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急症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为常见,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稳定性斑块可不产生任何症状或仅有劳力心绞痛,而不稳定斑块可导致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若不积极治疗,易导致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警,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究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临床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为目的,并将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缓解)时间、药物副作用、炎症指标等作为数据支持。方法 按照对比干预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在2022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医诊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盲选均分为两组,后对组间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儿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咳嗽、发热等临床表征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且优于对照组,同时本组仅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占比率2/50(4.00%),远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 预警护理干预方案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上、炎症水平的改善上、药物副作用的控制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故建议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多采纳、实践。

  • 标签: 预警护理 支原体肺炎 不良反应 炎症指标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3例,在其静脉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也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静脉治疗 预警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车祸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急诊车祸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监护方案,观察组采用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车祸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内,接受过急性脑梗死手术的病例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将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行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并不加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能够有效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卧床的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风险 预警护理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分为护理组(n=30)和对照组(n=30)。护理组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干预在胃肠外科手术后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警性护理干预 胃肠外科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结直肠癌患者及照顾者造口护理的预警教育措施及效果。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一组内36例患者,并在对照组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实施预警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配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评估比较了两组患者及照顾者的护理配合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其次,也统计比较了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及照顾者在造口护理中实施预警教育有助于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结直肠癌 造口护理 预警教育 配合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重症患者实施压疮风险预警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院观察的90例重症患者进行分析,样本收取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计算机分组后各占45例患者,实验组经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对照组经常规护理,研究数据有压疮愈合周期、换药次数、压疮发生率以及血清指标变化。结果:IL-6以及IL-10均以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愈合周期以及换药次数均以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中实施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后有利于减少压疮风险,提升患者的愈合效率,减少换药次数,保证患者的躯体状态。

  • 标签: 重症患者 压力性损伤 压疮风险预警 压疮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出现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风险预警 精细化 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22.02~2022.08,纳入我院在此期间就诊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60例,以双盲法分组形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30例,前后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警性护理干预,比对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3.33%)低于对照组,且其术后康复时间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预警性护理干预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不仅可以减少该类患者术后并发症,还可以促进其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并发症 预警性护理干预 胃肠外科手术 排便时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风险预警护理与营干预联合用于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45名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20例)与干预组(25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对干预组则采用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症状和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症状好转时间及营养状况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更低, 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可以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明显的缓解,促进营养状态的改善,是一种非常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方案。

  • 标签: 风险预警护理 新生儿肺炎 营养干预
  • 作者: 刘慧茹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 简介:目的:探析预警预控理念下护理干预在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筛选并统计在笔者所在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看诊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66例开展本次研究,主要依据病患就诊时病例尾号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基础组病人在透析治疗期间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方式,探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间病人干预效果。结果:探究组与基础组病人透析后1个月、3个月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03%、21.21%和9.09%、33.33%,且探究组病人对服务满意度评价为96.96%较基础组69.69%大幅度升高,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期间联合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并发症发生几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有推荐价值。

  • 标签: 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透析;相关低血压;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护理标识结合改良预警评分系统的作用。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科静配中心工作的护士共计30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标识管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标识基础上结合了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的护理差错事故。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1.67%、核对错误发生率为2.67%、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为0.67%,对照组护理人员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5.00%、核对错误发生率为6.67%、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为3.33%,实验组错误的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践证明,护理标识结合改良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提高静配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 改良预警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中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2022年7月至2023年我院8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将两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和住院时间,另外还可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患儿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绿色通道 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警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预防压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神经外科重症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预警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人数和风险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预警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 标签: 预警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预防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中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2022年7月至2023年我院8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将两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和住院时间,另外还可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患儿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绿色通道 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预警评分(MEWS)结合临床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MEWS+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pCI发生率、AMI复发率、患者对AMI知识的良好掌握率和完全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时间、急诊治疗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预警评分(MEWS)结合临床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MEWS+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pCI发生率、AMI复发率、患者对AMI知识的良好掌握率和完全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时间、急诊治疗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五色预警技术结合连续细致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期间收治的98例高危妊娠产妇,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9例)以及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五色预警技术结合连续细致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以下指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产妇实行五色预警技术结合连续细致护理,能显著提高产妇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五色预警技术 连续细致护理 高危妊娠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