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静脉-静脉液滤过(CVVH)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5天两组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血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t=6.9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提示生长抑素有益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观察组炎性指标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5),联合治疗在清除炎性介质保护组织器官发挥作用。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指标中的禁食、住院、腹痛、腹胀、发热的天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P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向危重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恢复率。

  • 标签: 生长抑素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内瘘穿刺针穿刺靠近血栓部位的内瘘静脉端,经内瘘穿刺导管间断注入尿激酶;另选外周静脉缓慢滴注肝素盐水。两者联合治疗血栓形成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本组52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4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6.9%;治疗时间为0.5~4h,平均治疗时间2h。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降低了患者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风险。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尿激酶 肝素钠 溶栓治疗
  • 简介:在我国成年人中,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高达20%,患病人群超过2亿。然而一项涉及9.5万人的调查显示,每6名患者中仅有2人主动求诊。初期患者和皮下脂肪厚的患者较易出现"隐藏性"静脉曲张,约有15%"隐藏性"患者在确诊时已情况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人在长时间站立后,静脉液回流发生困难,下肢静脉内的压力增高,静脉扩张,瓣膜产生闭锁不全所政。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初期患者 患病人群 皮下脂肪 血液回流 静脉扩张
  • 简介: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方法2000例留观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对输液患儿头部固定方法、输液贴粘贴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如何保护输液部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仍沿用传统的输液贴粘贴方法,对输液部位保护不予干预,顺其家属自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成功的原因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失败者23例,对照组62例;对输液部位保护不利致输液失败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3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固定患儿头部,改进输液贴粘贴方法及加强对输液部位的保护,可减少静脉穿刺失败及输液过程中因穿刺针完全或部分穿透血管壁、移位,而导致的药液渗漏和脱针,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小儿 穿刺输液 输液贴 |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入院,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术,同时血栓弹力图检测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增加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1次/d。1个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示二磷酸腺苷的抑制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复查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流通畅。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血栓通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Rb1、Rd和三七皂苷R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YMC-PackPro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结果测得三七皂苷R1在50.10-501.00ng、人参皂苷Rg1在151.02-1510.20ng、人参皂苷Re在32.01-302.10ng、人参皂苷Rb1在102.23-1022.30ng、人参皂苷Rd在16.32-163.2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收回率在95%-105%之间。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血栓通胶囊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 复方血栓通胶囊 人参皂苷
  • 简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静脉用药时,在针头穿刺皮塞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切割的作用,时有落屑现象发生。当落屑漂浮于已配置的成品输液用药中时,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产生对治疗的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严重时,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肺动脉高压、肉芽肿等[1]。因此,控制和减少落屑的发生,对于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落屑 配置中心 不信任感 不溶性微粒 医患纠纷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了解中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中抗肿瘤药不合理应用情况,为提高抗肿瘤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9月的抗肿瘤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归类、汇总分析。结果:在审核的269958例抗肿瘤药医嘱中,有855例用药不合理,占0.09%。抗肿瘤药的不合理应用主要体现在溶剂、给药速度、给药途径、用药顺序不合理等方面。结论:药师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医嘱的审核,建立合理用药规范,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讨论用药方案,保证药品的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湿敷用于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治疗心律失常并发静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组(DM组)、硫酸镁组(S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其中DM组使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100ml甲硝唑注射液中湿敷患处,S组使用25%硫酸镁注射液湿敷患处,C组使用生理盐水湿敷患处。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即刻(T0)、治疗后24h(T1)、48h(T2)、72h(T3)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DM组、S组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C组,且DM组的显效率高于S组(P〈0.05);T1~T3时点DM组、S组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DM组的VAS评分低于S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湿敷对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所致的静脉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地塞米松 甲硝唑
  • 简介:目的: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建立家兔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euticphlebitis,CP)模型。方法:4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0.01%VCR组和0.02%VCR组,每组14只,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0.9%NaCl注射液2ml/kg、0.01%VCR0.2mg/kg和0.02%VCR0.2mg/kg。根据给药速度不同(左耳12ml/h、右耳6ml/h),每组又分为A、B两个亚组。用数字皮温计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兔耳缘皮温;肉眼观察外观变化,并根据严重程度记分。于给药后48、96h随机各取7只家兔处死。取耳缘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记录每个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分值,并计算每个标本炎症反应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兔耳皮温在给药后12h开始下降,变化可持续到给药后48h,甚至84h(P〈0.01,P〈0.05)。注射局部肉眼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相同浓度的VCR,注射速度慢比注射速度快引起的CP更严重,而注射速度相同时,低浓度VCR引起的CP比高浓度严重。结论:兔耳缘静脉以6ml/h注射0.01%VCR0.2mg/kg建立的CP最严重。

  • 标签: 长春新碱 化疗药物 静脉炎 家兔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30日(2季度)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了监测分析,提出了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并于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0日(4季度)落实实施该管理模式,比较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应用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26.47%)与第2季度(28.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4.37‰)与第2季度(5.10‰)相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执行依从性统计:第2季度总达标率显著低于第4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应用于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执行依从性,应推广使用该管理模式。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
  • 简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在2007年由德国医生Schlitt首先实施的新术式,该术式主要针对的是巨大肝脏肿瘤和肝脏多发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余肝体积不足的病例而设计的[1]。手术分2次进行,首次完成左右半肝的离断,将拟切除的肝脏门静脉系统完全解剖阻断,同时保留该部分肝脏的动脉以及静脉系统,从而达到保留肝脏的再生目的,在保留肝脏再生、

  • 标签: 静脉结扎 肝切除术 肾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 静脉系统 德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