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32例患者在房颤时静注胺碘酮150mg负荷量后,以600mg/min静滴维持,24h静脉用量600mg,连续7d,转为窦律后再减为200mg/d。若仍未转复则停药。共观察3周。结果:26例用药后转复窦律,并维持至观察结束。其中用药后2h转复3例,2~4h转复11

  • 标签: 负荷量 心室率
  • 简介: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不同部位时是否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符合CRT植入指征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药物优化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CRT植入术,根据术中左前斜X线冠状静脉逆行造影结果将左心室侧壁电极位置分为前侧壁(n=20)、侧壁(n=45)、后侧壁(n=24)3组,分析术后1年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参数改变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和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侧壁与后侧壁组△LVEF、△LVESD、△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优于前侧壁组(均P〈0.05);侧壁及后侧壁组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明显低于前侧壁组(均P〈0.05)。结论:CRT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及后侧壁临床疗效优于前侧壁,提示左心室电极位置影响CRT反应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电极位置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模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在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犬开胸,在其左心室前侧壁心外膜缝上1块含有144(12×12)个单极电极(电极间距2mm)的电极板。选取位于电极板对角处的2个起搏部位(左上角靠近心底部,右下角靠近心尖部),采用连续起搏方法.记录起搏周期为300ms时整个电极板上每个单极电极上的激动恢复间期.通过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评估不应期离散度。结果:近心底部与近心尖部起搏时起搏阈值及心室激动恢复间期无显著差异[起搏阈值(0.34±0.22)mA比(O.26±0.05)mA;激动恢复间期(144.3±12.4)ms比(147.7±14.8)ms,均P〉0.05]。但是,近心底部位起博的不应期离散度较近心尖部起搏的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减小[标准差(4.3±0.8)ms比(5.8±0.7)ms,P〈0.01;变异系数(0.030±0.006)比(0.039±0.005),P〈0.01]。结论:在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左室电极植入部位有利于降低不应期离散度。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激动恢复间期 不应期 电生理
  • 简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保存的心力衰竭(心衰)(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是一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心衰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之处.为当下心衰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 血压负值 血压变异性 左心室肥厚
  • 简介:目的本研究拟在中国人群中验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3)多态性与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肥厚的关联。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两个独立的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2179和343人),采用PCR-RFLP法研究NOS3的三个功能性多态性位点(-T786C/rs2070744、eNOS4a/b和+G894T/rs1799983)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遗传易感因素的关系。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心脏超声的检测。结果NOS3的三个功能性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只有+G894T(Glu298Asp)位点与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的易感相关(第一个人群:OR=1.67,95%CI:1.19-2.36,P〈0.05;第二个人群:OR=1.41,95%CI:1.01-2.28,P〈0.05),并呈隐性遗传模式。在两个独立样本中,与携带G等位基因(GT+GG)的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和相对室壁厚度均增加(分别增加16.2%和11.7%、8.3%和7.1%、14.0%和25.1%、13.1%和16.2%)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OS3的+G894T多态性位点可能是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遗传易感性的标志之一。

  • 标签: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 简介:妊娠心脏不常见,妊娠妇女中的发生率小于1%。但是,它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最近的产妇死亡原因3年调查报告(1997~1999),它每年导致12例英国产妇死亡。发病率随人群的变化而异(表1),主要与风湿性心脏的发病率相关。另外,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随着小儿心

  • 标签: 妊娠心脏病 生理学 妊娠期 体循环 肺血流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应用氯沙坦和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将114例EH伴LVH的患者分为氯沙坦组(n=58)和氨氯地平组(n=56),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6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未内经(LVDd)、舒张期室问隔厚度(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氯沙坦组LVDd、LVSd、LVPWd、LVMI明显下降,而在氨氯地平组则无变化。结论氧沙坦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 标签: 氯沙坦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力衰竭,是影响AMI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近来的临床试验提示干细胞治疗可改善左室功能,但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细胞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LV-EDV)的变化,为探讨干细胞治疗是否改善左室重构提供一些线索。对象与方法系统检索PubMed(1967.1-2009.12)、Embase(1967.1-2009.12)、CochraneLibrary、综述及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并通过阅读相关综述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获取信息。对目前已发表的评估干细胞治疗对AMI患者LV-EDV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应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s)计算加权平均差(Weightedmeandifference,WMD)及其95%可信限(CI),用以描述干预前(基线)后(随访时)LVEDV的净差值。结果共13项研究(合计AMI病例926人,其中,合计接受干细胞干预者452人,未接受干细胞治疗者474人)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接受干细胞治疗者相比,接受干细胞治疗者LVEDV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WMD:-1.76,95%可信限-4.61~1.08,P=0.233)。结论本研究提示干细胞治疗不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重构。

