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临床疗效、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85例行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例,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的80例作为观察组,开腹胆总管探查术10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手术效果、手术平均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量、结石复发率、残留结石率等临床资料。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统计学差异无明显意义,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胆漏发生率大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再发率、残留结石率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在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术后胆漏几率要明显高于开腹术,在手术平均时间、术后出血量、结石复发率、残留结石率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T管引流术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在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阶段在我院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86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和 B组,各组均为 43例患者。 A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 B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进行治疗。 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 B组, 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的胆瘘、急性胰腺炎、腹腔出血、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B组, 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 B组, 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相比,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结石残留率,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探查应用于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55例)和乙组(55例),甲组患者采用纤维胆道镜+B超肝胆结石手术治疗,乙组患者单纯采用纤维胆道镜肝胆结石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乙组更高,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且甲乙两组患者上述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探查应用于肝胆结石治疗中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升结石清除率,并防止结石复发。

  • 标签: 纤维胆道镜 B超 肝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法,观察组(n=30)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胆总管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1例胆道结石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普通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的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现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间、置入引流管的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3%,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方式有效提升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胆道镜微创 腹腔镜 胆道结石 普通的开腹手术
  • 简介:由于传统经验外科理论和技术的局限性,肝内胆管病变的手术治疗遗留为腹部外科领域跨越世纪的难题,其复杂性主要源自肝内胆管在解剖、生理和病理学改变以及治疗技术上存在的高度“不确定性”。笔者团队集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系统优化和创新胆道外科理论和技术.构建了以可量化、可视化、可控化为基本技术特征的精准胆道外科范式,显著提高了胆道外科实践的“确定性”。精准胆道外科技术体系的创立破解了肝内胆管病变手术治疗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胆道外科从肝外胆道、肝门区胆道向着肝内胆道纵深挺进.迈入了以在肝段水平精准处理肝内胆管病变为标志的胆道外科新时代。

  • 标签: 肝内胆管疾病 肝段 胆道外科 精准外科
  • 简介:摘要恶性胆道梗阻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肝内和(或)肝外不同部位胆道狭窄或闭塞,造成胆汁流出障碍,引起梗阻性黄疸等全身症状的一类疾病。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逐渐成为重要手段,本文就内镜下各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胆道疾病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系列检查,寻找安全有效的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本院116例胆道疾病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行阿托品试验,阳性患者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1.阿托品试验结果示86例阴性,30例阳性;2.动态心电图结果示30例阿托品试验阳性患者中有11例排除病窦综合征,19例患者诊断病窦综合征。结论阿托品试验-动态心电图序贯检查,可准确诊断病窦综合征。

  • 标签: 胆道疾病 阿托品试验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硬化合并胆道结石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道结石患者42例,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与患者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围手术期护理,对治疗前后因感染发生死亡率、腹水、食管胃底破裂以及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1例因发生感染而死亡,感染率为2.3%,2例因非感染死亡,非感染死亡率为4.7%,并发症发生腹水1例,渗血1例,无患者发生食管胃底破裂发生;在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之后,患者满意度较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降低。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肝硬化合并胆道结石手术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肝硬化 胆道结石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胆道疾病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系列检查,寻找安全有效的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本院116例胆道疾病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行阿托品试验,阳性患者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1.阿托品试验结果示86例阴性,30例阳性;2.动态心电图结果示30例阿托品试验阳性患者中有11例排除病窦综合征,19例患者诊断病窦综合征。结论阿托品试验-动态心电图序贯检查,可准确诊断病窦综合征。

  • 标签: 胆道疾病 阿托品试验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在异常子宫出血诊疗中普通诊刮术与宫腔镜探查术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中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诊刮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探查术,回顾分析不同方法对应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疾病主要有妊娠残留、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等,在上述疾病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漏诊率方面,宫腔镜探查术高于普通诊刮术(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宫腔镜治疗后均获得了痊愈。结论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方面,宫腔镜探查术相对于普通诊刮术更具有优势,不仅诊断准确性率高,而且能够在诊断同时实施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探查术 普通诊刮术 异常子宫出血 诊疗分析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肠出血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治疗优势。方法以2007年04月-2017年04月于我院行小肠出血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90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小肠出血手术;观察组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辅助下行小肠出血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0%、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6%、21.1%),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1%),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小肠出血手术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辅助治疗能够发挥极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漏诊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提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小肠出血手术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8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92例胆结石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为治疗方法,而研究组患者,则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法,为治疗方案,并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或是手术结束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等,均为对照组患者较长,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对照组患者较高,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低,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中患者的各项情况,并对治疗中并发症的出现几率进行降低,进一步加强临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与磁共振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32例)与B组(32例),A组患儿给予超声检查,B组给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影像学改变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超声检查更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以及价格实惠的特点,结合肝门区及胆囊组织改变特点,显著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率,其中A组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正确率为97.1%,明显高出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对患者胆囊大小形态及收缩功能、胆道状态、肝脾形态改变进行细致的观察,可极大程度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临床诊断正确率。

  • 标签: 先天性胆道闭锁 超声检查 磁共振胆道水成像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以 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经皮肝胆道镜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 60例 2012年 1月~ 201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 30例)患者则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道镜治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两组对比 P< 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当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 P> 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取石次数、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价值。结论: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经皮肝胆道镜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并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结石清除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肝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需进行胆道结石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术前、术后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60例高龄胆结石患者通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在医务人员精心护理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感染极少,有少数轻度感染通过护理和治疗也及时痊愈。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其中腹部渗血1例(1.67%),抽搐2例(3.33%),小便失禁3例(5.00%),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出现心力衰竭或血液循环障碍等现象。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需要有效的护理,包括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高龄胆道结石患者 腹腔镜手术 护理对策
  • 简介:背景:硬腭黏膜是牙周整形手术中结缔组织瓣的主要来源,其厚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硬腭黏膜厚度,并比较CBCT图像分析法与探查法的测量一致性。方法:共招募30位汉族志愿者,总计300个牙位,使用CBCT图像分析法和探查法分别测量硬腭黏膜厚度,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1)CBCT法测和探查法测得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及第2磨牙的硬腭黏膜厚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随着距离龈缘的距离增加硬腭黏膜逐渐增厚;(3)从尖牙到第2磨牙不断增厚,在尖牙处最薄,到第2磨牙处达到最厚;(4)研究首次测量中国汉族人群硬腭黏膜厚度,并证明探查法与CBCT图像分析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标签: 牙周炎 结缔组织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牙周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以114例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分别采用CT诊断以及MRI诊断方式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114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诊断,其中46例患者为良性,68例患者为恶性,所有受试患者均接受CT诊断以及MRI诊断两种诊断方式进行临床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定位检测准确率的对比上,MRI诊断方式为95.59%,CT诊断方式为92.65%,两种诊断方式对比,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价值;在胆道梗阻的鉴别检出结果中,MRI诊断方式的良性检出率为66.67%,恶性检出率为70.59%;CT诊断方式的良性检出率为81.25%,恶性检出率为82.35%。与MRI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对比,CT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显著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定位检测中CT诊断以及MRI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胆道梗阻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采用CT诊断方式的临床检出率相对更高,因此,为提高胆道梗阻患者良恶性的鉴别检出率,可采用CT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测。

  • 标签: 胆道梗阻 良性 恶性 CT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