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皮肤擦伤后可见表皮破损,创面呈现苍白色,并有许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对擦伤伤口应用的干性愈合方法在临床上存在诸多问题,而湿愈合理论的发现和应用是伤口治疗的革新.国内外近年来均提倡采取湿愈合方法进行急、慢性伤口的处理[1].本次研究对皮肤擦伤患者分别应用干性愈合方法和湿愈合疗法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 标签: 湿性愈合疗法 皮肤擦伤 疗效观察 慢性伤口 组织液渗出 合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月板损伤部位与专有体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评价专有体征体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通过临床查体诊断以及关节镜检确诊半月板损伤的114例(123膝)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半月板损伤的各专有体征对不同部位半月板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各项半月板损伤的专有体征对诊断半月板损伤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并与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存在明显的相关。结论:多个相关专有体征相结合的临床查体可提高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损伤部位 相关性 体征 临床查体 2009年
  • 简介: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37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男974例,女363例;年龄8-98岁,平均45.2岁。以临床体征、X线、磁共振成像(MRI)检杏及手术结果筛选出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计算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统计各种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在不同髌骨骨折类型及致伤原因中的差异。结果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为2.1%(28/1337)。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摔伤10例,运动损伤3例,坠落伤2例。髌骨骨折按Regazzoni分型:A型2例,B型17例,C型9例。52处合并伤中,交叉韧带损伤15处,侧副切带损伤14处,半月板损伤23处。髌骨骨折Regazzoni分型中,A型和C型骨折患者与B型骨折患者各种合并伤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致伤原因中,运动损伤和坠落伤患者的内侧副韧带损伤发病率(100%)与摔伤患者(10.0%)、交通伤患者(23.1%)比较,以及交通伤患者后交叉韧带损伤发病率(70.0%)与摔伤患者(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类型髌骨骨折均可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应予高度警惕,并在麻醉前、后做膝关节的相应体格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

  • 标签: 髌骨 骨折 膝关节 韧带 关节 创伤和损伤
  • 简介:背景: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项解剖学相关危险因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其相关的存在与否,各项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目的:分析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并探讨其是否存在性别特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1-11-01。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文献,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2篇,累计研究对象1823例,损伤组888例,对照组925例。纳入研究表明,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为1.06,95%CI(0.36,1.76),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男性病例中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为0.84,95%CI(-0.03,1.70),P〉0.05,女性病例中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WMD)为1.62,95%CI(0.72,2.52),P〈0.05。提示增大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女性患者中存在相关,但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结论在男性中也成立。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倾斜 胫骨后倾斜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浮肩(floatingshoulder)损伤的特点和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浮肩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52岁,平均36.8岁。1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Wong等的浮肩损伤分型:IA型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3例,喙突骨折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肩胛颈骨折行重建接骨板固定;

  • 标签: 浮肩损伤 手术治疗 肩胛颈骨折 拉力螺钉固定 喙突骨折 接骨板固定
  • 简介:营养支持是烧伤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烧伤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2011年4月本院同时抢救大火烧伤患者25例,人院时他们除烧伤外,均伴有不同程度吸人性呼吸道损伤,对患者采用了简单、有效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准确判断营养状况,再采取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救治,25例均获成功救治。报道如下。

  • 标签: 营养支持效果 营养风险筛查 成批烧伤 烧伤患者 吸入性 烧伤救治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ANGPTL-1基因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可行,以及转染转染后对细胞增殖速率和I、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ANGFPTL-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表达及细胞转染效率;RT—PCR比较转染前后ANGPTL-1mRNA及I、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基因转染后,(63±7.1)%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转染组ANGPTL-1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转染组I、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作为ANGPTL-1转染的靶细胞,ANGPTL-1基因可能是促进I、Ⅲ型胶原合成的重要基因之一.

