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耶氏孢子(Pneumocystisjeroveci,Pj)感染人体后,可导致孢子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长期以来,人们将孢子误认为原虫,将导致人体孢子肺炎的病原体称为"卡氏孢子虫(Pneumocystiscarinii)",

  • 标签: 耶氏肺孢子菌 肺孢子菌肺炎 病原检查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临床特征,识别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诊断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1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CD4+细胞计数均<50cells/ul,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为症状重、体征轻、病情进展快,易并发呼吸衰竭。116例患者中,好转100例(86.2%),死亡16例(13.8%)。结论尽早抗孢子治疗,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氧合下降,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是降低病死率关键。

  • 标签: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 病情特点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泊芬净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的86例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经确诊时间先后分组,常规组43例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研究组43例应用卡泊芬净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70%、74.42%,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LDH、血浆真菌β-(1,3)-D-葡聚糖、PaO2、CD4+计数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O2、BUN、CRE、ALB、AST、ALT、WBC、SaO2等指标对比无异(P>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卡泊芬净 复方磺胺甲噁唑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具体诱发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感染肺炎克雷伯患者,收集其血液、尿液或脓性分泌物等标本,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全部患者感染部位和科室分布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分布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47例,占比为23.50%,下呼吸道46例,占比为23.00%;医院感染分布科室主要为儿科,妇科,产科室,占比分别为31.50%、20.50%和15.50%。结论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感染分布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进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易感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耐药肺炎予以中药治疗的实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耐药肺炎患儿,作为主要观察主体。使用抓阄法分组,分为对照组(29例,西药治疗)和观察组(29例,中药治疗),观察治疗价值。结果(1)对照组75.86%的治疗有效率,较比观察组的96.55%,略低一些,有效率指标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2)对照组的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间、临床体征消失时间较比观察组,均略高一些,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统计学均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耐药肺炎予以中药治疗,疗效好,可缩短患儿疾病的康复时间,因此,临床应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儿童 中药 耐药菌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人,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等功能检测指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功能状态,改善预后。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感染及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感染科及呼吸科的肺炎患者60例,采集其痰液标本、灌洗液标本培养并证实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感染,研究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与非产ESBLs组对比,产ESBLs菌株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对容易产生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住院时间、危重程度(APACHⅡ评分)、侵入性操作(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和机械通气)以及制酸剂与激素的应用均为细菌产ESBLs的高危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产ESBLs对大部分的β内酰胺酶、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类的抗菌药物均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仅有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大于50%,即有效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100.0%)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6%)、头孢哌酮/舒巴坦(59.4%)复合制剂。结论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的敏感率几乎高达100%,因此临床上对于存在产ESBLs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肺炎克雷伯的首选药物应为亚胺培南,其次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尽量减少其他抗菌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克雷伯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出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诊治的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再筛选出同时间段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常规功能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对比两组儿童的功能指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功能指标,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功能检测,可客观评估功能损伤情况,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准确判断。

  • 标签: 支原体肺炎患儿 肺功能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分析该病痰热腑实证病菌分布特点,研究中医证型与病原学关系。方法通过分析我科自2014年7月年至2017年5月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44例,根据风温热病诊断痰热壅并发腑实标准进行辩证,同时送检痰细菌培养,卒中相关性肺炎组较非卒中相关性肺炎组痰热腑实证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在本研究中,痰热腑实为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重要中医病机,与肺炎克雷伯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相关性肺炎 痰热腑实证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某儿童医院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经验性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的肺炎患儿送检呼吸道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674例住院肺炎患儿共送检2431份呼吸道标本,其中培养阳性标本共计1082份,阳性率为44.51%,检出非重复病原93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0株(25.76%),革兰阴性杆菌594株(63.73%),真菌85株(9.12%),革兰阴性球菌13株(1.39%)。年龄分组中,1~3岁组患儿呼吸道标本的阳性检出率(54.47%)最高;就诊科室中,呼吸科的阳性检出率最高(57.3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保持高敏感率;而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率,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嗜麦芽窄食单胞对米诺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结论:该院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标本分离,总体上以革兰阴性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构成比最高的单种病原,1~3岁儿童是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一个群体。定期对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病原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有助于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肺炎病原的流行情况及耐药规律,从而制定最佳的经验治疗方案。

  • 标签: 耐药率 肺炎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孟鲁斯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另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孟鲁斯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出肺活量50%时流速(FEF50)、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指标的变化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FVC、FEF50、MMEF指标均较组内降低(P<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斯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阿奇霉素 孟鲁斯特钠 肺炎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替加环素属于甘酰胺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厌氧菌和革兰阴性等都是替加环素所被抗菌谱覆盖的耐药;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感染重症肺炎的标准剂量是50mg每12h的维持剂量和100mg的负荷剂量;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替加环素会增加重症肺炎的病死率,因此,增加替加环素的用药剂量被逐渐关注。重症多重耐药感染包括有耐碳青霉烯细菌等,往往需要高剂量替加环素才能达到最终治疗效果,以此改善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甚至有时还需要联合其他抗菌药物进行同时治疗。本文以综述形式分析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感染重症肺炎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菌感染 重症肺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2016年在我院小儿科进行治疗的7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0例,试验组患儿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研究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72%(335/350)高于对照组的82.00%(287/350);试验组患儿的FVC(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量)、PEF(呼吸流量峰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功能,提高疗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支气管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调查ICU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送检痰标本病原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ICU患者使用呼吸机者共345人,43人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送检痰培养标本培养出致病菌7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48株,占67.61%,革兰氏阳性17株,占23.94%,真菌6株,占8.45%。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通腑泻方治疗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60例重症肺炎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实施研究观察,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30)、中医组(n=30),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实施通腑泻方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衰竭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通腑泻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

  • 标签: 重症肺炎 通腑泻肺方 胃肠道功能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清热利口服液佐治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西医处理,清热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清热利口服液佐治。比较两组支原体肺炎控制率;体温、咳嗽等消失时间和胸片结果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儿FEV1、FVC两项功能和CRP、PCT两项炎症介质。结果清热利组支原体肺炎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清热利组体温、咳嗽等消失时间和胸片结果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清热利组FEV1、FVC两项功能和CRP、PCT两项炎症介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清热利口服液佐治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症状,降低炎症介质和改善功,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支原体肺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散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接收的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散治疗,对两组腹泻严重程度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在腹泻未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90%,同对照组的57.5%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消失时间、消化不良消失时间以及呕吐消失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而退热时间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过程中,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散治疗方案,不仅能够降低腹泻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肺炎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