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直接肺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经皮导管吸栓、碎栓及溶栓进行治疗并对手术中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结景18例肺动脉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中病人出现气紧、心率慢、血压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都及时给予积极对症处理,病人手术顺利,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对肺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中配合是肺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护理经验,为临床宫腔镜手术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宫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的围期护理实践和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安全可行,认真做好围期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子宫肌瘤病患卵巢功能应用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84例子宫肌瘤病患,均行手术治疗,按照不同式将其分成手术组A与手术组B,均是42例,手术组A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组B应用子宫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手术组A的总有效率是95.2%,手术组B是100.0%,两组相近,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手术组B的雌二醇低于手术组A,孕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雌激素均高于手术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均显著,前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推行。

  • 标签: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全切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于探讨研究针对性护理服务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采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3例腹主动脉瘤疾病患者分别实施以针对性护理,观察31例患者病情变化、瘤体破裂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结果显示,经过覆膜支架植入针对性护理,腹腔主动脉瘤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且无瘤体破裂发生,而且未观察到患者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状态,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有效。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妇产科,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86例(均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有无PAH,将患者分为PAH组和nPA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86例MHD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有36例,发生率为41.86%;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PAH组较nPAH组患者透析龄长,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明显,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及甲状旁腺激素激素(iPTH)水平差异不大(p>0.05);与nPAH组比较,PAH组患者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主肺动脉内径以及瓣膜钙化比例均增高,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AH在MHD患者中发生率较高;2、透龄长、慢性容量负荷过重、贫血以及左心舒缩功能障碍可能是MHD患者并发PAH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及早发现和干预。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86例,对照组患者43例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辛伐他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门静脉分流的少见类型影像表现,为我们日常工作中少见类型的门静脉分流的诊断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23例通过临床证实的门静脉-左肾静脉分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再综合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16例,平均年龄41.23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43.74岁。②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乙肝、肝硬化病史。③影像学特点肝硬化显著,但是常见的侧支循环不明显,通过仔细观察可见脾静脉经过粗大侧枝回流至肾静脉,最终达下静脉。④关于肝硬化侧枝的报道大部分为常见消化道相关静脉侧枝开放。结论①脾-左肾静脉分流绝大部分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且为少发类型侧枝开放。②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为经典的消化道静脉侧枝开放,本篇列举的少见类型侧枝开放患者的消化道侧枝开放情况不一,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脾左深静脉侧枝开放从而缓解了消化道症状。③影像学检查需要行增强或血管造影检查,仔细观察可见脾肾韧带内侧枝开放情况。④关于肝硬化侧枝开放的讨论大部分是消化道侧枝开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动脉瘤介入与开颅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6例脑动脉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脑动脉瘤介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5.79%,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42.11%,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结论与开颅相比,脑动脉瘤介入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术 开颅术 脑动脉瘤 效果
  • 简介:摘要本组42例上颌骨(窦)癌瘤的病例,都未作创面粘膜瓣或皮瓣的修复,均靠粘膜的自然生成修复。方法,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98-2010年间,上颌骨(或窦)癌瘤行上颌骨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2岁,平均54岁,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创面自然生成修复满意,无感染坏死,术后随访12年,除未作放化疗且侵犯部分颅底晚期1例存活3年,41例患者存活均超过5年,8例超过8年,3例超过12年,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600-800ml,38人输血400ml,4人输血600-800ml(包含颈清出血)颈清时作颌外动脉的灌注化疗,部分患者作适度放疗。

  • 标签: 上颌骨,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式子宫切除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腹式组行腹式子宫切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式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应用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且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的60例甲状腺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腔镜下 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癌症病患行甲状腺与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甲状腺癌症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甲状腺和近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与参照组的90.0%(27/30)基本无差异(c?=0.22,P>0.05),但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10.0%(3/30)明显低于参照组50.0%(15/30)(c?=12.40,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症病患行甲状腺与近治疗效果基本上一致,但是近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比较低,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癌症 甲状腺全切术 近全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前列素联合波生坦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使用波生坦进行治疗,观察组(n=30)使用贝前列素联合波生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PAP、SPAP和mP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贝前列素联合波生坦可有效改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且临床应用无明显其他不良反应,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中重度 波生坦 贝前列素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动脉旁路治疗,观察组行腔内介入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5.29±0.68)cm/s、足背动脉中段血流频谱峰值(21.42±3.45)cm/s、踝肱指数(0.86±0.17)均高于对照组的(4.72±0.37)cm/s、(18.42±2.38)cm/s和(0.7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皮肤温度和跛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介入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旁路治疗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镜下甲状腺瘤切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86例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患者,依次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P<0.05);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3±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9±9.2分(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镜下甲状腺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甲状腺瘤切除术 并发症 舒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镜与完全镜下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6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完全镜甲状腺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镜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T3、FT4、TSH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FT3、FT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完全镜甲状腺切除对比,镜辅助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手术时间更短、中出血量更低,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结节 腔镜辅助 完全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15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共计涉及到四种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本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例数最多,为72例,而且年龄相对最小,体质指数最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7例,年龄相对最大,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28例,女性多于男性,还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3例。结论通过本研究调查得出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和肺动脉压力以及肺血管阻力不一致,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多发于女性,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确诊的时候病情相对较重,临床就诊相对较晚,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对来说年龄一般较大,所以临床需要予以重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THA)经临床治疗证实,可以完全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后经听过报道其优异的手术疗效,使得该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与次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切与次切除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切除恢复速度较快,选择式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