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历史和社会需求的原因,我国护理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多个层次,通过对各层次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从教育对象、管理体制、培养目标、社会功能等多个力。面分析不同层次护理教育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势,为促进我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比较
  • 简介: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人,护理专业层次起点和学生的文化素质、理解力、顿悟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员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等被动的学习模式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在专本连读和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选择性地开展了PBL教学法的尝试。经对比发现,PBL教学显示了其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BL教学法 层次教育 《护理学基础》 学生参与 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
  • 简介:自1983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其间护理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但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对学科的性质及不同层次教育的要求并未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护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服务内容及方式决定了护理教育应有自身的定位与特色。

  • 标签: 高等护理教育 学科建设 征文 专题 中华 中等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次阶梯式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T2DM)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经抽签法选取80例T2DM患者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开展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开展分层次阶梯式健康教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另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估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次阶梯式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T2DM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而有效稳定其血糖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分层次阶梯式健康教育 血糖控制 自护能力
  • 简介:目的调查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现状,为护理教育者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的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问卷,对武汉市4所不同层次的594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总分为(3.42±0.6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体验(3.89±0.80)分、对护理专业的认识(3.64±0.75)分、个人学习习惯(3.13±0.80)分、学习兴趣(3.08±0.85)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态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本、大专、一本、二本。护理本科生学习态度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专科生在学习体验、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学习习惯维度上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整体呈积极倾向,有较高的学习体验,但学习兴趣一般;三本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最强,二本院校学生最弱。

  • 标签: 学生 护理 学习 态度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3月本院医护人员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55例)和对照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护理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服务,病区管理,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采用分层次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临床护理管理 实施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7—12月,将解放军第81医院的120名护理人员按照1:3:6的比例分成3个层次: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采用分层次管理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评价并比较分层次管理法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的评分。结果分层次管理法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分层次管理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保证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护理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临床护理 综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月我院的9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名)和观察组(n=48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进行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水平、护理态度以及病区管理和出错率以及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次培训在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无转岗、离职意向的88名护理人员,设置1~5级分层标准,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基础能力、基础知识储备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考核。 结果:分层次培训后考核人员基础理论、操作技术、服务水平、紧急应对评分,以及角色认知感、自我效力感和团体荣誉感评分均显著大于分层次培训前(p值<0.05)。 结论:分层次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水平,增加护理人员的自我较能感。

  • 标签: 护士 分层次 培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肺复苏中急诊中分层次护理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3月-2022.1期间100例患者分为50例一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后,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分层次护理(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88.00% ,且存活患者APACHE II(16.40±5.14)分、GCS(8.89±1.84)分,比对照组(19.87±6.45)分(7.78±2.15)分显优,同时患者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93.18%,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心肺复苏 分层次护理心跳呼吸骤停 满意度
  • 简介:某病房收住了一位患轻度脑梗塞的老干部,护士出于对他的爱护,将其安置在单独套间,门外挂着“谢绝探视”的牌子,门口有专人把守,每日由专职护士照顾。1个月后患者因脑梗塞引起的症状基本消除,却出现了动作失调、思维混乱、生活不能自理等类似老年性痴呆的症状。经心理医生检查,确认为典型的“活动剥夺”症,建议指导患者自理,让其自由活动和会客,不久患者康复出院。从哲学角度来看,此案例中的护士在思想方法上违反了反向的层次渐进性思维原则,而这也正是本期要讨论的哲学思维原则。

  • 标签: 临床护理 专职护士 脑梗 老年性痴呆 动作失调 副主任护师
  • 简介:目的探讨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分层次培训管理实践的效果.方法通过调研儿科护士培训需求,制订各级护士培训手册,健全在职教育课程设置,实施临床专业能力评价,完善临床专业能力进阶审核程序.结果培训后护士的技术操作、护理理论和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均提高、全院护理质量及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有助于儿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 标签: 能级进阶模式 分层次培训 管理
  • 简介:为了适应军队卫勤保障准备和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临床实习护生的培训与考核,做好护生由学校到临床的岗前过渡工作,才能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能担当起双重责任的合格护士。我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有关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培训与考核的一些方法,并且在教学与带教思路上也有所拓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士 军队医院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采取层次化培训对其职业暴露发生率影响作用。方法:于2022年1月至同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63名工作人员实施专业培训,培训方式采取层次化培训,做效果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知识认知情况,行考核可见经培训后认知情况较良好(P<0.05),职业暴露发生率汇总,行比对后显示培训后发生率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培训,层次化培训的开展,可有效管控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促进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知识认知提高。

  • 标签: 层次化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暴露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应用需要层次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并分别实施传统护理和层次护理,通过观察患者间疾病状况,以此分析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卵巢囊肿 层次护理 临床效果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骨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位,其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科室,具有病情复杂、就诊量大等特点,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其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就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但常规培训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骨科护士培养方法。分层次培养的推行有效改善了常规培训的不足,其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多样化的培养,保障了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有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将对骨科护士分层次培养的相关内容予以综述,以促进护理质量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骨科 护士 分层次培养 护理质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应用木桶理论,更好地提升护理人员培训质量。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 20 年 3 月~ 20 20 年 4 月 于本院工作的护士 作为研究的对象, 共计 40 人。在培训中则应用木桶理论开展护士分层级培训,分析该培训措施的应用成效。 结果: 从 分层级护理培训中看,责任制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好,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有明显提升。在护理前个人能力考核中,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平均分分别为( 85.6±3.1 )分和( 88.4±3.2 )分,在培训后,则分别为( 92.3±1.9 )分和( 93.5±1.8 )分。与此同时,在进行护理培训满意度的调查中, 40 名护理人员的总评价分数为( 90.6±3.3 )分,并表示对培训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 采用 木桶理论进行护士人员分层级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有助于个人护理能力提升。

  • 标签: 木桶理论 护士分层次培训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次护理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参加实习的 60名护理实习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30名和对照组 30名,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则采取分层次护理教学。结果:两组实习生通过教学后,研究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素质修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采取分层次护理教学,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次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 管理 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次理论对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影响,引导脑梗死患者采取正确的医学应对方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层次理论护理实验组和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医学应对问卷(MCMQ)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应用层次理论实验组较常规组患者采取“面对”“回避”和“屈服”三个量表得分均值的改善更为明显;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层次理论 脑梗死 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