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106例住院SLE患者,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诊断标准发现胸膜损害76例,占71.7%。其中胸膜炎48例,急性狼疮性肺炎20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炎11例,肺不张3例SLE性尿毒症性肺水肿1例。76例中无1例单独肺、胸膜损害。临床特征:①肺胸膜损害发生较早,发生在SLE病程半年内者48例;②肺胸膜损害可为首发症状,有5例;③X线表现多种多样;④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治疗好转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狼疮性肺炎 美国风湿病学会 间质性肺炎 尿毒症性肺水肿 弥漫性
  • 简介:激素避孕方法有很好的功效,被广泛使用,包括宫内节育器(IUD)、绝育、工具法和安全期避孕法。避孕方法的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夫妇的年龄,下一步生育的计划和方法的可行性。在英国,大多数年轻使用者主要依赖激素方法;超过50%的30岁以下的使用者用激素避孕法。然而,在过去的24年里,青年夫妇越来越多地使用男性避孕套(作为惟一的方法或者复合激素避孕方法),可能大约1/4

  • 标签: 避孕方法 激素方法 宫内节育器(IUD) 安全期避孕法 激素避孕法 30岁以下
  • 简介:压迫性脊髓疾患(表1)多种多样,对许多病例而言,如果未完全排除压迫性疾病就不能做此诊断。起病急与不急对鉴别诊断没有帮助,因为急性起病可以是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特征,也常见于急性横贯性脊髓病。起病时出现的神经根痛症状可能提示压迫性病变,但类似的情况也可见于病毒性横贯性脊髓炎。几乎所有的病例都需要通过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压迫性疾病。

  • 标签: 压迫性 疾患 脊髓血管性疾病 横贯性脊髓病 横贯性脊髓炎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正>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现代颅脑损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损伤程度更严重,受伤机制更复杂,救治困难更大,致残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受伤瞬间的脑损伤多因暴力震荡、挤压、机械撕裂、负压抽吸所致,损伤程度难以控制。而伤后数小时所发生的继发性脑缺血是促使脑组织进一步弥漫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可用人为方式干预减少其损害。有学者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死亡病人的90%,有明显的脑缺血性改变,也就是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才是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害的主要原因,而内皮素(Endothelin,ET)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是脑损伤早期致脑组织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皮素是Yanagis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

  • 标签: 继发性脑损害 颅脑损伤 内皮素基因 主动脉内皮细胞 弥漫性 受伤机制
  • 简介:尽管避孕用品原本是用于防止怀孕,但其中一些,尤其是激素疗法,对健康有其他的益处。对于某些妇女来说,避孕益处在她们选择不同的避孕方法时起了一定作用。有证据表明它们增加了服药的依从性和续用率。美国一个研究调查了308名有频繁性生活的青少年,那些在开始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Ps)之前就有痛经症状,服药后症状减轻的女孩比那些没有痛经的女孩的服药依从性高8倍。

  • 标签: 非避孕益处 避孕方法 服药依从性 复方口服避孕药 避孕用品 激素疗法
  • 简介:WHO分类是一个全面的体系,使得全世界NHL的诊断有共同的标准。随机试验表明:标准的CHOP方案加上利妥昔单抗可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反应率和生存期。清髓(降低强度)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能对NHL某些亚型患者有益,治疗相关毒性低于常规剂量同种异基因移植方案。对结合或结合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正在进行前瞻性评估

  • 标签: 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常规剂量 WHO分类
  • 简介:许多病人因为不能解释的复发性意识丧失来就诊。把相对良性的晕厥与较为严重的癫痫的诊断区分是很重要的,它有着长远的医疗和社会学内涵。几个少见的但很重要的痫性意识丧失原因也不应当忽视。本文主要讨论痫性原因意识丧失的病理生理机制(表1),并概述这一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方法。

  • 标签: 意识丧失 非痫性因素 晕厥 癫痫 病理生理学
  • 简介:氟喹诺酮类药物又称吡酮类或吡啶酮酸类,自1963年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类药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效用。使用速度之快居各类抗菌药物之首。氟喹诺酮药物有一、二、三代,目前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luorogdones.FQNL)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妇科感染等及白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的预防。目前应用于临床的FQNL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氧氟沙星(Ofloxacin,OFX)、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等。由于FQNL分子结构中6位碳原子上有疏水性的氟原子。因此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出现。随着该类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引发药源性 损害精神失常
  • 简介: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并伴有焦虑、沮丧、自杀意念、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睡眠不良等心理和生理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据此推算我国约有3600万抑郁患者。且女性患病率高,约为男性的二倍。抑郁患者的自杀率约为20%,该症还易复发,复发率在30%以上。抑郁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但遗憾的是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或因为面子观念,又加之相关医疗人才与机构的缺乏,导致大多数患者都未能得到医治。

