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叙事护理策略对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43例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护理措施;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5例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开展叙事护理策略。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第7天末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第7天末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叙事护理策略应用于艾滋病合并孢子肺炎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

  • 标签: 叙事护理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负面情绪
  • 简介:1.1.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优质护理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接诊的68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受试对象,目的抽样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及FEV1%/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重症肺炎患儿功能,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患儿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研究优质护理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接诊的68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受试对象,目的抽样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及FEV1%/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重症肺炎患儿功能,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患儿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展开研究,对患儿在急性期的功能和恢复期的功能实施全面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占预测值的百分比展开分析,探讨患儿不同阶段的功能特点。结果: MPP患儿的 FVC、 FEV1、 PEF、 FEF25、 FEF50、 FEF75、 MMEF75/25等各项指标,在急性期的测量值均显著低于预测值, P<0.01; MPP患儿在恢复期的功能指标测量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要显著高于急性期的对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当其处于急性期时,往往具有典型的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症状;当其处于恢复期时,尽管功能指标会有显著的改善,然而小气道指标依然是关键问题。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功能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0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根据实验护理结果进一步研究观察。结果:实验组患儿康复效果更好。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支气管肺炎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内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内32例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防治对策。结果口咽部和胃部细菌移位、逆向定植、误吸、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某些生理及病理方面的原因是重症监护室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后感染率由7.6%降至4.2%。结论加强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肺炎克雷伯感染的防治,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通过对128株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调查及耐药性分析,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不动杆菌、犬肠埃希;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增高,指出今后应加强病原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生素。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功能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临床检测指标,对评估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考核治疗效果有较高价值。但常规功能检测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因而限制了其在儿科的应用,尤其是对婴幼儿的应用。而潮气呼吸功能检测解决了婴幼儿配合程度低的问题,只需在患儿平静睡眠时即可进行,故该检测方法适用于婴幼儿。目前国关于对婴幼儿肺炎潮气呼吸功能的研究较少。我科2005年1月-2006年5月共完成64例婴幼儿肺炎潮气呼吸功能检测,对协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婴幼儿肺炎 肺功能检测 潮气呼吸 检测指标 护理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康复训练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结果并比较。结果:统计mMRC评分、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功能指标后发现,优势较高的为研究组,参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中采用康复训练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重症肺炎 肺康复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9月-2023年09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实验,随机将其分为均匀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早期康复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能够缩短病人的插管时间,并且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早期肺康复训练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体位管理对于促进功能康复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1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0例患儿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31例患儿加用体位管理干预,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小儿肺炎患儿护理管理后的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体位管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有效的改善功能指标,加速功能的康复进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体位管理 小儿肺炎 肺功能康复 干预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对重症肺炎病人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份住院的80例重症肺炎病人,按住院次序分成两个组,每组均分40人。对照组在ICU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ICU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观察各组病人的呼吸机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8.15±1.26)d,ICU住院天数(10.26±2.16)d,比正常组(12.42±2.18)天(14.25±3.12)天(P<0.05)。观察组中PaO2、PaO2/FiO2分别为(60.41±5.26)kPa、296.34±7.52mmHg(1mmHg=0.133kPa),显著高于对照组(54.23±3.21)kPa、(275.26±8.95)mmHg。所有这些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肺炎病人尽早进行康复方案,可以减少呼吸机呼吸,减少住院天数,提高血气、氧指数,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 标签: 肺复苏 重症肺炎 护理 ICU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相关意义。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6月,止于2023年8月,对比研究7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数组抽签分组(n=35),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临床护理干预。探讨患者(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2)血气指标;(3)功能水平;(4)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数据具有积极的优化效果,(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而言,护理效果更为明确,促进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借鉴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级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实施分级康复护理;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肺炎发生率23.5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肺炎发生率5.88%;且对照组住院时间较观察组明显更长,两组结果经研究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分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一步缩短患者总住院时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分级肺康复护理 预防 脑卒中 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功能指标,给予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9.03-2021.03,例数:100例,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二组患者均施行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间功能指标进行比照。结果:护理前,二组患者用力肺活量差异不明显,P>0.05;施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用力肺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卒中相关性肺炎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总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愈后人群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呼吸训练(三球式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训练(上、下肢运动)、呼吸体操训练等方法,为今后新冠肺炎愈后人群的功能锻炼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功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膜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体外膜氧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未感染组,共计32例,实验组为感染组,共计52例。比较两组的病原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病原菌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12例及铜绿假单胞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膜氧合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氧合辅助时间。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性颅脑外伤合并铜绿假单胞感染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6医院治疗的25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发热4~18d,平均(7.9±3.2)d;住院时间20~58d,平均(31.4±9.98)d。结论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严格无菌操作和病室的消毒隔离是闭合性颅脑外伤合并铜绿假单胞感染性肺炎患者的护理重点。

  • 标签: 颅脑外伤 铜绿假单胞菌 肺部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