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死亡的原因影响因素,前瞻性研究渗透式健康教育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维持透析患者常见死亡影响因素及年死亡,从2013年开始给予渗透式健康教育,分析接受渗透式健康教育对患者年死亡的影响。结果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的年死亡分别为17.00%﹑13.79%及8.33%,经医学统计学检验,渗透式健康教育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因素复杂,给予渗透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渗透式健康教育 死亡率 死亡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ICU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我院ICU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包括ICU的科学设计、布局;人员和设备的合理配置;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监控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环境、人员和病人的科学管理.观察ICU危重病人各种院感发生变化,并与以前ICU内院感发生比较.结果:实验组气管导管留置病人呼吸道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vs34.36%P<0.01),实验组血管相关性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5.56%P<0.05),实验组泌尿道相关性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13.92%vs34.36%P<0.01).结论:ICU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降低呼吸道、泌尿道、及血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ICU危重病人 规范化 建设与管理 医院感染 相关性感染 感染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创伤死亡的1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刀刺伤是主要的致伤因素,以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的创伤大多数为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及休克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创伤事故的关键;加强院内及院外急救,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创伤 死亡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本院孕产妇死亡原因和降低死亡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2005年42例孕产妇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死因中产科出血28例,妊高征、羊水栓塞各4例,合并重症心脏病、肝炎各3例。结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出血,防治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至关重要。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率 防治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5年创伤院前死亡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创伤院前主要致死原因是交通伤(73.3%),其次是坠落伤(12.6%);现场或送医院已经死亡214例(75.1%),途中死亡13例(4.6%),急诊科死亡58例(20.4%);91.2%的患者是多发伤:急救反应时间为15.3min。结论:尽快健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努力提高急救人员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院前死亡

  • 标签: 交通伤 坠落伤 院前死亡 急救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死亡原因及规律,为防治死亡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东院急诊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728例的资料。结果:总体死因顺位是猝死(22.3%)、损伤(13.2%)、心血管疾病(11-8%)和机动车意外伤(10.0%),男性72.3%(526/728),死亡时间以辰时(7-9时)、戌时(19~21时)、巳时(9-11时)和寅时(3~5时)较集中;院前死亡54.4%(396/728),前三位为猝死(31.3%)、损伤(13.8%)、心血管病(12.1%);儿童以心血管疾病、呼吸、恶性肿瘤为前三位死因,中青年以创伤(包括损伤和机动车意外伤)、猝死为主,老年人以猝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因,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视猝死、创伤和心脑血管等常见急诊致死性疾病的生命支持,在死亡集中时间段提高警惕,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提高严重创伤的现场救治能力和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抢救水平;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急救电话120的知晓,普及全民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安伞牛产的方针.可降低急诊死亡

  • 标签: 急诊 死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观察死亡人群脑储备能力评测平台数值变化。研究方法回访死亡人群100例,分析脑储备能力评测平台的数值变化。结果中风及中风密切相关疾病与死亡的关系密切,与平台所反映的数值变化一致。结论脑储备能力评测平台能够反映脑储备能力的降低程度。

  • 标签: 脑储备能力评测平台 脑储备能力 死亡人群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并穿孔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炎症性肠病并穿孔死亡病例。结果:4例IBD饼穿孔死亡病人,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出现吻合口瘘、出血、腹腔感染后死亡。1例感染性休克,无法耐受手术,抢救无效死亡。结论:IBD饼穿孔患者治疗上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围手术期IBD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明确IB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合理应用外科治疗,同时重视整体治疗。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穿孔 死亡
  • 简介:目的:查找院前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急救死亡。方法:对照全市2002和2003年度1923例院前死亡资料填调查表,用Foxpro6.0建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结果:两个年度院前死亡分别为2.37%和2.22%;院前死亡均以0:00~8:00最多(32.24%和31.53%);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平均3.40±2.27和2.09±4.68min;到达现场平均用时7.58±4.61和9.80±9.41min;往返医院用时平均44.19±44.11和38.19±27.58min;到达现场已死亡者占院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为71.56%和78.97%;院前死因谱中交通事故由第一位(28.90%)下降为第三位(11.79%),心脑血管疾病由第二位(14.92%)上升为第一位(23.51%)。结论:深圳市经电话呼救患者院前死亡较国内其他城市低;2003年度院内反应时间较2002年度明显缩短,但到达现场时间明显延长;院前急救死亡谱构成有改变。

  • 标签: 院前急救 死亡率 病例 深圳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和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毒性差异。方法以IEC-6和GES-1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京大戟醋制前后对IEC-6细胞和GES-1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增殖抑制实验显示京大戟具有较强的胃肠细胞毒性;醋制后,与京大戟各剂量组比较,醋京大戟可显著降低对胃肠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醋制可降低京大戟对胃肠细胞的毒性,从而为进一步阐明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京大戟 醋制 胃肠细胞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的院前急救病例逐年上升,但死亡病例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最多的集中在70岁以上的年龄段。院前急救死亡的常见病因是猝死(65.68%)、创伤(9.74%)、脑血管意外(8.79%)、心血管急症(7.34%)、呼吸系统急症(6.32%)、中毒(1.61%)、消化道出血(0.52%)等。因创伤死亡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但2004年有所下降。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猝死、心血管急症及创伤院前急救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 标签: 院前急救 死亡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贴降低脑动脉瘤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泵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选取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泵的脑动脉瘤患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予以康乐保公司提供的康惠尔水胶体敷贴预防静脉炎,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Ⅰ级静脉炎9例、Ⅱ级静脉炎3例,Ⅲ级静脉炎1例,静脉炎发生32.5%;研究组患者Ⅰ级静脉炎2例,静脉炎发生为5.0%,研究组静脉炎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胶体敷贴预防尼莫地平注射泵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动脉瘤 尼莫地平 静脉炎 水胶体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抑郁程度患者手指再植成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存有抑郁症状需手指再植患者120例,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Zung氏抑郁量表,就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实施测量,且分别对S-AI、T-AI量表累加得分及SDS得分予以计算,将其与患者病历信息相结合,采用Epidata4.0完成数据录入,运用SPSS19.0d对数据予以分析,最终对不同抑郁程度患者实施统计分析手指再植成活予以比较及临床观察。结果经数据统计计算可知,S-AI、SDS及T-AI平均得分分别为(49.15±11.46)分、(52.69±9.58)分和(49.16±11.05)分,本次研究患者当中,中度抑郁及轻度抑郁均具有较高的比例,即分别为25.0%、30.83%。经对断指再植成活实施多因素分析最终结果可知,术后抑郁乃是对再植成活造成影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其程度高低与手指再植成活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结论断指再植人群均存在有程度不同的心理抑郁状况,且伴随抑郁程度的加深,其断指再植成活呈现出下降状况,至此,针对断指再植且存有抑郁患者,需对其抑郁状况给予消除,方可实现手指再植成活的相应提升。

  • 标签: 手指再植 成活率 抑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3h,〉3-6h,〉6~12h三组。结果:三组血管再通分别为86.96%、74.51%、61.91%。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78.38%)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9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48h内置鼻饲管,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科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干预组采用力存益生菌颗粒(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g采用温水化开鼻饲管注入,2次/日+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两组应用时间均为15d。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及腹胀、腹泻等胃肠并发症发生。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为22.81%,对照组为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TP、PA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为10.52%,对照组发生为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泻发生为7.02%,对照组为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发生为5.26%,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可能与益生菌可有效维护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有关。

  • 标签: 肠内营养 益生菌 脑卒中 获得性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