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护理部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6名护士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双盲法将上述护士分为一般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和控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模式)。对两组护士在风险控制和各类风险事件处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护士,患者对控制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更高,控制组护士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数量较少,在对两组护士的考核中发现控制组护士包括风险意识在内的评分均高于一般组护士(P<0.05)。结论:研究发现医院人流量较大,患者数量较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人因素以及医院因素容易导致跌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护理管理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诊患儿进行病情危重程度预警评估时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后对急诊工作的价值影响。方法:将360例急诊患儿以对照组(普通患儿)和研究组(急诊患儿)区分,均使用PEWS评分,对比两组评分结果,了解不同评分的患儿PICU入住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评分≥4分PICU入住率、病死率最高,住院时间最长。结论:将PEWS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预警评估中,能够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与了解,便于医护人员更好的判断、制定后续的干预措施,可行性较高。

  • 标签: 急诊 病情危重程度预警评估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 简介:摘要:骨科患者的风险预警与安全管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鉴于骨科手术等治疗方式可能涉及一定的风险,对患者的安全进行有效管理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风险以及可能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骨科患者的风险预警与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骨科患者 风险预警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心血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质量,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通过选取了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护理的不良事件以及手术后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成立内部安全管理的小组,负责全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全员的监督工作。通过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期间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实施风险预警监控之后,实验组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下降,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预警监控管理应用于心血管科室,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控制的质量,有效预防了护理不良事件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 风险 预警 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急症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为常见,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稳定性斑块可不产生任何症状或仅有劳力心绞痛,而不稳定斑块可导致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若不积极治疗,易导致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警,防治
  • 简介:我院是我市基层惟一的二级甲等达标医院,接诊疑难危煎病人比较多,临床开展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手术都推行重大手术逐级审批把关制度。如何面对疑难复杂、风险性较大的临未护理问题。2003年以来,我科首批推出护理工作预警报告制度,对因病情发展可能发生的护理并发症或可能引发的纠纷进行提前警示和积极干预,极大地减少了护患矛盾,为强化护理深度管理和质量控制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问题 预警 重大手术 护理并发症 二级甲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6月我院 ICU收治患者 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 43例、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 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 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 P<0.05);观察组患者 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 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可作为 ICU患者风险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患者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可作为ICU患者风险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骨科临床护理是一个涉及诸多复杂医疗环节的领域,从术前术后的护理、康复训练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骨科护理风险的有效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骨科临床护理风险,探讨其预警指标及量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科临床护理 预警指标 量化管理
  • 简介:产科危重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预警评估,实现及时救治,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病死率,临床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危重孕产妇的定义、判定标准、产科危重症预警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旨在为护士早期对产科危重症患者进行预警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产科 危重孕产妇 预警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住院的 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3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警评分。比较两组 ICU在入院时的并发症以及 ICU住院和住院时间。结果: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在观察组明显著低于对照( P<0.05);观察组患者 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低( P<0.05)。结论:预警评分在 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为了在医疗护理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的要旨,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与事故的发生率,将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从以往单纯被动处理医疗护理事故、纠纷的事后式管理模式逐步向“预警防范与积极干预”的前馈控制管理模式转变,我院根据临床管理实际情况,制订了“医疗护理安全预警、监测、防范机制”(以下简称为机制),于2005年6月运用于护理管理活动中,取得良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医疗护理安全 预警 监测 医疗护理差错 控制管理模式 护理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诊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39例选择常规管理的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剩下39例患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干预的设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44%),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观察组出现接诊分诊不明确、缺失急救药品、接诊病人突发休克、急诊护理错误发生率上更低,p<0.05。结论:将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护理融入急诊室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早期预警评分 常规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pews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97名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 = 47)和观察组(n = 50),采用观察组常规护理模式,采用预警说明指导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观察精度还分析了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用pews的态度。结果:观察组观察儿童健康状况的准确度、早期识别率、病历分数、绝育隔离质量分数、基本护理质量分数、病房护理质量管理分数、医生和护士满意度提高保健提供者,特别是年轻的保健提供者,对人口和健康调查提供的临床护理的方向持积极态度。结论:在医院照顾重病儿童时使用早期预警说明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有效减少事故风险,并促进儿童的身体康复。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临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究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临床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为目的,并将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缓解)时间、药物副作用、炎症指标等作为数据支持。方法 按照对比干预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在2022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医诊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盲选均分为两组,后对组间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儿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咳嗽、发热等临床表征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且优于对照组,同时本组仅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占比率2/50(4.00%),远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 预警护理干预方案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上、炎症水平的改善上、药物副作用的控制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故建议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多采纳、实践。

  • 标签: 预警护理 支原体肺炎 不良反应 炎症指标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3例,在其静脉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也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静脉治疗 预警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全面评估预警体系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00例实行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全面评估预警体系护理风险管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差别较大(P<0.05)。 实验组中有31例患者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对照组中有 51例患者出现护理安全事件,比较差别较大 (P<0.05)。实验组中有 5例患者出现护理纠纷投诉,对照组中有 12例患者出现护理纠纷投诉,差别较大( P<0.05)。 结论: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使用全面评估预警体系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面评估 预警体系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12月34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进行动态的MEW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的收缩压、心率、呼吸、意识评分及体温,瞳孔,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MEWS分值以及评分后所给予的医疗护理干预,研究的终点是住院患者的转归即好转、治愈、死亡。结果不同分数段MEWS评分(0-3分、4-6分、7-9分、〉10分)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评分值增加,患者病死率增高;当MEWS评分≥3分时,病情变化最快,当MEWS评分≥6分时,致残率较高,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论MEWS可早期快速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危重症早期预警工具。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脑卒中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三级预警系统预防产后出血的实践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前收治的45例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预防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后开展三级预警系统的5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以及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平均次数;对两个时间段各随机抽取1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问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以及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平均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三级预警系统 产后出血 预防价值 实践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