  • 标签: 荟萃分析 心肌梗死 干细胞治疗 左室重构 随机对照试验 左室功能
  • 简介:目的采用解剖M型(AMM)超声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室侧壁运动的改变。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获取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各6个节段,在心尖四腔水平切面获取室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等4个节段的解剖M型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28例左回旋支狭窄置入支架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由左回旋支供血的心肌各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而术后72h内和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状况,并至少维持3个月;采用AMM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图 解剖M型 冠状血管 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胺碘酮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循环下92例窦性心律、年龄〉50岁的瓣膜心脏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发生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瓣膜置换术后两组比较,试验组房颤发生率(8.5%)小于对照组(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降低瓣膜置换术后高危患者房颤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 标签: 胺碘酮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技术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根据造影检查所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应用RT-3DE技术获取患者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volume—timecurve,VTC),观察整体及各节段VTC形态,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充盈率(peakfillingrate,PFR)、平均充盈率(meanfillingrate,MFR)、1,3充盈分数(I/3fillingfraction,1/3FF)等参数,比较组间差异,选择有效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RT-3DE所测左心室容积、射血分数、峰值射血率(peakejectionrate,PER)及MFR在各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FR、1/3FF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与造影结果正常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R、1/3FF与E/E’比值及NT—proBNP浓度均呈负相关,1/3FF相关性优于PFR(与E/E’比值,r=-0.751.P〈0.01;与NT—proBNP浓度,r=0.612,P〈0.01)。以1/3FF判断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即狭窄程度〈70%)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P=0.001).95%置信区间为0.633—0.911。1/3FF≥36.75%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7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结论RT-3DE可定性、定量反映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1/3FF可在一定程度上检测此类患者初期出现的以舒张早期心肌弛缓异常为主的轻度舒张功能受损。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狭窄 容积-时间曲线
  • 简介:目的克山(KeshanDisease,KD)是在我国16个省区流行的地方性心肌。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化学界对于KD的发病机弹做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本文回顾和评述我国克山心脏代谢为中心的研究发展历程。方法和结果包括:使用综合酶谱早期诊断KD的心肌受损;发现KD有低硒性代谢紊乱;发现KD死亡病人心脏有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呼吸酶功能障碍和心肌收缩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发现心肌钙代谢紊乱与心肌收缩障碍之间关系;发现KD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受损;发现心肌自由基堆积等障碍;发现红细胞的形态、膜脂组分和功能异常;提出KD是一种“心肌线粒体”,或者是一种“膜疾病“等等。通过长期的KD生化研究并与婵、临床所见综合分析,确立了“KD是一种以心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代谢性心肌”的发病机理。提出应用抗氧化药物预防和控制KD策略:应用无机硒、辅酶Q10、含硒模拟物(PZ51)、GPX抗体酶等防治研究KD,取得巨大进展;还汪明GPX抗体酶(世界上第一个含硒抗体酶)、PZ51、无机硒、辅酶Q10等对于心肌线粒体自由基损害都有明显的阻止作用。结论克山是世界上发病最多、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人体心肌。这些创新成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 标签: 克山病 心脏代谢 线粒体 自由基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患者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Data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国内外2008年8月前已发表的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诊断试验,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49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普拉克索组与未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对照组左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值(WMD):1.33,95%可信区间(CI):0.53~3.36],右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95,95%CI:0.60~6.35),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I.04,95%CI:0.42~2.62)。结论: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心脏瓣膜的不良反应较小.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普拉克索 心脏瓣膜 帕金森病
  • 简介:由长城国际心脏学会议组委会、美国心脏学学院(ACC)、亚太心脏联盟(APHA)、美国心律学会(HRS)、日本循环器学会(JCS)、欧洲高血压学会(ESH)、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多个

  • 标签: 会议论坛 国际心脏病学 征文启示
  • 简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称甲减)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弱引起的疾病。甲减心脏损害最早由Zondez于1918年报道,在甲减患者中心脏损害十分常见,目前认为70%~80%甲减病人有心血管病变,有报道甲减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率占87.5%,曾有患者因甲减心率缓慢阿托品试验阳性而诊断窦综合征,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典型表现为甲减性冠心病、心包积液、心肌或心包心肌。不少病人常以心脏损害为首发表现就诊于心血管科,由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特别是老年病人易误诊为老年性心脏而延误治疗。故加强对甲减性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和鉴别诊断的认识,对于提高甲减病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减性心脏病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心脏损害 老年病人 老年性心脏病 心包积液
  • 简介:《中国分子心脏学杂志》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阜外心血管医院承办,是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特点的心血管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标准刊号:CN11-4726/R,ISSN1671-6272。2001年12月创刊,辟有专家述评、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学术动态、专题笔谈等多个专栏。现已逐渐成为介绍国内外心血管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国内从事心血管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广泛交流的学术平台。本刊从2006年起被评为中国科技核

  • 标签: 中国分子 分子心脏病学 广告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