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肝外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肝外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99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9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0.1%。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处理肝外伤的主要原则。对病情轻,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必须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指征。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及术后观察都应警惕有合并伤的可能。

  • 标签: 肝外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严重腹部多发伤的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8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1例,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结合病史、体检、腹腔穿刺、腹部彩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为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快速有效止血、术中探查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腹部损伤 严重多发伤 诊断
  • 简介:本文回顾总结小儿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6例。及时诊断,早期腰穿放清血性脑脊液,高压氧,甘露醇及尼莫地平治疗,6例患儿意识恢复正常,肌力恢复至4~5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9岁,平均3岁半。6例均为跌倒致伤,枕部着地4例,颞部2例。

  • 标签: 血性脑脊液 大面积脑梗塞 尼莫地平 高压氧治疗 外伤性 甘露醇
  • 简介:目的:总结急诊科如何更加专业化处置手外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处置、收治的2462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断指/断肢共812个指/肢体,术后存活739例,再植手术存活率91.0%,术后34例感染,其他患指/肢一期愈合。结论:急诊科早期、正确、专业化处置手外伤对于后续进一步治疗以及手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外伤 急诊 治疗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26岁,于1999年11月14日8PM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小时被行人在路边发现,见其全身多处伤口流血、人事不省,由警察送入医院.患者近十余年长期吸毒.查体:脉搏微弱数不清,R34次/分,BP为0,昏迷.形体消瘦,全身皮肤粘膜苍白,双侧腹股沟及四肢布满针眼瘢痕及硬结.

  • 标签: 严重伤 休克抢救 伤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用微量泵静脉注射高浓度钾对54例严重低血钾症患者进行补钾治疗.结果:全部病例48小时内纠正低钾,没有不良反应.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确切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氯化钾 微量泵 注射治疗 低钾血症 临床资料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头痛54例,意识障碍29例,呕吐29例,抽搐14例,失语11例,肢瘫12例,视乳头水肿8例,脑疝5例。影像学显示梗塞位于内囊29例,放射冠区12例,颞叶9例,额叶5例,丘脑、豆状核和脑干各2例,枕叶和小脑各1例,多发6例。治疗结果按GOS分级:良好35例,中残1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能够对外伤性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及早诊断、正确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脑 损伤 脑梗塞
  • 简介:严重鼻出血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生命[1].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鼻腔填塞法或血管结扎治疗,随着介人放射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用血管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我科从1993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栓塞治疗严重出血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严重鼻出血 减影 影血管
  • 简介:1999年~2000年我科先后收治了2例因外伤性骨折导致视力骤然下降病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变例 外伤性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例颅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占66.67%;有效7例,占23.33%;无效3例,占10.0%;临床治疗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早期诊断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视力永久性减退或者失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视神经损伤 诊治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注射氨茶碱致严重心律失常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2例静脉注射氨茶碱致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注射氨茶碱诱发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8例,心房扑动和纤颤各2例.结论:氨茶碱的有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常规剂量甚至小剂量注射氨茶碱也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应提高警惕.

  • 标签: 氨茶碱 静脉注射 严重心律失常 常规剂量 有效治疗 回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结肠、直肠破裂等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期间113例结肠、直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确诊103例,110例结肠、直肠破裂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中应用全胃肠道灌洗,腹腔清创,术后上下双管减压,结合营养评估营养支持,限制性液体复苏,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结肠、直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结肠 直肠 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h、48h、72h、1周PMNs捌亡率的变化及1周内病夕匕率,并与C组(健康者,n=10)比较.结果:创伤病人人院时、24h及48h外周PMNs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各时点PMNs凋亡率均明显低下A组(P〈0.05),B组1周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外周PMNs凋亡显著抑制,PMNs凋亡率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创伤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Ⅲ级和Ⅳ级的脾部分切除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9年9月行脾部分切除术保脾16例(Ⅲ级14例,Ⅳ级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脾破裂脾部分切除术后均恢复,保留脾存活好.结论:Ⅲ级及部分Ⅳ级的脾破裂在掌握适应症及熟练掌握保脾技术下行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脾部分切除术 回顾性分析 熟练掌握 切除术后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诊面部外伤与手术中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处理方法,使患者面部功能和形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在急诊面部外伤处理中,应用整形外科学原则和技术治疗面部急诊外伤患者,做好对照与随访。结果: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处理的38例患者伤口及创面均I期愈合,随访未发生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在面部外伤的急诊处理中,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修复伤口、恢复面部功能及形态。

  • 标签: 面部外伤 整形 美容 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对所有严重创伤患者的进行急诊手术,控制患者的出血量与污染,并给予创伤患者液体复苏,纠正患者休克等情况,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后方可给予手术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患者治愈出院,救治总成功率为90.56%,有7例死亡,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总死亡率为9.44%。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严格按照损伤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救治方法,在复苏的同时及时给予出血与污染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8例,其中BuntainCT分级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10例。其中18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结果:44例顺利完成镜下止血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68.4min。4例因术中出血过多或怀疑合并其它大血管损伤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出院时间:30例单纯脾破裂6—14d。有合并伤18例12—43d。结论:腹腔镜下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切实可行。适用于BuntainCT分级Ⅰ~Ⅲ型脾脏损伤且无严重合并伤的患者。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脾脏 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腰丛 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