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在受血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的关系,分析筛查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方法:对6439例受血者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对阳性表达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分析其表达与输血、妊娠的关系。结果:6439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21例(0.33%);其中1983例无妊娠、无输血史者中阳性1例(0.05%);94例有妊娠及输血史者阳性1例(1.06%);2471例无妊娠有输血史者中阳性8例(0.32%);1891例有妊娠无输血史者阳性11例(0.58%)。无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低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也低于有妊娠及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高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4.8%),特异性抗体20例(95.2%),其中主要为抗-D、抗-M、抗-E和抗-C等。结论: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为临床寻找相容血液争取时间,检出有针对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表达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并探讨现有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5-06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结果,分别计算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计算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评估。结果:2010-01-2015-06共检测血液标本545761份,确认阳性标本73份,流行率为0.0134%。首次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099%(39/395352),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226%(34/150409)。计算经血液筛查后,阴性血液传播HIV危险度为1∶251889。结论: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率较低,但仍存在经血液筛查残余风险,故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方法:以行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的5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NH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51例。记录手术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等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新生儿产后情况等。结果:1术后2d对照组RBC、Hb及HCT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H组RBC、Hb及HCT稍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NH组患者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均无不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中未输注异体血。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随访新生儿产后情况良好。结论: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能减少异体血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剖宫产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在产科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6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的58例孕产妇合并大出血休克患者(观察组)。对照组为行异体血输注的同类住院患者62例。用纱布称量法及引流量计算2组术中失血量并记录;对2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并比较围术期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记录观察组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平均输自体血(573.6±162.7)ml,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RBC、HB及HCT稍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水平(P〈0.05);3观察组血液稀释后FIB与PLT明显下降(P〈0.05),术毕回升至术前水平。结论:ANH自体输血能够减少产科大出血患者术中失血,能减少异体血输注,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产科 大出血 手术