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是否减少首次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年各种原因死亡。方法对4年间年龄≤75岁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521例进行1~5年随访,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本人或死者的第一亲属,终点为各种原困死亡。用t检验、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多回归法对人口资料、基线病情和介入治疗方法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接受介入治疗者275例(其中急诊介入220例,择期介入55例),接受非介入治疗者235例,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10例(3.6%),非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45例(19.1%)。卡方检验显示: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介入治疗组1~5年生存高于非介入治疗组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显示:介入治疗与各种原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对75岁以下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能独立显著减少患者在1~5年的各种原因死亡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每天要开启成百上千的安瓿药瓶, 随着疲劳度的增加,手指常常很容易被安瓿瓶划伤.同时,根据专业医疗调查研究机构的报告,医院医护人员被尖锐物划伤的事故中有26%是缘于开启安瓿药瓶所致, 而医务麻醉人员所涉及的医护事故中有54%的比例是由于破损安瓿药瓶所造成.

  • 标签: 安瓿 护士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产科中采用产科护理来降低剖宫产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共88例,为了深入了解产科护理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两组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产科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指标以及剖宫产。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采用产科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剖宫产,提高产妇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 自然分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组内共选取了 7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我院产科于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4月收治,符合入组标准,按照卡牌法将 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产科护理新模式,每组 37例患者,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满意度。 结果: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33例, 4例剖宫产,自然分娩 89.18%;而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自然分娩、剖宫产例数分别为 23例、 14例,自然分娩 62.16%,对比来看观察组自然分娩明显更高,( P< 0.05)。其次,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 24例、 11例、 2例,满意度 94.59%;对照组显效 20例,有效 9例,无效 8例,满意度为 78.3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新模式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VC)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控制缺陷的干预价值进行研讨。方法:本实验共选取68例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均是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按奇偶数法将其分成讨论组(n=34)行PDCA循环管理和参照组(n=34)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均观察比较。结果:本实验讨论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分别5.88%和29.41%,指标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缺陷 护理满意度 中心静脉置管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 体检报告是一份客观、规范、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报告,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宁夏第五人民医院体检科在降低体检报告错误中应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降低了体检报告生成过程中的数据录入错误、评估建议不准确及重要异常结果漏报现象,提高了受检者的满意度,保证了体检报告的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法 体检报告 错误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 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择取 100例我院纳入的住院 患者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抽签 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 50例。参照组通过 常规管理,实验组予行护理质量管理,讨论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及 不良事件发生。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应急能力、文书撰写、消毒清洁质量水平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坠床、跌倒、用药错误、院感等不良事件发生( 6.00%)低于参照组( 24.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从而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展护理干预在降低产褥感染发生方面的应用与价值。方法:纳入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孕产妇 11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 59 例)及对照组( 59 例),对照组孕产妇开展围产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孕产妇则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孕产妇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孕产妇产褥感染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围产期孕产妇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 标签: 产褥感染 护理干预 围产期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科护理期间应用优质护理对于护理纠纷问题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急诊患者中选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低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急诊科 优质护理 护理纠纷率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6例均经临床诊断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2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实验组,n=58)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58)开展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指标包括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减少复发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高脂血症 胰腺炎 复发率
  • 简介:   【摘要】目的: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我科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7个月间CCU发生的急性左心衰事件,4500位住院患者共发生167起心衰事件,发生约0.037%,其中48起事件的发生为聘请护工首先发现,决定成立试验组,通过加强护工管理,研究护工介入干预对降低CCU住院患者急性左心衰的发生风险是否有效。方法:分析心衰事件发生中护工的工作方法,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开展为期3个月的护工专项培训,加强护工专科技能知识培训,成立带教组并由高年资护士专人带教。结果:截至2022年2月5743位住院患者共发生98例,发生约0.017%,排除其他因素,对照发现加强护工技能知识培训与预防及处理疾病存在必然联系。护工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进行专业护理,早期控制干预,极大有效控制ALHF发生,符合ACCF/AHA指南治疗原则,抢救时间也由平均27min缩短至24.7min,结论:实行护工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护工危险预见性,降低患者死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心内科病房的服务品质及社会形象。

  • 标签: 医院化管理 护工 CCU  护理服务 陪护管理 急性左心衰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及其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 2017年 1~12月我院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对策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50起,主要以意外拔管、医嘱处理错误和药物外渗为主,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0级共 0起、Ⅰ级 22起、Ⅱ级 23起、Ⅲ级 4起、Ⅳ级 1起和Ⅴ级 0起;护理工作年限 <5年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工作年限≥ 5年者 (p<0.05);护士职称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护师及以上职称者 (p<0.05);护理不良事件时间分布中, 13:00~18:00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最高。结论根据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对策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肿瘤病区 不良事件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错误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错误 ”为主题活动。遵循 PDCA 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错误率由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降低致残的作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先后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致残。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致残分别为3.3%及16.7%。结论:对于急性脑血栓的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护理模式。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1年3月在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以及住院期间客观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机械通气患者 非计划拔管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作用效果。方法:设置2020年4月--2022年3月为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未检验组和检验组,未检验组未采用微生物检验,检验组采用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临床用药合理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未检验组和检验组临床合理用药对照中,未检验组合理用药为21(例)42.85%,检验组合理用药为32(例)65.30%,(x2=11.392,p=0.012),两组有差异。(2)未检验组和检验组医院感染发生对照中,未检验组总感染发生为13(例)26.53%,检验组总感染发生为4(例)8.16%,(x2=10.334,p=0.013),两组有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合理用药及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查妇科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21-2-15至2021-3-15期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220例,调查妇科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21-6-15至2021-7-15期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05例,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炎的发生。结果: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使静脉炎发生率由25.5%降为10.5%。 实施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优于实施前( P<0.01)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能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针 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