  • 标签: 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转录因子转 染皮 肤成 纤维细胞
  • 简介:直肠癌患者在无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尽量保护排尿功能,避免损伤输尿管。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因行直肠癌根治术而损伤输尿管的情况时有发生[1-2],若处理得当,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直肠肿瘤 外科治疗 输尿管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MSCT诊断胸食管异物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胸食管异物损伤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其中13例接受增强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成像。依据MS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决定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MSCT平扫及后处理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8.18%(15/22)和76.92%(10/13),结合临床特征均确诊。22例中,痊愈20例,死亡2例。结论MSCT是诊断胸食管异物损伤的最具临床价值的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可确诊,对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食管 异物 主动脉食管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管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管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管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管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腔内,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loodbrainbarrier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比较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气囊实际压力,探讨合理而实用的注气标准。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因呼吸衰竭而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和囊内压测定法组,每组各40例。用气管套管球囊压力专用测量仪(Endotest仪)对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套管、球囊压力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和囊内压测定法组囊内压均随着充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一时间段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相比,囊内压测定法组囊内压最低(均P〈0.05),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同一时间段囊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吸痰前后囊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相比,囊内压测定法组不良事件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囊内压能更好地起到保护患者的作用,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气囊压力 气管套管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精子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1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1g/(kg.d)抗辐灵组、2g/(kg.d)抗辐灵组和4g/(kg.d)抗辐灵组,30mW/cm2微波全身辐射10min,于辐射前7d灌胃给予1、2和4g/(kg.d)抗辐灵水溶液,每天1次,连续14d。分别于停药后6h(辐射后7d)、7d(辐射后14d)、14d(辐射后21d)处死大鼠,SCA精子动态分析系统检测大鼠精子活力参数,HE染色观测精子畸形率。结果30mW/cm2微波辐射后7d,大鼠精子畸形率升高(P〈0.05);停药后6h各剂量药物组精子畸形率较辐射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30mW/cm2微波辐射后14d大鼠精子活动率(AR)和A+B级精子比例明显减少(P〈0.05),D级精子比例明显增加(P〈0.05),精子畸形率增加(P〈0.05)。停药后7d;2和4g/(kg.d)抗辐灵组精子活动率(AR)和A+B级精子比例较辐射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D级精子比例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降低(P〈0.05)。结论30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精子损伤,表现为精子活动率减少和精子畸形率增加,抗辐灵具有明显防治微波辐射损伤的作用。

  • 标签: 中药复方抗辐灵 微波 大鼠 精子 辐射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颅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11—2011—03收治的33例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33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健康教育护理后,痊愈19例,占57.58%;显著进步11例,占33.33%;进步3例,占9.09%。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指导实施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可使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快,恢复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 健康教育
  • 简介: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其间由复杂的韧带和关节囊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承担负重和活动两大功能。膝关节周围骨折和韧带损伤的情况往往非常复杂,治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交通事故伤和运动损伤发病率的增加,膝关节成为高能量损伤常常累及的对象,其功能的重要损伤修复的复杂很自然地要求临床提高膝关节周围损伤的诊治水平。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开展治疗实践的同时,注重临床研究。本期集中发表一组文章,旨在交流经验,引起骨科同道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 标签: 膝关节周围损伤 临床研究 治水 膝关节周围骨折 韧带损伤 交通事故伤
  • 简介: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神经再生(nerve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nerve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nerve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nerve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 标签: 神经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神经导管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浮膝损伤的改良Fraser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8例浮膝损伤患者,男2l例,女7例;年龄18-87岁,平均43岁。将浮膝损伤按改良Fraser分型分为3型:I型,关节外骨折;Ⅱ副,骨折累及股骨远端和(或)胫骨近端关节而;Ⅲ型,合并髌骨骨折。Ⅱ型和Ⅲ型又各自分为2个亚型:ⅡA型,关节内简单骨折;ⅡB型.关节内复杂骨折;ⅢA型,髌骨简单骨折;ⅢB型,髌骨粉碎性骨折。本组I型11例,ⅡA型2例,ⅡB型8例,ⅢA型2例,ⅢB型5例。受伤至内固定于术时问平均为9d(0-17d)。l例患者在受伤当天接受手术治疗;12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15例患者采用石膏托或牵引固定,最终行钢板或髓内钉固定。,未次随访时根据Kalstrom和Olerud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9个月(12-6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Kalstrom和Olerud标准评定疗效:优7例,良13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71.4%。11例I型患昔:优6例,良4例,可1例;2例ⅡA型患者均为良;8例HB型患背:优I例,良4例,可2例,差1例;2例ⅢA型患者:良1例,可1例;5例ⅢB型患者:良2例,可l例,差2例。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感染3例,膝关节不稳2例,膝关节僵硬2例。结论改良Fraser分型有助于外科医牛比较浮膝损伤的治疗结果并判断预后。根据改良Fraser分型,ⅡA型与I型损伤患者效果相当,ⅡB型和Ⅲ型损伤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膝损伤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治疗结果 分型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心脏术后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患者术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目前研究发现术前血β2微球蛋白增高、贫血、围手术期输血、使用ACEI/ARB类药物,术中体外循环、平均动脉压水平,术后血肌酐水平等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最新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生物学指标,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载运蛋白、白细胞介素-6、尿中谷胱甘肽转移酶S等可以为我们早期诊断心脏术后AKI的发生的提供帮助。而一旦出现AKI,选择适当药物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肾功能,改善AKI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脏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生物学标记物 诊断标准 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