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总结下肢骨折早期发现下肢静脉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健康宣教。认为护理上需有新的病情观察方法,对脉搏减弱、血液高凝、血栓评分高的患者早期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是早期发现DVT的关键;建立一套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疾病的好转或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下肢 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DVT患者随机(非盲法)分为实验组(n=36)及对照组(n=42)。实验组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大腿围差、小腿围差、住院天数、护理差错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治疗后大、小腿围差、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1例并发肺动脉栓塞、2例发生穿刺点渗血,对照组1例肺动脉栓塞、2例穿刺点渗血、2例牙龈出血、1例导管移位,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无护理差错发生,对照组中4例患者发生溶栓管连接管滑脱发生出血、导管阻塞(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达(95.50±1.52)分,对照组(92.64±1.9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发挥责任护士主体作用,给予DVT患者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责任制整体护理 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临床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静脉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AutarDVT风险评估表对21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干预,同时进行DVT监测,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5.56%;术后24h高风险组患者DVT发生率高于低、中风险组(P〈0.05)。结论:高风险患者的发病率高于低、中风险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 标签: 风险评估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抗栓泵与压力带对剖宫产手术产妇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5例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单纯压力带组和抗栓泵+压力带组,比较三组产妇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四项和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术后D-二聚体浓度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内,单纯压力带组和抗栓泵+压力带组术后D-二聚体下降,其次三组凝血指标术后有所差异,单纯压力带组和抗栓泵+压力带组下肢静脉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抗栓泵联合压力带使用能改善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剖腹产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且其为机械性方法,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抗栓泵 压力带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术后应用间歇性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2例行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翻身、按摩、活动双下肢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气压泵进行双下肢气压治疗。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患者静脉形成发生率、静脉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疼痛、肿胀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静脉形成,观察组静脉栓子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栓子大小在2mm左右可自行吸收栓子,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前列腺增生手术的老年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气压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静脉置管导管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血液透析后应用肝素封管,试验组应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观察两组封管后相关化验指标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化验指标数据封管后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试验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能够增加患者透析血流量,降低静脉压,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素 尿激酶 血液透析 长期留置导管
  • 简介:静脉插管因其具备保留时间长、品种多、导管弹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1]。但颈静脉导管存在插管位置贴近面颊、不方便固定、易滑脱、病人洗脸睡觉均会不小心会碰到等弊端。颈静脉插管作为维持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通路,导管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颈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将固定插管的带子绑在病人的额头上,病人常被困扰的彻夜难眠。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静脉插管 固定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对静脉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选择2014年4月1—30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就职的临床护士108名,在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静脉化疗的相关知识与掌握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护士对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不同护龄、学历护士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职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护士对静脉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特别是低护龄和学历偏低的护士,需要加强静脉化疗相关知识培训,以确保静脉化疗的安全。

  • 标签: 护士 化疗知识 调查
  • 简介:静脉输注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输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肺循环疾病认识的增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ornicthromboembolicpulmonaryhypertension,CTEPH)作为PH分类中的一大类,也备受瞩目。CTEPH以管腔内血栓机化和纤维性狭窄或肺动脉分支完全闭塞为特征,并最终引起肺阻力增加,引起右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1-3]。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观察 护理
  • 简介:总结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区域组长岗位设置与管理体会。结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工作特点,在原护士长和责任组长为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设区域组长岗位,实施岗位管理,发挥区域组长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区域巡回、沟通协调和环境物品管理等功能。2年来,通过区域组长的细节管理,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中每日第一批药物的配置时间全程缩短600~800min;药品配置错误发生件数由2012年平均82起/月下降为2013年35起/月;护理人员无菌配置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日首批药物准时出仓率达到100%;提高了药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提升了区域组长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区域组长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50例患者,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本组患者置管全部成功,成功率100%。各类胸腔积液引流至〈50ml/24h后拔管。导管置管时间3~60d,平均(9.23±0.69)d。患者置管期间局部无不适,疼痛明显减轻,无并发症发生,置管活动方便,引流效果满意。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取代常规的穿刺抽液,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且患者易于接受,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闭式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0例行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结果360例行静脉穿刺患儿,静脉穿刺不成功率为22.2%(80/360),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儿因素(42.1%),操作者因素(29.4%),家长因素(18.1%)和环境因素(10.4%)。结论选择合适的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技巧,营造良好治疗环境和做好心理疏导等对策,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患者 静脉穿刺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PICC置管前超声探查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脑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操作方法基础上给予置管前行超声探查颈内静脉。观察比较2组脑出血患者PICC操作时间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入PICC后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置入PICC的脑出血患者置管前行超声探查颈内静脉,并对颈内静脉进行体表定位便于PICC送管时助手按压颈内静脉,可有效预防PICC操作时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并减少置管操作时间。

  • 标签: 超声探查 PICC 导管异位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危重症病人中心静脉置管堵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查阅本院重症监护室(ICU)67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病历及护理记录,分析总结导管堵塞预防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5例病人发生导管堵塞,其中3例用肝素稀释液缓慢溶解取得满意效果,其余2例因未能及时发现导管堵塞,用肝素稀释液缓慢溶解无效拔管。[结论]根据中心静脉置管堵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堵塞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头皮静脉采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200例新生儿按单双月采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双月采血为对照组,行足改良式足跟采血采集血标本;单月采血为观察组,行头皮静脉采血采集血标本。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采血时间、疼痛评分、采血部位瘀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送检合格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头皮静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提高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及血样本合格率,减轻患儿疼痛,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疾病筛查 新生儿 静脉采血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动静脉畸形栓塞病人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栓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病人腰酸背痛、失眠、紧张恐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舒适护理 血管内栓塞
  • 简介:总结1例骨肿瘤患儿行手术切开头静脉解除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经验。拔管前对拔管困难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试行缓慢拔出导管10cm后有阻力,导管回缩,防止导管发生断裂,勿强行拔管。轻轻按摩上臂10~15min后再试拔管,拔管仍有阻力,在上臂局部用热毛巾湿敷30min,解除血管痉挛。经试行拔管失败,行右上臂手术切开头静脉,分离头静脉管壁,顺利拔出导管,导管完好无断裂。拔管后给予抬高肢体,抗菌药物静脉输注3d,术后患儿无发热、切口无渗血,前臂无肿胀,末梢血液循环好,切口愈合良好。

  • 标签: PICC 拔管困难 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学龄期患儿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40例初次注射的学龄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按利多卡因的浓度分为0.5%组、1.0%组、1.5%组、2.0%组各30例,各组穿刺处皮肤先用利多卡因局部喷涂、再用75%乙醇喷涂后进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好于对照组。0.5%组与1.0%、1.5%、2.0%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其中0.5%组与1.0%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0%发生不良反应4例。结论利多卡因局部喷涂可有效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所致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对学龄期患儿静脉穿刺采用有效浓度1.0%~1.5%的利多卡因为宜。

  • 标签: 利多卡因 学龄期儿童 静脉穿刺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