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诊内科治疗干预,观察其有效率和死亡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1年1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将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为急诊组,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死亡情况。结果:(1)常规组和急诊组心功能指标对照中,急诊组心排血量、B型利尿钠肽、心脏指数、LVEF水平均优于急诊组,(t=7.096,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2)常规组和急诊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对照中,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2.00%、急诊组为96.00%,常规组死亡为14.00%、急诊组为0.00%,(x2=13.666,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诊内科治疗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治疗 有效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各实施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5.00%)显著比对照组(18.33%)低,抢救成功率(95.00%)明显比对照组(83.33%)高(P<0.05)。结论:给予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死亡风险。

  • 标签: 并发症发生率 抢救成功率 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患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录于2022.8-2023.8,收治的100例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摸球法规范性分为2组,每组50例样本。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疼痛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疼痛50.00%、死亡24.00%,观察组16.00%,6.00%,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满意度76.00%,观察组96.00%,结果比较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对患者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减轻疼痛和不适感,疼痛护理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降低死亡

  • 标签: 疼痛护理 冠心病 重症监护室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疼痛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在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中的作用效果,主要探究其对于患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期间,将于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待的众多冠心病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划分为两组,分别利用差异化的护理方案展开干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方案,研究组则需要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方案,组间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组间对比疼痛发生死亡,研究组测定的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监护病房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且还能够降低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疼痛护理模式 冠心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参与研究的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我院于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所收治,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n=21)、观察组(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n=21),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死亡、72h后再出血更低,与对照组差别程度显著(P<0.05)。干预前组间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接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别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舒适护理能够降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死亡,对其生存质量提升有显著作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舒适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感染仅为6.67%,比对照组的30.00%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医嘱已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医嘱,在给护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护理专案降低急诊科电子医嘱中常见缺陷发生;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03月至05月急诊科输液室统计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对照组,收集2020年06月至10月来我院急诊科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所存在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护理专案实施后的观察组。护理专案实施方法:确定主题,成立项目管理活动小组,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电子医嘱常见错误及原因,成立护理专案活动小组实施专案改善活动对策,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电子医嘱缺陷为15.5%,观察组的缺陷发生为4.5%;结论通过护理专案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电子医嘱的错误发生提高了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 标签: 电子医嘱 改进措施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待产妇。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行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实验组行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两组的剖宫产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剖宫产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漏执行。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进行改进,制定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培训护理人员,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PDA扫码的执行。结果: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明显降低,从93.55%下降至0.97%,进步98.96%,达成了改进PDA扫码执行准确性和效率的目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加强PDA扫码的规范操作和管理,是降低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静脉输液 PDA扫码 执行率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孕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探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1月我院产科接收的60例孕产妇作为,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产妇分成两个小组,包括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给予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两组剖宫产、产程时长及护理质量、心率和S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剖宫产是20.00%(6/30),高于研究组剖宫产0.00%(0/30)(P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产程时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急诊小儿输液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于降低护理纠纷投诉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所选入患儿为50例,为本院急诊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诊患儿,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25例,在输液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剩下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则展开优质护理,即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纠纷投诉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 小儿输液 纠纷投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降低门诊投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20年9月开始在门诊工作之中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实施,并对实施前后12个月内的投诉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的门诊投诉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对于提升门诊工作质量,降低投诉具有突出的作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门诊护理 投诉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等待待产孕妇420例作为护理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孕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剖宫产降低。结果护理实施前后两组分娩方式选择对比,护理实施前两组孕妇选择顺产、剖宫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两组剖宫产均有降低,研究组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降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等待待产孕妇420例作为护理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孕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剖宫产降低。结果护理实施前后两组分娩方式选择对比,护理实施前两组孕妇选择顺产、剖宫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两组剖宫产均有降低,研究组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降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5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等待待产孕妇 420例作为护理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210例孕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剖宫产降低。结果 护理实施前后两组分娩方式选择对比,护理实施前两组孕妇选择顺产、剖宫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实施后,两组剖宫产均有降低,研究组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降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与供应室合作中降低手术后物品丢失。方法由9人组成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找出手术后物品丢失所存在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通过品管手法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3年1-6月)与实施前(2012年7-12月)手术后物品丢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20,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手术后物品丢失,提高了手术室与供应室人员相互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供应室 物品丢失 品管圈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策对于减少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产生概率的效果。方法是选择我病区收治的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基本方式,在观察组中,主要是在基础护理之上,实施系统化护理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回血堵塞、护理满意度。结果是在观察组中,发生回血堵塞的概率是44.00%,显著比对照组(76.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浅静脉留置针 回血 堵塞率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泌尿系结石术后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后对复发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次在我院收入的泌尿系结石手术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68例,均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内入院。其中1/2患者术中接受了传统护理方法,纳入对照组;另外1/2患者术中接受了延续护理方法,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护理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后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后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泌尿系结石术后采取延续护理能够降低复发,护理效果较强,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延续护理 泌尿系结石 复发率 影响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