  • 标签: 非精神类药物 治疗 抑郁症 中药 舒血宁 维生素B
  • 简介: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流行情况依筛选方法和人选人群的不同而变化。胡凤楠等报道,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10.2%~12.6%,女性多于男性。在一份尸检报告中,50岁以上,不论男女,50%有甲状腺结节,提示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上升。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恶性者不足1%。属于良性病变的甲状腺结节却遭到不恰当的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经济负担,而且会导致或加重日后可能出现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这种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结节 非手术治疗 甲状腺功能低下 诊断 良性病变 甲状腺疾病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学关注的焦点。房颤的最佳治疗是在病因治疗的前提下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维持心房正常的血液传输初级泵的功能,防止血流动力学恶化,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节律的治疗主要控制快速心室率引起的症状和抗凝治疗减少血栓并发症。目前,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各种治疗措施各有其适应证和并发症,疗效亦不能令人满意,房颤治疗仍然是当今心律失常治疗学上一大挑战,这也是人们

  • 标签: 心房颤动药物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 简介: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约占5.9%,80岁以上约占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论是否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有房颤的患者死忘率高于无房颤患者2倍。进一步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房颤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是其它病因的2倍。而房颤的药物治疗总体效果差,药物治疗是近期的研究热点。房颤的药物治

  • 标签: 心房颤动药物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 简介: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ochdicfatyliver,NAFL)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dicsteetc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作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病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早期治疗脂肪肝以控制其病情进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临床对NAFLD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现状 脂肪性肝硬化 肝细胞脂肪变性 NAFLD 单纯性脂肪肝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5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结果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心肌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杓型组高血压患者较杓型组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

  • 标签: 非杓型高血压 心脏结构 血压监测 超声心动图 血压节律
  • 简介: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都集中在基因的5'端,即转录调控的主要作用位置.然而基因不只有5'端序列,其3'端序列以长度推测亦应富含信息量.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基因的3'端,尤其是3'翻译区涉及了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主要参与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定位以及翻译效率等生理进程的调控,具体可能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性别决定、神经元发生、血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水平 非翻译区 能量消耗 生理意义 mRNA
  • 简介:符合代谢综合征(MS)966例中,有慢性肾脏病(CKD)333例(其中轻度肾损害201例),无CKD组633例。结果:CKD组的年龄、BMI、TC、TG、高血糖、高血压和尿酸水平,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无CKD组,HDL明显低于无CKD组:高血糖、高血压、BMI≥25和脂质异常等并存时较各因子单独存在时的CKD患病风险增加,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损害 代谢因子 临床研究 慢性肾脏病 尿酸水平
  • 简介: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与其相关的并发症甚多,其中意外拔管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脱落。它既可以是病人自行拔管造成,也可以是护理治疗中意外拔除,少数是由于气管气囊破裂漏气及气管导管阻塞引起,其发生率占3%~16%。妥善处理计划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而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反之,病人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病人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充分了解计划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在ICU工作中加以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非计划拔管 气管插管 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机械通气支持 气管导管阻塞
  • 简介: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特点是严重的高血糖、高渗透压引起组织明显脱水和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本病死亡率极高。近年来,虽说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在15%左右,故不容忽视。现将2003年一年收治的9例NHHDC病人诊治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治疗 并发症 临床特点
  • 简介:<正>他汀类药物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十余年来开发的降脂药物。经4S(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CARE(胆固醇与冠心病复发事件研究)、LIPID(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长期干预研究)、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等几项里程碑式的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然而该类药物取得临床疗效的机制除降脂作用外,尚有重要的多向性效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降脂作用 冠心病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普伐他汀 抗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炎症反应
  • 简介:控制性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hemorrhagicshock)是没有确切止血之前的出血性休克。有报道认为出血性休克是1-44岁年龄段的第一位死因。近二十多年来对创伤以及其后出现的心跳骤停的抢救没有太大的进步。据国际专家组的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院前的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治疗及避免心跳骤停上。随着研究的深人,大家认识到未控制与控制出血后的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液体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 液体治疗 HEMORRHAGIC shock) 心跳骤停 控制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