等低分子肝素是预防大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阿哌沙班是一种口服活性的Xa因了抑制剂,在预防大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可能有效,而且相对于依诺肝素来说,出血风险较低、用法也较简便。本研究评估选择性全膝关节置换后上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DVANCE.2为多中心随机双盲III期研究,选择性双侧或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通过交互式中心电话系统进行分组,随机接受阿哌沙班2.5mg每天2次口服(1528例)或依诺肝素40mg每天1次皮下注射(1529例)。随机化方案由Brist01.MyersSquibb随机中心生成,按研究中心和单侧或双侧手术分层,区组大小为4。研究者、患者、统计专家、评判者和指导委员会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阿哌沙班于手术伤口闭合后10~12小时使用,依诺肝素于术前12小时使用;两药均持续用药10~14天,按照计划用药结束时行双侧顺行性静脉造影。土要终点是治疗期间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致死性肺栓塞和全因死亡的复合指标。统计学计划要求在检验阿哌沙班的优效性之前达到非劣效;非劣效检验对意向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本研究在CliniealTrials.gov备案,备案号NCT00452530。结果接受治疗的3057例患者(阿哌沙班组1528例、依诺肝素组1529例)中,1973例符合主要有效性分析的要求。阿哌沙班组976例和依诺肝素组997例中,报告主要终点的患者分别为147例(15%)和243例(24%)[相对危险度0.62(95%可信区间d为:0.51~0.74),P〈0.0001;绝对危险度下降9.3%(5.8~12.7)1。阿哌沙班组1501例和依诺肝素组1508例中,发生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的患者分别为53例(4%)和72例(5%)(P=0.09)。解读全膝关节置换后次日上午使用阿哌沙班2.5mg每天2次,是依诺肝素4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随机双盲试验 依诺肝素 血栓预防 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