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和谐的性爱不仅是美好的,更是健康的。达到性高潮时,那种触电般的感觉会瞬间传遍全身,每周只需两次,就可以让人的死亡比每享受不了一次性爱的人降低50%。让人振奋的是,

  • 标签: 死亡率 生活 性高潮 频率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以评估剖宫产术的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第513医院1985年、1995年、200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及2000年3月至2003年5月选择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各200例在产后出血、产后两年内切口疼痛、子宫活动受限、贫血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后两年内切口痛、子宫活动受限、慢性腹痛发生分别为10.0%、9.5%、9.5%,贫血发生为10.5%,均高于自然分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术中术后平均出血量为345ml,产后出血发生为37.5%,自然分娩组产时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75ml,产后出血发生为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剖宫产呈上升趋势。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高。为了保护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 标签: 剖宫产术 手术后并发症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主要通过对妇产科手术的患者抗生素应用的监测,比较围术期用药和常规术后用药的比较来研究患者感染数及住院天数。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与常规传统用药两组在切口感染、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围术期用药组与常规用药两组相比,前者术后感染较低,且平均住院日短,住院费用低。结论:围术期用药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少费用,对妇产科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且社会经济效益好。

  • 标签: 围术期 抗生素 降低 感染率
  • 简介:目的: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分析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8例待分娩的初产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54名初产妇。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前护理和产前检查,而实验组除进行常规产前护理和产前检查外还进一步接受系统的产前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的剖宫产。结果:在对照组中,10例选择自然分娩方式,而接受剖宫产的初产妇有44例;在实验组中,40例选择自然分娩方式,接受剖宫产的初产妇仅有14例,比较两组的结果可以发现,经过产前教育的实验组剖宫产明显低于没有接受产前教育的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同时也增加了产妇的自然顺产,这样能够减少剖宫产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产前健康教育 剖宫产 自然顺产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程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及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于2011年2月14日发表了乳腺癌国际研究组BIG1-98研究的最新结果:与他莫昔芬相比,来曲唑辅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死亡、疾病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复发风险 激素受体 绝经后 来曲唑 死亡
  • 简介: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总结孕产妇死亡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2007~2012年115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评审情况。结果2007~2012年孕产妇死亡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孕产妇死亡明显低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5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60例(52.17%);间接产科原因死亡55例(47.83%);产科出血(41例)仍居首位,占直接产科原因的68.33%。直接产科原因中产前检查次数〈5次(含0次)的死亡孕产妇占61.67%,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以上的孕产妇死亡数;而间接产科原因中产前检查次数〈5次(含0次)的死亡孕产妇占60.00%,也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以上的孕产妇死亡数,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省市级医院死亡的孕产妇数量明显多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他(P〈0.05)。可避免死亡占63.48%,不可避免死亡占36.52%,其中各级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在可避免死亡孕产妇(73例)的首要影响因素中占首位,为93.15%(68/73),个人及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各级医务人员知识技能欠缺,责任心不强。切实加强医疗助产机构的业务培训及监管,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孕产妇死亡 可避免 不可避免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为了降低滴虫性阴道炎的复发;方法:将门诊诊断为阴道炎的病人(排除妊娠和哺乳期患者)5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四联递进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阴道菌群调整情况和复发;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9.60%,对照组81.5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定君生,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者由25.51%上升至53.54%,改善了阴道内环境;经过3月随访,治疗组复发0.9%,对照组复发21.8%。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四联递进疗法滴虫性阴道炎时使用定君生,可提高阴道乳酸菌量,维持菌群平衡,降低疾病复发

  • 标签: 定君生 滴虫性阴道炎 复发率
  • 简介: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很大比例。新生儿死亡是反映当地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了新生儿死亡原因,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资料来源及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7~2009年万安县人民医院、万安县中医院报告数据;以现住址为万安县、终审日期为2007~2009年作为统计分析;死因分类是根据国家ICD~10死因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结果:2007~2009年共登记报告万安县新生儿死亡72例,占婴儿死亡人数的81.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死亡原因居前三位的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国产期的其他情况;死亡年龄在1~7天内的占绝大多数,4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6.7%。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加强围产期监测,预防宫内窘迫,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死亡 原因分析 预防保健
  • 简介:胎儿宫内死亡,即死胎,也包括死产,在当今围产儿死亡比例中居首位,诊断明确,但是获得确切的病因学诊断困难。预防胎死宫内关键明确病因,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将死胎相关病因学诊断分为胎盘、母体、胎儿相关因素以及原因不明四个类别,每一类别中各有着重,借此希望给临床工作者进行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胎儿宫内死亡 病因学 诊断 预防 干预
  • 简介:<正>本文发表在2011年的《AmericanJournal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杂志上。2002~2008年间,在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共有1025例孕周≥20周的死亡胎儿接受了大规模的随机诊断测试。研究结果显示,Kleihauer-Betke测试、尸检、胎盘检查、细胞遗传学分析的异常分别为11.9%(95%CI,9.8~14.2)、51.5%(95%CI,47.4~55.2)、89.2%(95%CI,87.2~91.1)和11.9%

  • 标签: 细胞遗传学分析 胎儿死亡 前瞻性队列研究 异常率 诊断测试 胎盘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26岁,因宫内妊娠26周利凡诺引产后昏迷7h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月经规律4~5/30d,妊3产1,末次月经2000年11月9日,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5个月时感明显胎动,孕期无腹痛、头晕、眼花、阴道流血等症状,产前检查无异常,因计划外妊娠,于2001年5月15日在院外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注药后12h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烦躁、四肢抽搐,但无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血压22/15kPa,体温39.5℃,经降温、降压、镇静治疗后病情稳定,于注药后23h自然分娩一女死婴,子宫收缩可,阴道流血少,产后1h即出现昏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124次/分,予甘露醇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于5月17日17时转入我院.

  • 标签: 中期妊娠 凡诺引产 利凡诺
  • 简介:目的:通过此病例探讨新生儿出生后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对病例中产妇产程分析,新生儿出生后Apgar氏评分情况分析,结合胸部X正位片表现,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结果:摄胸平提示:胸片提示双侧胸廓对称,新生儿双侧胸腔未见肺纹理,无明显肺泡结构,心膈显示不清,心膈,纵膈及双侧顶正常结构消失,多考虑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结论: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 标签: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24岁,孕2产1,因咳嗽、发热4d,发现死胎2d,流产5min后于2012年5月28日4:00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患者末次月经2012年1月中旬,4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胎动停止,未闻及胎心。渐出现下腹痛,咳嗽、咳痰加重,伴呼吸困难、心悸。于第4日转至当地县医院,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咳血水样痰,休克伴昏迷一次,立即给予补液对症治疗,

  • 标签: 重症肺炎 ARDS 死胎 DIC 妊娠 并发
  • 简介:目的总结孕产妇死亡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攀枝花市31例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2008~2013年孕产妇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孕产妇死亡明显低于2008年孕产妇死亡(P〈0.05)。31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26例(83.9%),其中产科出血18例(占直接产科原因的69.2%),间接产科原因死亡5例(16.1%)。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孕产妇死亡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的孕妇(P〈0.05)。在省市级医院死亡的孕产妇数多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他地点(P〈0.05)。结论应加强产前检查及高危妊娠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市孕产妇急救网络和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建立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的救治优势。

  • 标签: 孕产妇死亡 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 转诊
  • 简介:目的:通过对4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提出降低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附卷、报表以及专家评审资料。结果:2002~2010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4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46例,占死亡的31.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9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3.04%。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8.7%。结论:①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机构质量。②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产科出血 孕产妇死亡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20年剖宫产和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升高原因.方法抽样选择1980年~1999年20年我院剖宫产病例1579例,比较剖宫产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80年代剖宫产平均23.79%,90年代平均达41.1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逐渐下降,而胎儿宫内窘迫、高龄初产、巨大儿、社会因素逐渐上升.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加强孕产期保健及管理,改变产时服务模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控制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发生率 指征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发病排名第一的肿瘤,全球每年接近100万新发病例,占所有女性肿瘤发病的20%。同时,乳腺癌也是女性死亡排名第一的肿瘤,全球每年死亡近37.5万人,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乳腺癌发病是东南亚国家的5倍以上。饮食作为一种影响周期最长、差别最大的因素,可能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东亚国家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摄入量在20~50mg,而西方国家少于1mg[2]。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从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合成、相关的临床试验、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及对结论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乳腺肿瘤 异黄酮类 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